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6《满江红》:从此三舅精忠又报国

20231116.png

没有在首映的春节期间观影,列入年度电影计划下载的资源却原来是音频——就是岳飞写下的那首《满江红》,在“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中感受愤怒,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中发出疑问,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中体验壮怀激烈——没有观看张艺谋的电影,却在无数次的“复诵”中再一次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当错过了首映,当错载了音频,一部电影是不是也在时间节点中制造了错误?主打的电影海报一片红色,这种泼墨重彩的设计并非是对“满江红”的一种色彩叙事,而是对“贺岁片”烘托和渲染:“大年初一”是电影首映的日子,时间是2023年1月22日;“悬疑管够,笑到最后”和四角的“春节快乐”是对节日的一次献礼,当一部电影应景而作,当一部电影只为贺岁,在时隔近10个月的萧杀深秋再次进入电影故事中,是不是会有明显的违和感?在这个意义上,张艺谋创作和拍摄这部电影就是为了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时间档,这种唯一性取消了一部电影可接受不同时间和不同群体考验的可能,所以萧杀的深秋也罢,飞雪的隆冬也好,你必须进入到“笑到最后”和“春节快乐”的预设中。

但是这并不只是氛围的营造,《满江红》的剧情设计也完全是按照这个预设展开的,从演员的阵容上来看,沈腾、岳云鹏等主角是相声小品演员,魏翔、潘斌龙等配角也还是带着喜感的演员,雷佳音的秦桧让人体会不到奸臣的风范,张译扮演的总管何立动不动就拿扇子敲击,满屏也是憋不住即将笑出声的感觉,小品演员入戏,都是喜剧感拉满,看上去这的确不像是一部和家仇国恨这段历史有关的电影,更像是一部被拉长到159分钟的超长“小品”,幸亏易烊千玺扮演的孙均有板有眼,从走狗的迷失到“大义”的被唤醒,是进入了那个历史情景之中,将小品的叙事又向着电影拉回了一点。

南宋、金国、岳飞、《满江红》,这些背景设置无法脱离历史,而在开篇的字幕说明的则是一个“虚构和传奇的故事”:在岳飞死后5年,秦桧率领数千禁军来到边境准备与金廷会谈,发生了金廷礼仪官哈牙呼被刺杀而引发的故事。岳飞之死是历史,宰相秦桧和金廷会谈也是历史,金廷官员被刺杀也是历史,既然这些都是历史,历史当然不容轻易被改编,但是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又必须安排一个普通宋兵的虚构故事,那么张艺谋必然要处理好历史和虚构的关系,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和虚构传奇的逻辑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当虚构和传奇发生在真实历史的大背景之下,故事的叙事既要介入历史,又必须从历史中抽身而出,在协调这两者的关系中,张艺谋显然并没有真正处理好历史性和逻辑性的问题,尤其在“悬疑管够”的设置和“笑到最后”的效果上出现了明显的倒错:试想如果故事充满了悬疑,最后怎么可能变成喜剧——除非一切的悬疑就是小品式的人为设计。

导演: 张艺谋
编剧: 陈宇 / 张艺谋
主演: 沈腾 / 易烊千玺 / 张译 / 雷佳音 / 岳云鹏
类型: 剧情 / 喜剧 / 悬疑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中国手语
上映日期: 2023-01-22
片长: 159分钟

的确,张艺谋在为春节市场应景而作的电影里,介入历史变得生硬,抽身而出又显得尴尬,悬疑的逻辑性在整个剧情的设计上破绽百出:金廷的礼仪官被刺杀,现场发现了一只统领以上才会用到的皮囊,这便交代了重要密信的遗失,而这封密信的内容正是金国的完颜宗弼写给南宋宰相秦桧的,是秦桧暗通金国的罪证,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从金国使官被刺杀所引发的悬疑就是关于这封密信的:谁杀死了哈牙呼?拿走这封密信掌握私通金国的卖国行为的又是谁?秦桧要求禁军副统领孙均找到凶手和迷信,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故事也是在限定的一个时辰里展开的,但是这个悬疑的起点在故事的不断演进中却变成了另外一个线索:那就是以小兵张大为代表的“岳家军”,想要控制住秦桧,然后让他在众将士面前背诵岳武穆的《满江红》——从查找暗通金国的证据到劫持宰相背诵爱国诗篇,看起来目的异曲同工,但是在悬疑的设置和最后真相的揭示上,显然完全是两种叙事结构,以致后来两条线索交织在了一起,最开始的悬疑也慢慢消失了:电影到最后都没有交代谁杀死了哈牙呼,更没有交代密信的内容有没有成为朝廷对秦桧定罪的证据——如果是为了那封密信能大白于天下,那么张大在墙上写下了信件的内容,便已达到了目的,但是张大却死在了宰相侍女的手下,而且孙均也并没有出手杀死侍女,使得秦桧完全有时间毁灭证据,悬疑的线索到最后功亏一篑,可以说更夫丁山旺、马夫刘喜、舞姬瑶琴,甚至总管何立、副总管武义淳,以及最早的统领王彪,他们的死去都和这封密信有关,但是为了爱国气氛的烘托,悬疑马上转移到了《满江红》上,看起来,这些死去的人都白死了。

