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6 《六人患病》:复数的疾病

一幅画,变成流动的影像,是一次再创造?但是当流动变成单一的行动而重复进行的时候,影像的意境何处体现?画作的主题如何表达?六个病人,六次循环,在数字构建的影像里,既看不到画作的永恒可能,也看不到电影的流动美,它在实验式的修订中,变成了关于疾病的隐喻。

不是一幅画,是叠加在镜头里的几张画,几张画构成了一个复数的系统,当复数需要呈现的时候,画面便开始流动,它破除了单一的静态。而这种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正是1966年的大卫·林奇找到灵感的开始。在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学习时,林奇绘制了一幅画,在画作中他看到了静止背后的那种流动,缓缓而行,最后让他有了让画活动起来的想让,“我总有点想拍电影。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电影绘画。我想通过电影来扩大绘画的意境,就像一幅动人的画。我会想象,如果蒙娜丽莎移动她美丽的双唇,迎着吹来的阵阵轻风,转身微笑,那样子一定更加迷人。”而这或许是林奇电影绘画历程的开始。

但是这1966年的画,变成流动的电影绘画时,它到底具有多少电影的元素?持续不断的警报声,是构建的一种电影元素,在静态的画作中是不会存在声音的,而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电影的主题也开始显露,警报是身体的警报,是生命的警报,是健康的警报,而警报从未解除,预示着疾病将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的一生。起先是五个人,从数字5开始,倒数到1,排列在画作的上端,而当电影绘画被分割成上下两部分的时候,就是讲一个人分开为两种状态:上半部分是头,是身体,下半部分是器官,是疾病,一分为二,就是解构每个人的同一状态,就是在灵与肉的错位中体现疾病之害。

: David Lynch
编剧: 大卫·林奇
类型: 动画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67
片长: 4分钟
又名: Six Men Getting Sick (Six Times) / Six Figures Getting Sick

但是一开始的五个人,最后却变成了六个人,这是一种插入式的组合,左侧的三个人似乎一直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且呈现着雕塑的品质,对于他们患病的可能指向的是必然性,或者是一种古老意义的疾病史。而右侧,起先是两个人,他们似乎还在对话,在一种活的叙事中展现出未患病时的状态,而在对话中,出现了第三个人,也插入到两个对话者中间,从而形成了一种和左侧“疾病史”相并列的疾病发生状态。一种是必然的历史,一种是演变的现在,它们一起构成了疾病的两重维度:疾病是有着自己书写的历史,而每一个人在现在时却又补充了疾病的可能性。

《六人患病》电影海报

但是,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疾病之降临就是一种难以逃离的劫,从五个人到六个人,系列里呈现的疾病便开始了各种演变,背景色变成了红色,是一种警报;每个人开始用手护住自己的患病器官,是一种对于疾病的抵御;但是无从化解,最后伴随着第六个人肺部出现红点,疾病走向了恶化;于是有了火烧的感觉,于是有了集体的呕吐,于是在裂变式的图像里趋于毁灭……

不管是左边的历史还是右侧的现实,不管是抽象还是写实的患病器官,不管是上半部分的头脑和下半部分的身体,对于患病的人来说,都无法逃脱疾病,而这种无助的感觉就像把生命推向了永无止境的噩梦中,第一遍,从警报到毁灭,第二遍,从警报到毁灭,第三遍,从警报到毁灭……重复了六遍,仿佛对应着六个患者,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疾病的过程,在无人逃脱的疾病侵袭下,疾病便成为一种复数的状态,每个人是所有人,每一种疾病是所有疾病,焦虑,痛苦,呕吐,毁灭,不论是生理意义,还是精神意义,都在这种复数状态中,消灭了个体的独立性,丧失了自我的唯一性。

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当静止的画作变成流动的电影绘画,林奇不仅摧毁了绘画所固有的意境,而且也在不断重复的灾难展示中,取消了电影具有的运动感,也就是说,林奇的实验只不过赋予了一种形式上的变革,在实质意义上反而更具有破坏性,而这种破坏式的解构也开启了林奇电影中一贯表现的主题,黑色、焦虑、恶、信仰的丧失、疾病和死亡,以及轮回。复数之病人,复数之影像,复数之疾病,最后其实只有单数的作者:大卫·林奇。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11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