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0《向玛丽致敬》:因为我是处女

20221010.png

一种对比出现在最后的“致敬”中:钟声敲响,大天使加百利再次出现在热闹的城市中,他带来的是上帝的旨意:“听,教堂的钟声响了。——让我们向玛利亚致敬。” 而已经生下了孩子的玛丽抽着烟,画着口红,卷着头发,她说:“我是处女,我不想这样存在,我只是灵魂的烙印,仅此而已!”钟声,上帝以及玛利亚,大天使的致敬指向了一种神意,玛利亚也成为灵魂的象征,它是虔诚,它是圣洁;但是为人母的玛丽却变成了真实的女人,甚至抽烟、化妆的她完全站在了圣洁和虔诚的对面,她命名了自己是处女,并把自己作为被致敬的玛丽看成是一种灵魂的烙印,张开那双唇血红的嘴巴,世界以女人的身份被打开,而嘴巴呈现的那黑暗的洞口,就像灵魂的烙印投下的阴影。

天使带着上帝旨意的致敬,玛丽自我的命名,似乎就这样呈现出了一种对立,“向玛丽致敬”,戈达尔到底想要致敬的是顺从了上帝的旨意以处女之身生下了孩子的玛丽?还是那个要摆脱灵魂的烙印重新找回处女之身的玛丽?一个孕育圣子的故事,从神的文本变成了现实,这一种演绎到底代表着戈达尔怎样的思想?字幕总是重复出现的“在那时”仿佛是一种关于玛丽传奇故事的回忆:大天使“加百利叔叔”带着小天使乘坐飞机来到人间,他们搭乘出租车,找到了那家加油站,这家加油站是玛丽的父亲开的,玛丽就在这里帮忙,而那时的她已经和开出租车的约瑟夫在一起。天使到来,直接告诉玛丽的是:“你将有一个孩子,但不是他的。”

玛丽成为被上帝选中的人,她成为了圣母,听到天使告诉她的消息,玛丽说的是:“要纯洁,要坚强,要坚持自己的路。”这是被选中的玛丽被致敬的开始,但是在通向最后被致敬的这条路上,对于玛丽的考验无处不在,这就是“无处可逃”的状态,它指向的是对立:玛丽和约瑟夫在一起了,但是她怀着的孩子不是他的,起先约瑟夫肯定地说:“这孩子是我的。”玛丽并没有让他碰自己,所以他对于出现的天使,总是怀着愤怒的心,他苦恼,他不解,听到玛丽说:“我没跟人睡过,但是我会有个孩子。”他便说:“我是个影子。”他质问玛丽:“我真的想吻你,但是为什么不让我碰你?”而玛丽对于这个问题,完全站在天使的一边,“上帝的影子不就是痴情于爱人的男女?”在玛丽看来,无法改变神的旨意,约瑟夫的苦恼不是“肉体之间的距离”,而是他缺乏信念,“纯洁是了解各种可能。”

正如加百利所说,玛丽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个法,上帝的法,信仰的法。在玛丽和约瑟夫故事的展开中,戈达尔用另一条线索证明生命来自上帝的法。学校里老师在上课,他讲述了生命的宇宙观,一段红色的波,被光线吸收,成为一种签名,然后成为生命的迹象,由此证明生命来自太空,“我们都是外星人,生命是由意愿设计的。”这个意愿是什么,他没有说到上帝,但是很明显,他把生命说成是意愿的产物,就指向了上帝,甚至他简单化了自由落体运动,“这也证明生命来自天空。”转换的镜头里,一家飞机缓缓降落,天使就是乘坐这架飞机而来到地球,而去寻找玛丽,所以老师的观点变成了现实。而老师提出这个观点,并不只是对生命起源的解读,他更是将生命的偶然看成是神的意志的必然:他让艾娃和帕斯卡尔做一个实验,就是玩转魔方,“据说蒙住眼睛需要13500亿年才能拼好魔方,但是如果有人在旁边,以每秒操作一步的速度,他告诉你的操作是对还是错,那么,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帕斯卡尔的回答是:2分钟,老师便说:“这就是实情。”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编剧: 让-吕克·戈达尔
主演: 朱丽叶·比诺什 / 米里昂·鲁塞尔 / Thierry Rode / Philippe Lacoste / Manon Andersen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瑞士 / 英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85-01-23
片长: 107 分钟
又名: 万福玛利亚 / 万福玛莉亚 / Hail Mary

从13500亿年到2分钟,从偶然到必然,这就是老师在这个实验中揭示的观点,帕斯卡尔在操作,艾娃在纠正对错,老师似乎更主要是向艾娃传递这个观点,而这一切的核心只是为老师的不爱之必然找到一个借口。生命来自太空,上帝的意志让一切变成必然,那么自己对艾娃的不爱也来自于神的意志,即使艾娃爱着他,最后老师对艾娃说的是:“我要离开了。”艾娃不舍,但是这是必然,老师的不爱不是一种背叛,但是艾娃却说出了一句话:“这个世界太可悲的。”在这时她才认识到了爱的本质,才知道了必然,“我们结束了”也是她对自己最好的维护。

