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5《屋顶》:速成版的家是脆弱的

尽管那扇刚装上的门勉强被关上,尽管屋顶上还有木板没有盖住的空隙,但是对于路易莎和纳塔利来说,这终于是他们的一个家,一个刚结婚可以让他们住在这里的家,一个能够让以后出生的孩子成长的家,风雨回来,贫困依然,但是有家就是生活,纳塔利身上还沾着水泥和砂石,路易莎还带着一夜的疲倦和劳累,但是当看到这个家在一夜之间矗立起来,他们是满足的,一步步退出去,远观这个狭小但成型的家,似乎生活从此开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但是,在新希望开始的一天,这个速成版的家却依然是脆弱的,就像在夜晚施工时因为省钱,那一排刚筑起来的墙倒下,纳塔利有些颓然地说:“这下完了。”仿佛只要外力轻轻触碰,一面墙,一个家就可能会解体,而对于这新婚的夫妻来说,这个有屋顶的家到底能承载多少风雨?住在铁路旁边,当疾驰的火车不停地驶过,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会对路易莎肚子里的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或者就事件本身来说,如果没有遇到每人支付一美元的两个工人,如果路易莎没有急着去找技术更好的塞萨雷,这个房子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建立起来并且变成一个有屋顶属于私人财产的家?更进一步讲,如果那两个发现他们在建房的警察没有高抬贵手,不是只是罚了款而是认定他们违法,那么是不是一夜的努力都功亏一篑?
甚至连选择的这个地点也是随机的,如果那个晚上没有被他们称作“独裁者”的告密者,如果晚上八点的警察没有看到他们建造房子,他们的家就不是在火车经过的铁轨旁,他们只是在被赶走之后临时找到了这个地方,而当临时选择的地点成为他们生活的归宿,未来的生活又有多少会走向必然?脆弱的家,脆弱的机会,脆弱的生活,这一个意大利战后的生活现实,透露着德西卡深深的叹息而隐藏在那里的忧虑,也许就像纳塔利的母亲所发出的感慨一样:“穷人为什么总是吵架?”一个脆弱的家折射的是:为什么穷人总是没有真正的归宿。
在电影里,其实有三个家,除了这一夜之间建造起来带有屋顶的家,还有纳塔利父母住着的家,和路易莎在海边的老家,但是那两处家同样是脆弱的。电影从路易莎和纳塔利的婚礼开始,当大家从教堂里出来,当亲人们开始合影,“要迟到了”的他们终于匆匆结束了婚礼,而坐在出租车上,路易莎马上脱掉了婚纱,换回了平时的装扮,因为他们要赶去乘坐开往路易莎父母家的那班公交车。当路易莎脱掉婚纱的时候,是忧郁的,这不是因为自己又回归到了生活,而是不愿面对父母。到了老家,见到了正在洗衣服的母亲,向母亲打招呼,母亲似乎埋头不理,母亲不是因为冷漠,而是因为父亲不想见路易莎,路易莎跑到了海边,父亲正在捕鱼,当路易莎喊他的名字,他看了一眼便埋头作业。新婚的女儿回家,父亲不理不睬,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没有房子,正像路易莎后来面对做保姆的吉娜发出的感叹一样:“父亲说的对,没有房子就不要结婚。”
而纳塔利家里呢?父母的房子里住着九个人,塞萨雷和乔万娜已经有三个孩子,怀孕的乔万娜又生下了一个宝宝,在这个拥挤的房子里,大家都生活在一块,几张床几乎是见缝插针地摆放在那里,在新婚的那个晚上,纳塔利和路易莎躺在自己的床上,却始终睡不着,他们只好到外面去走走,当路易莎感到忧伤的时候,纳塔利劝她的是:“至少还有屋顶。”还有屋顶就是一个家,就是一种归宿。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住在这里感到不舒服并不是因为人太多太拥挤,而是因为家庭开支。脾气暴躁的塞萨雷总是骂人,“谁昨晚客厅的灯忘了关了?”一个月六美元的电费是不小的开支,但是身为一家之主的塞萨雷总是责怪别人用电太多,虽然他在建筑工地上努力工作,但是这一种排挤人的态度让路易莎难受,也让纳塔利感觉到憋屈。
| 导演: 维托里奥·德西卡 |
