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9 不可复制的古今“小说”

首先是小人书。其实在河坊街的时候,就在一家颇有怀旧味道的店里看到。里面有杯子、火柴、书包等印有红色“革命”元素的物品,还有一些牛皮的笔记本,革命、战争、海盗,组成了另类的时尚,似乎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现实的叛离欲望,当然,这些都只是普通的商品而已,而那些叠放着的小人书,却似乎让我有一种购买的欲望。

这些小人书,都是经典的故事,有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革命故事,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名著,小小的文本总是能让人走进记忆,走进那个逝去的时代。就像很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孩子一样,在我小时候的阅读世界里,小人书是唯一的图书,图文并茂,有着无情的乐趣,记得在县城的一个公园里,有一个老者天天摆放着几百本的小人书,供大家阅读,收费大约是几分钱一本,阅后归还。而我自己也从那时开始收集小人书,或者从邻居讨得,或者从镇上新华书店购得,总之从各种途径获得的小人书,成为我最初收藏的一部分,也并不能说是收藏,只是将他们保存下来而已,数量也不多,大约二三十本,但是却成为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只是可惜,后来因为岁月的流逝,这些小人书也基本上找不到了。

这是对记忆的激活,面对那一叠叠的小人书,内心还是有些惊喜。我只想从这些小人书中挑得一些曾经阅读过、拥有过的熟悉面孔。但是等我翻开它们,却有些失望了,说实话,这些文本很新,有很明显的商品印记,那些图文都是重印后的,甚至有一种盗版的味道,而且基本上没有看到我熟悉的文本。不是原版,没有岁月痕迹,它们都是用现代的方式来迎取某一些人的偏好。10元一本,带来的也只是“伪怀旧”而已。

自然联系到上次未能如愿光顾的浙江省图书馆假日书市。早就听说过这书市上有很多过去的旧书,于是和妻在拥堵的路段里驰行,直奔黄龙体育中心对面的省图书馆。其实假日书市并不大,只在偌大图书馆的一个角落里,但是近20个摊位也已经使我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是的,看到了那些小人物,摊主分门别类,有成套的,也有散本的,价格当然也参差不齐,用塑料包着的一套大约是几十元,而散落的则很便宜,有封面品相还不错的,每本一元,而破旧的则每本只需8毛钱。这些小人书一下子勾起了我的怀旧欲望,而且也发现这里的小人书,和河坊街商店里的那些批量生产的小人书不同,基本上都是“只此一本”的唯一,很多写着当初购买人的信息,而我自然可以在这里寻找真正的岁月痕迹,在破旧的散本里,很意外地发现了曾经我收集过的两本小人书:《铁壁阿童木》第9集和《追捕“华南虎”》,翻开,那些熟悉的画面和情节一下子跳将出来,仿佛又走回到了孩童时代。

不是批量,或者是批量出版之后的零星,它们很孤独,在如大浪淘沙的岁月流逝中,它们还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样子,是不可复制的记忆,翻动着书页,仿佛翻动着那些记忆,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而在这个假日书市里,还有很多如这小人书一样的古旧图书,每一本都仿佛在时间的沉淀中重新收获了文本的价值。

没一个摊位里都有各类的古旧、老版本图书,虽然很多是最近十几年出版的“新书”,但是在里面还是能找到一些泛黄甚至破旧的古书。这些旧版本的图书最多出版时期多在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在这个特殊时期,苏联文学作品、革命小说和红宝书占据了大部分的图书市场,而在这里当然也能看到很多陌生而“秘密”的图书,比如《人民日报 红旗 解放军报 社论选》,比如含有第五卷的《毛泽东选集》。这些书经过岁月的洗礼,或许存世量已经很少了,而在这些书里也有岁月留下的印记,比如古斯塔夫·弗莱塔克的《论戏剧情节》的封面和内页上敲有“河南省戏曲工作室资料室”的印章,《論普希金的“奧尼金”》则是某图书馆的藏书,在书脊上还贴有“I306-2”的分类标记。

虽然这些图书虽然出版于特殊时期,但是价格似乎并不昂贵,八册图书,加上五册小人书,一共不到100元钱,除了《人民日报 红旗 解放军报 社论选》花费35元之外,其他都在10元左右,冯梦龙两册的《古今小说》只要15元,一本1953年“泥土社”初版的《論普希金的“奧尼金”》只要10元,1954年6月初版的《頓巴斯》也只要15元,而大仲马的《俠隱記》甚至只要5元。

惊喜,实在是惊喜,这假日书市像是发现的新大陆,以后也要经常前来光顾了。

楊家府演義 [明]无名氏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原:0.94元 5.00元
明代长篇历史小说。全名《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凡8卷,58则故事。序文后题"秦淮墨客校阅",但究竟作者属谁,现已很难确定。内容与《杨家将》大致相同。小说从宋将杨业与辽作战,身陷重围,碰碑殉节写起,以十二寡妇征西,凯旋后归太行山结束,中间穿插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五代将领的征战业绩。其中对杨门女将的描写尤为生动,塑造了以穆桂英为代表的众多的巾帼英雄形象。作品语言通俗朴素、生动活泼,风格粗犷豪放。但其情节的安排尚欠妥帖,形象的塑造也显粗糙。现存明三十四年(1606)刊本,清嘉庆十四年(1809)书业堂重印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杨家府演义》即据以上诸本刊印。

