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3《向古巴人致意》:革命是革命者的通行证

20190403.png

这里有雪茄、大胡子、甘蔗,这里有微笑、激情、自由,这里有画在岩壁上的马,有在街头随性跳起的“Cha-cha-cha”——这里是古巴,一个“热带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充满革命激情的国度。

1971年,在阿涅斯·瓦尔达的看来,古巴作为一个革命胜利之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可见的,是可触的,更是可敬的,“这是一部表达敬意的电影。”受“古巴电影学院”邀请,阿涅斯·瓦尔达对古巴进行了访问,她带去的是一台徕卡相机,而带回来的是两千多张照片,从这些照片精选了一千多张,她配上了灵动悦耳的音乐,勾勒出了古巴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和革命传统。一千张照片,是静态的,是平面的,但是阿涅斯·瓦尔达用手中的摄像机,通过剪辑和旁白,使这些定格的照片焕发了活力,成为古巴现实的一部动态电影。

技术手法上的娴熟,改变了照片的静态属性,使每一个画面都动了起来,还原了当时的场景,那个被称为“节奏之王”的国王,在那间房子里跳起舞蹈,阿涅斯·瓦尔达就用十几张连拍的照片串联起了他的舞蹈动作,具有动感和节奏,而在最后电影院前,先是导演和演职人员在那里跳舞,接着不同的人加入了跳舞的队伍,于是在“Cha-cha-cha”的音乐声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肤色的人,一起沉浸在美妙而动感的音乐中,那些通过连续播放而呈现的照片,也成为节奏的一部分。

音乐是流动的,照片成为动态的影像,这便是生动的古巴风情,但其实,展现那个时代的古巴特色,并非是阿涅斯·瓦尔达的真正目的,受“古巴电影学院”的邀请去古巴访问,对这个“热带社会主义”国家,瓦尔达一定是陌生的,当她手拿徕卡相机拍摄照片的时候,她就是一个旁观者,但是当她将主题词确定为“致敬”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肯定甚至赞赏的态度,而由此,这也成为瓦尔达最早在政治上直接表态的一部电影。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类型: 动画 / 纪录片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古巴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71-11-04
片长: 30分钟

她向合作社的鸡致敬,向艺术家的马致敬,向死去的国王致敬,向拥有大胡子的男人致敬,一种致敬,首先是对古巴人的生活的肯定。在瓦尔达的镜头下,古巴人面带微笑,充满了对生活的激情,他们抽着雪茄,他们在岩壁上画马,他们在街上舞蹈,他们唱着动听的歌,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路是老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构成了一套独特风景线。对瓦尔达来说,最感兴趣的是古巴浓郁的街头文化,女人们拥有曼妙的身姿,男人们充满了艺术的天才想象力,他们总会在街上载歌载舞,为此,瓦尔达还专门追溯了古巴音乐的来源,除了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带去的音乐和舞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古巴人也吸收了非洲的宗教庆典和神话,再加上那些作家的创作,将古巴特色融入其中,形成了富有热带气息的独特拉美文化。

一千余张照片,是古巴风情的真实展现,但是,瓦尔达的致敬更在于对古巴革命的崇敬。她的照片中有卡斯特罗,有切·格瓦拉,他们是古巴的革命者,也正是因为古巴革命,才使得这个“热带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可能,所以说,一千张照片更可以说是古巴革命成功的证明,是革命者的真正通行证。她在旁白中说到了那一艘从墨西哥起航的船,说到了82名革命者与古巴游击队汇合的计划,说起了被困于沼泽地带的危险经历,说起了最后12人加入抵抗组织直到革命胜利,艰苦而卓绝的革命经历换来了最后的胜利,瓦尔达引用了卡斯特罗演讲时的一段话:“一个革命者是慷慨的,是无私的,随时准备牺牲自己,革命者不是投机主义者,也不是演员……”

《向古巴人致意》电影海报

“这是向晕船的革命者致敬。”也许,这才是瓦尔达最想致敬的人,在那艘启程通往革命之路的船上,在遭遇了种种危险之后,有人退缩,有人背叛,有人死去,但是最后坚持到了革命最后,便是真正的革命者,卡斯特罗,这个大胡子的游击队员,曾经经历过一次起义,两次入狱,一次流亡,两次游击战以及四次革命斗争,最后领导了这个国家的人民——或者说,正是革命的最终成功,才使得古巴人走向了社会主义:他们让更多的人养起了鸡和牛,他们让贫民窟变成了工人之家,他们赶走了美国佬自己发展甘蔗业,他们让农民学会了读和写,他们建立了博物馆和电影院,他们让古巴人民知道了自己国家的历史。

革命之后的古巴,社会主义的古巴,在瓦尔达面前展现,她通过自己的眼睛和镜头认识古巴,当然她更在这部电影里宣传古巴。其实古巴的真实现状到底怎样,作为一个旁观者的瓦尔达或者看见了访问轨迹中应该看到的成果,所以可能是片面的,局部的,“古巴是个自由国家,只有表现抽象。”瓦尔达在介绍古巴的艺术创作时这样说,这里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有被成为“古巴毕加索”的画家,有表现古巴巴洛克风格的创作者,但是抽象艺术是不是一定和自由有关?瓦尔达还把镜头对准在博物馆里的清洁工、园丁,他们身上具有某种艺术特质,“像是博物馆的一部分”,在她看来,就是因为艺术的平民化,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革命成功是现实,1971年的古巴就是在这个现实里展现出它迷人的风采,而当瓦尔达对准这些面孔,聚焦这些风情,向他们致敬的时候,古巴在她看来只是革命后的古巴,而更全面、更立体、更复杂的古巴,或者在他处,所以当表达敬意的时候,瓦尔达只不过是拿着那张通行证伸出了致敬的手。而古巴不只是在两千张作为素材的照片里,也不只是在被剪辑而成为电影的一千张照片里,就像街头的那些胡子,有漂亮的大胡子,有反叛的大胡子,有官方的大胡子,胡子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他们眼里的古巴也一定不同。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253]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