而在悬疑线索变成《满江红》之后,历史和虚构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孙均被提拔为总管,但实际上他已经从张大口中知道了这场计划的目的,于是他最后接近秦桧,并以信鸽讲密信送往朝廷为要挟,在杀死了两名武功高强的侍女之后,劫持秦桧在门楼上面对数千禁军背诵了岳飞的《满江红》。墙上的密信在张大死后已经被人铲除,也就是秦桧叛国的证据已经销毁,孙均藏在信鸽腿上的也只是一张白纸,在没有了重要证据的情况下,秦桧怎么可能在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背诵出《满江红》?这是第一重疑问;侍女武功高强,但是孙均更胜一筹,最后他甚至杀死了两名侍女,但是在牢房里当张大在墙上写下密信的时候,他却没有动手杀死侍女以密信要挟秦桧,直接可以抵达的目的却非要绕道而行,这又是为何?这是第二重疑问;当秦桧一字不差地背出了《满江红》,全军也完成了复诵,孙均从来不知道这首词的内容,他怎么就可以确信完成了计划的最后一部?这是第三重疑问;最后背完《满江红》的秦桧自杀身亡,却不是真的秦桧,真的秦桧才从帘子后面站出来,他责怪假的秦桧,“怎么演着演着就真当自己是宰相了?”安排一个假秦桧用意何在?因为这首词只有假的秦桧能完成背诵,他是岳飞屈死风波亭的在场者,他也是见过这首词并将词毁灭的唯一的人,这是一种必然的设定,而另一个则是所谓合理的设定,在真正的秦桧出现之后,孙均没有杀了这个奸臣,按照他的说法:“让你活着是为了让世人唾弃你……”让秦桧活下去,是为了背负罪名,是为了在唾弃中备受折磨,而这一切就是为了符合史实:不是秦桧真的由此遭世人唾弃,而是历史上秦桧根本不是死于这一事件。

《满江红》电影海报

符合历史,但明显不符合叙事的逻辑:所有人付出生命只是为了让《满江红》流传下来?所有人让悬疑不断反转,只是为了让秦桧不死而遭受骂名?为了历史真实而取消了逻辑,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讨好,甚至变成了娱乐,就像“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蒋捷写就得那首《一剪梅·舟过吴江》:“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完全不顾史实,穿越而植入到了张大和瑶琴的亲密故事中——看起来,这个计划的实施者也完全是历史的穿越者,因为他们知道历史没有让秦桧这样死,所以不敢篡改历史,所以只能以自死的方式达到最后的目的,让精神上的爱国主义发扬光大,流传前古。

实际上,在这个被置于历史背景之下的虚构故事,张艺谋真正要表现的是完全置身于计划外的孙均从迷失到醒悟的过程,作为副统领他对张大等人的计划一无所知,他所忠心的是朝廷,是宰相,是秦桧,这个被张大称为“三舅”的人完全是被卷入到这个悬疑故事中的,但是在卷入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了秘密,也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从而开始走向了一条“大义”之路——而完成自我转变,就是要告别“走狗”的身份。第一个叫他“走狗”的是金国的传译哈登,在礼仪官被刺死之后,哈登想要回金国,张大阻拦了他,在孙均犹豫的时候哈登骂了他“走狗”,张大手起刀落杀了哈登,在这一刻,孙均内心一定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张大会如此果断杀死金国传译?为什么哈登会骂他是走狗?在和张大寻找密信目睹了不同的人死亡之后,他才慢慢明白了张大等人的计划,在严刑拷打张大的过程中他也看到了后背上刻着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张大的身份被曝光,他就是岳家军成员,按照孙均的说法,正是这四个字让他激发了爱国之心,那一刻起他的站队发生了彻底改变,这种改变只有一个标准:不想做可耻的走狗。于是他最后接近秦桧,作为这个计划最后一步棋,身为“外人”的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当全军复诵《满江红》的时候,他也完成了自我蜕变,“世上从此有了《满江红》,值了!”不是岳家军,不是计划真正的实施者,却在最后成为了背负家仇国恨的“大义”之人,所以最后他率领亲信策马而去,“我要去不做走狗的地方……”

让一个“走狗”成为为民族大义而活着的人,成为背负着“精忠报国”使命的人,这也许才是张艺谋创作这部电影的真正目的,戳穿秦桧叛国的真相也只是一个人的耻辱,背诵《满江红》也只是一种激情的体现,只有将《满江红》的精神感动一个人改变一个人唤醒一个人,最后让所有具有爱国情怀和民族大义的人站到同一列中,然后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中壮怀激烈,也许才是一首词、一个计划、一个故事的真正目的。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663]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