两个家都没有归宿感,所以纳塔利一气之下将自己的东西都搬了出来,放到板车上,然后和路易莎开始了寻找房子的历程,他对母亲说的是:“这一天迟早要到来的。”虽然这是预料到的结局,但是在还没有找到租房的他们,却以这样一种冲动的方式离开了家,在这里有排挤,但正像纳塔利所说“至少这里有屋顶”,而他们以如此决然的方式离开,迟早到来的意义其实是一种必然性:一定会去自己找房;也意味着另一种必然性:一定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房子,所以匆忙离开只是一种态度。但是真的推着板车,他们就成为了流浪者,去了铁路旁边的出租房,却看见了裂开的墙体,那房子是战争期间没有被炸毁的,但是现在是危房;经过了一处有警察把守的房子,也被告知这里是危房不能租用。
于是,纳塔利住到了建筑工地的临时用房里,而路易莎去找吉娜,希望从她那里想到些办法,但吉娜似乎自己也面临困境,于是路易莎去寻找租房的信息,后来有人告诉他,可以自己搭建房子,因为只要不被警察发现,只要有屋顶就可以成为私有财产,警察是无权干涉的。而这正好打开了路易莎的思路,因为纳塔利就是建筑工地的泥瓦工。“我就是想让宝宝有一个家。”这是路易莎唯一的要求,已经怀孕的她把这个消息告诉纳塔利,纳塔利也感觉到自己必须有一个家,当在有屋顶的家里遭到排挤,当投奔朋友解决不了办法,当租房无望,这也许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屋顶》电影海报
要造房子,无论是材料还是人工,对于纳塔利来说都不是问题,只是一个地点问题,路易莎在巴依夫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处比较适宜的地方,但是上面却被打了装,有人说这是自己打的桩,打了桩就代表是自己的地盘。但是纳塔利还是决定在这里建房,他甚至叫好了人,拉来了材料,准备在警察离开之后就干起来,等到天亮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家。但是还没有开工,那个打了桩的人就向警察告密,于是警察赶来,不仅不能在此建房而且还要罚款。无奈的纳塔利只好让施工人员离开,但是希望似乎没有熄灭,他们终于在铁路旁的一处空地上找到了位置,于是在夜色中,在火车疾驰的呼啸声中,大家开始建房。而到了这一刻,似乎大家都开始帮助他们:遇到两个泥瓦工,只要每人一美元,就可以加入他们的队伍;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孩帮助路易莎带路,去找塞萨雷,而塞萨雷似乎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而是不由分说起了自行车赶往工地,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从晚上一直到天亮,房子终于要完工了。
但是警察来了,尽管派去两个人假装吵架拖延了警察到来的时间,而趁此机会,大家把板车上的床和生活用品放到了房子里,路易莎还“借来”了别人的孩子抱在怀里,分秒必夺中,那扇门终于被关上了,当警察到来敲门,他们坚决不开,因为这是有屋顶的房子,因为这是有门的房子,所以是私人财产,私人财产不可侵犯,也就等同于房子是合法的。但是屋顶那几块木板还没有完全盖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个漏洞也正好可以让警察宣布是非法的,但是警察还是表现了善意,仅仅是开出了罚款单,而当警察离去,大家终于欢呼:“我们成功了!”
有屋顶的房子不是栖身之所,新婚有孩子的家庭需要一个自己的家,这便是社会现实的矛盾,对于路易莎和纳塔利来说,是幸运的,他们一夜之间完成了夙愿,一夜之间建造了房子,但是在这个喜剧性结尾的背后,却又有多少哀伤,随机的地点,匆忙的施工,善良的警察,分忧的众人,这才是他们完成着速成的家的全部,而其实每一个因素都不是必然的,都是脆弱的,就像房子本身漏着的那个屋顶,也许正是缺少这样的木板,用来遮风挡雨的房子只能是暂时的安息之所,脆弱的世界里,不知道会不会刮来更凛冽的风,会不会下起更暴烈的雨。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