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2《大力水手》:致敬中的还原
片头,是黑白的、动画的、经典的《大力水手》的一个画面,当罗伯特·奥特曼用“引语”的方式开启电影版《大力水手》的世界,无疑是对家喻户晓的动画片《大力水手》的一次致敬,致敬也是怀旧,那么,当从黑白变成彩色,从动画变成真人,奥特曼的这一次致敬是寻求在电影语言中的重塑?还是在电影的体验中重回经典?
《大力水手》最初是以漫画的方式问世的,1929年1月17日,美国《Thimble Theatre》开始连载《大力水手》,它的作者是美国伊利诺伊州彻斯特镇的连环漫画家E·C·西格,它一问世就大受欢迎,甚至当地还出现了食用菠菜的热潮;1933年,Fleischer Studios拍成卡通电影短片,这部系列短片拍摄了108集,由派拉蒙电影公司发行,《大力水手》走向了世界;1942年派拉蒙公司动画部门开始了自行拍摄,一直到1957年,共拍摄了126集;1960年《大力水手》电视版问世,它的影响力依旧,并且成为风靡全球的电视系列。从漫画到电影短片再到电视系列,《大力水手》的故事不断衍生,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漫画故事。而《大力水手》的作者也经历了时间的变迁,最初创作者西格于1938年去世,之后由贝拉·沙波利和汤姆·西姆斯接棒,1958年后由巴德·沙根道尔夫创作……
《大力水手》曾在全球五百家报纸连载,动画卡通片有数百部,直到1990年波比和奥利弗经历了70年的“爱情长跑”才最终走到一起,《大力水手》也由此画上了句号。在70年的历程中,漫画的表现形式在变,创作者在变,但是故事的人物、风格却始终保持不变,正是这种始终如一的不变性造就了经典。而当奥特曼在1980年推出电影长片,他也在追求着这种不变性:故事依旧在波比、奥利弗、布鲁托的“三人组合”中演绎,从最初寻找父亲的故事源头逐渐演变为波比和布鲁托之间的斗争和波比和奥利弗的爱情,113分钟的电影无非是将百集的电视卡通故事浓缩,但是在这种遵循风格统一性的过程中,奥特曼的电影是注入了新元素还是在电影化中追求还原?
导演: 罗伯特·奥特曼 |
从故事内容、人物设置、情节发展来看,电影版并没有在本质意义上改变经典,所以奥特曼是完全的致敬,他探索电影化的过程、真人的表演,也只是为了让观众在不同的语言表达中寻找一种怀旧的感觉。甚至在人物形象上,几乎是“完美还原”,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波比,他的烟斗、独眼、大力的臂膀,以及人物的动作和预言,都忠实于漫画,而女主角谢莉·杜瓦尔更像是从经典漫画中走出来的,她的表情和动作,她的头饰和衣服,都是奥特曼为经典动画打造的——就在同一年,谢莉·杜瓦尔还出演了《闪灵》,两部电影风格不同,造型也完全不同,具有表演才能的谢莉·杜瓦尔也驾驭了这两部电影。
除了造型和表演上完全是漫画的电影化,奥特曼在电影的情节设计、布景上也力图还原漫画,在当时并无特效的时代,奥特曼在还原故事上,尤其是在夸张性上别有创意,比如波比在随波逐流中抵达了拜伦湾,这里的生活完全呈现出一种非典型特点,有人总在路上捡帽子却总是捡不到,有人一直在爬杆子,还有奇葩的收税官,什么东西都要被征税,比如靠岸税、垃圾税,连波比询问都要征收“好奇税”,千奇百怪,构成了拜伦湾独特的风景;布鲁托出场就是一个恶人的形象,他和奥利弗订婚之夜,奥利弗带着行李离开,布鲁托大为生气,将杯子直接咬碎,还将订婚宴弄得一团糟;其中插入了分支的两个故事,奥利弗的弟弟卡斯特要和拳击手吉齐飞较量,不自量力的他一登台就被吉齐飞踢飞,而波比上场之后,吉齐飞又变成了宝男,依偎在母亲身边,波比一拳却打中了吉齐飞的母亲;还有一场戏是奥利弗的叔叔抱走了孩子“甜蜜”,将他的预言功能用在了赛马上,而赛马的马都是被布鲁托操控的玩具,甜蜜具有的预言能力让叔叔在赛马上赢了120元,但也造成了被布鲁托“绑架”的事件;最精彩也最夸张的当然是最后的战斗,在水底世界,一条巨大的章鱼醒来,它和布鲁托对波比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和父亲重逢之后,波比得到了“菠菜”的秘诀,他拥有了最强大的家族力量,终于在爆发中把章鱼打飞上了天,也击败了布鲁托,既找到了自己寻觅依旧的爸爸,又成为了甜蜜的“爸爸”,而且和奥利弗也萌生了爱意,让电影走向了大团圆。
各种非典型人物的出场,各种夸张桥段的设计,以及歌舞片的加入,都让这部真人电影带有了漫画的特色——除了从菠菜中获得巨大能量的设计感觉出场太晚,让波比和布鲁托的战斗只在最后一刻爆发,削弱了“大力水手”的传奇性。无疑,奥特曼就是要把一切还原成漫画,他的确做到了,但是当电影按照漫画设计甚至变成了漫画的另一个版本,这种还原的意义何在?或者说,电影既是从漫画的故事中来,又回到漫画的情节中,那么这种改变意义何在?无论是杂志漫画还是电视漫画,几百集构成的“大力水手”不断丰富了故事表现,它的有趣、智慧和开心,是成为经典的原因,而113分钟的电影只是简略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同时,很多戏剧化表现通过漫画形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得到体现,但是真人电影一定是被限制了,即使有夸张,但是在观感体验上还是显得平淡,甚至有些空洞,或者在这个意义上,电影恰恰是取其短的一种做法。
怀旧也许只是情感上的怀旧,致敬只是艺术上的致敬,当怀旧和致敬通过电影来还原,往往缺失了最精彩的东西——据说,在2011年的时候,索尼影业还把《大力水手》拍成了3D电影,成功将《蜘蛛侠》漫画搬上大银幕,并将其打造成好莱坞最赚钱的系列电影之一的制片人阿维·阿拉德将担任《大力水手》电影的制片人,但是这部电影也是籍籍无名,也许和奥特曼一样落入了电影本身的窠臼。当然在1980年率先将漫画改编成电影,奥特曼至少在电影史中成为漫改电影的最早尝试者。
《大力水手》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