实际上引入艾娃关于世界之可悲的线索,戈达尔就是要在上帝的必然性中重新发现爱,发现爱不是法而是牺牲。在玛丽身上,则是开始了对灵与肉关系的怀疑。她还是处女,她没有和约瑟夫上床,但是她却还怀着了孩子,她要经历从处女到女人的转变,这种转变发生在肉身上,一定是痛苦——生理上的痛苦和精神的痛苦。尤其是精神意义的,当玛丽和约瑟夫在一起的时候,她按照天使的要求不让约瑟夫碰自己的身体,在那个房间里也是自己一个人,她在床上辗转,裹着被子挣扎,蒙着头哭泣,她所有的一切得到只是让约瑟夫对她说一句“我爱你”。神的旨意让她怀上孩子,这是灵魂意义的,她是处女,约瑟夫不能碰她的身体,欲望被关闭了,这是肉体上的折磨,那么在这个上帝的法面前,灵与肉到底呈现何种关系?

在玛丽看来,自己成为被上帝选中的人,怀有圣子,那么在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中,自己一定是灵魂的代表,甚至灵魂也有肉体,而不是肉体包含着灵魂,所以在灵魂优先存在中,肉体便是一种附庸,“灵魂左右肉体,赋予肉体生气,使之尽善尽美,那么肉体是什么?看到它也许你只觉得恶心,贫民区的醉鬼,棺材里的死尸……世界充满了肉体,如同柜台前待售的蜡烛,直到你把它带回家,点燃它,才能感到慰藉。”这就是玛丽的灵魂观,灵魂让她怀孕,灵魂让她成为圣母,灵魂让她保持圣洁,灵魂让肉体尽善尽美,这一种灵魂观无疑实践着上帝的旨意,所以她对痛苦的约瑟夫说:“你为什么不相信灵魂主宰肉体?我是一个谜,它大得包含了一切。”在某种意义上,玛丽的灵魂观也是对世俗“肉体中包含着灵魂”观念的一次解构。

《向玛丽致敬》电影海报

灵魂主宰了肉体,肉体是灵魂的肉体,既然圣洁,既然虔诚,既然包容了一切,为什么还会在床上一个人痛苦?为什么还会裹着被子挣扎?为什么还期望约瑟夫对自己说“我爱你”?艾娃被老师叫成了艾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爱情在那里也发生了错误,最后艾娃告别这段不值得的感情,用“痛苦铸就了灵魂”来注解,而玛丽呢?难道不是和艾芙一样,在肉体的痛苦中也品尝到了灵魂的痛苦?她走出这个灵魂优先的世界,是她终于答应约瑟夫摸她的肚子开始的:在房间里,她允许约瑟夫坐在床上,“我能看你裸体吗?”对于约瑟夫的问题,玛丽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当约瑟夫的手伸向玛丽的肚子,起初她将他的手推开,天使在身边是他们让她做出拒绝的态度;但是玛丽终于对他说:“我爱你。”当约瑟夫的手再次伸过来,玛丽反而主动掀起了衣服。

裸体展现在约瑟夫面前,手放在了没有衣服隔阂的肚子上,这便是肉体的敞开方式,玛丽也终于从那个上帝的法变成了自己的爱,而爱的基础便是肉身——不是灵魂主宰了肉体,不是灵魂包含了肉体,而是相反。于是玛丽说:“地球与性在我们体内,此外只有星辰。”肉体里有真正的生命,肉体才是生命起源之处;她说:“上帝是吸血鬼,他得益于我的痛苦,我是灵魂落下的肉体,我是囚禁在肉体里的女人。”她第一次重返肉身的女人;她说:“我不顺从,顺从是可悲的。”她第一次表达了对上帝之法的反对;她挺着独自和约瑟夫一起看了最喜欢的篮球赛,然后走出去深呼吸,外面是月亮,是凉风,是水流的声音,是自然,是大海——夜晚,那一声婴儿的啼哭传来,这是肉身诞生的标志。

灵与肉的关系,从灵魂第一到肉身第一的选择中,呈现出玛丽又神圣之象征向着女人之本位的回归,怀有孩子是上帝之旨意,更是肉身之体现,内心之爱是灵魂的表达,更是肉身之欲望,孩子降生是信仰的继续,更是肉身之成长,“他长得像谁?爱没有长相,没有外表,没有容貌,只有在光中我们颤抖的心。”而孩子在长大之后说的是:“我要追寻父亲的足迹。”而复活节正是父子相聚的日子。肉身之回归,肉身之欲望,肉身之命名,“我是处女”的玛丽不想成为灵魂的烙印,在她吸烟、卷发和擦口红的那一刻,她再次回到肉身的自己,处女的自己,女人的自己,上帝在旁边,他也举起了手,对着身为女人的玛丽致敬。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402]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