2009-08-05 模仿者的暑假生活
小五今天去了神龙川,而且要住一夜,我打电话问他好不好玩,他简明扼要地说:好玩。暑假过去了整整一个月,这是他第一次在外面过夜,那里的新奇感觉也许会冲淡对家的想念。
我说过,这可能是个漫长而无措的暑假,当他拒绝上暑假班开始,我就很不知道该如何让他度过接下来的2个月时间。也设想过一些,比如贝博英语,比如去青山老家呆呆,但是小五很坚决地告诉我,他只在家里。这无疑会是一个很枯燥的暑假,特别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教育思维是可以改变一下了,但是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我们也总是手足无措。
每天伴随着他的无非是碟片、M6、电脑或者他买的那些以动画片人物为主的迷宫类书籍,碟片除了《喜洋洋和灰太狼》、《猫和老鼠》之外,就是新买的唐诗,包括CD,电脑倒是玩的时间少了,而他对于一系列的迷宫类书籍却兴味盎然。这也算益智类图书,在反复实践练习中,我发现小五的模仿功能被大大开发出来。
以前也有,比如模仿动画片说一段台词,比方根据M6的歌曲唱上一段,但那仅仅是模仿,自己主动加进去的东西不多,而从这些益智类游戏图书开始,他开始按照书上的题目自编一些,让大人们练习。比如,做过找不同之后,他就自己在本子上画两幅图,让你找。尽管这两张图几乎没有一处相同,但是他还是很认真地告诉你真正的区别在哪里;他会画一些空格,让你填所谓的成语;会划几条线,让你走迷宫……
不一而足。在他看来,这些题目都是可以自我设计的,而且他会郑重其事告诉你做好才能看答案。最最惊讶的是:他竟然在听了几首唐诗之后,开始自己作诗。上面写好诗的题目,下面写好自己的名字,然后五言或者七言,绝句或者律诗地写下几个字。不要说押韵,就是句子通顺也成问题,但是他却乐此不疲,还要模仿碟片跟你解释每句话的意思。
想想也是可爱的,我则可以趁此告诉他一些知识,比如什么叫唐朝,什么叫诗歌,什么叫成语,虽然似懂非懂,也算早期启蒙。小五也很有成就感,仿佛这一切他已经轻易学会。寓教于乐,我倒是觉得这样的学习效果更佳。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他体现自信的方法,在漫长而无措的暑假生活中,我发现,很多时候无意的一次游戏可能会发掘孩子更多的潜能,而他也可以在这样的玩乐中获得认可和尊重。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