论戏剧情节 【德】古斯塔夫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0.26元 4.00元
1863年,德国剧作家、小说家古斯塔夫·弗莱塔克的《论戏剧技巧》初版,他在书中总结了剧作家如何获得最后的获得成功的经验,全书共分六章,而《论戏剧情节》则是译者张玉书根据莱比锡圣·希尔彻出版社1905年《论戏剧技巧》第十版本,选译了第一章“戏剧情节”的有关内容,包括《主题思想》、《什么是戏剧性?》、《情节的一致》、《情节的的真实性》、《情节的重要性和宏伟性》、《情节的运动和高涨》、《什么是悲剧?》等七节内容。对于戏剧性,古斯塔夫·弗莱塔克在书中说:“所谓戏剧性,就是那些强烈的、凝结成意志和行动的内心活动,那些由一种行动所激起的内心活;也就是一个人从萌生一种感觉到发生激烈的欲望和行动所经历的内心过程,以及由于自己的或别人的行动在心灵中所引起的影响,也就是说,意志力从心灵深处向外涌出和决定性的影响从外界向心灵内部涌入;也就是一个行为的形成及其对心灵的后果。”

頓巴斯 【苏】戈爾巴朵夫 著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 原:22800元 15.00元
顿巴斯是“顿涅茨煤田”的简称,是当时苏联最大的重工业中心之一,是煤和铁的产地。小说《顿巴斯》,从文本上看,是在描述煤矿工人中的英雄人物事迹。这本小说是按照苏联法定的文学创作原则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写的,也就是说,它是根据苏共党校教科书《党的建设》书里对工人阶级的理论叙述而描写人物的。小说《顿巴斯》看起来是在对理想中的工人阶级进行赞扬歌颂,实质上,是在对工人阶级的最高代表斯大林进行歌功颂德美化神化。小说的代序写道:“斯大林给安德烈展示了顿巴斯的远景。安德烈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斯大林的亲切谈话。”这本小说歌颂了斯达汉诺夫、斯达汉诺夫工作者和斯达汉诺夫运动。

俠隱記 【法】大仲马原著  伍光建 译注 岳麓书社 原:1.25元 5.00元
1626年至1628年间的法国,当时英国国王为查理一世,而法国国王为路易十三。1627年英法两国间爆发了战争,围攻拉罗舍尔和次年白金汉公爵遭刺杀都是历史事实。虽然法国王后和英国的巴京汉公爵一心要阻止战争,维护和平,但却落入阴险的黎塞留设下的陷阱里。然而,在富有正义感的达尔大尼央和三个火枪手的积极努力下,两国的和平终于得以实现。这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作品,一般翻译为《三个火枪手》,由伍光建先生翻译的版本叫做《侠隐记》。矛盾在校注中说:“伍光建是根据英译本转译的,而且不是全译,有删节,可是他的译本有特点:第一,他的删节很有分寸,务求不损伤原书的精采,因此,书中的达特安和三个火枪手的不同个性在译本中非常鲜明,甚至四人说话的腔调也有个性;第二,伍光建的白话文,既不同于中国旧小说(远之则如“三言”、“二拍”,近之则如《官场现形记》等)的文字,也不同于“五四”时期新文学的白话文,它别创一格,朴素而又风趣。由于这些原因,我选它作为我所标点加注的第二种外国名著译本。”

人民日报 红旗 解放军报 社论选 35.00元
红宝书典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林彪“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题词,以及《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1268页图书从1966年5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开始,黑体:“撤销原来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通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前言,宣布撤销《二月提纲》和“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党委会。这是为了开展“文化大革命”采取的组织措施;二是列举《二月提纲》的10条罪状,逐条批判,提出一套“左”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三是结语,要求各级党委立即停止执行《二月提纲》,夺取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号召向党、政、军、文各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猛烈开火。结束于一九七〇年八月一日的《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提高警惕 保卫祖国——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四十三周年》。 

泰山压顶不弯腰 浙江人民出版社 原:0.05元 3.00元
1969年7月起,桐庐县南堡大队的社员群众,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短短10个月时间,便战胜了罕见的特大洪水,夺取了抗灾斗争和生产双胜利。不久,全省掀起了“远学大寨,近学南堡”的群众运动。1970年6月3日,新华社发表《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长篇通讯,报道桐庐县南堡大队战胜特大洪灾的事迹。本书即对“浙江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单位桐庐县南堡大队革命领导小组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英雄事迹”进行汇编,除事迹介绍外,还有杭州日报的社论《赞南堡精神 学南堡精神》、南堡大队贫下中农豪言壮语《泰山压顶不弯腰 双手开创新南堡》和发生在南堡的故事《风景这边独好》。

古今小说(上、下) [明]冯梦龙 编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2.10元 15.00元
该书本为冯梦龙为自己编撰的几个通俗小说选集所拟定的一个总名,故初版题为《古今小说一刻》,后增补再版,改书名为《喻世明言》。内容多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题材来自现实生活或据历史故事和前人小说改编而成,大多经过编辑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描写爱情、婚姻主题的作品占突出地位,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有的反映城市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歌颂朋友间忠诚的友情,另一些作品反映了明代商业社会发达情况及中小商人的精神面貌,亦有不少作品存有封建说教和因果报应的消极思想。是明代“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选集之一,亦是后人研究"话本"小说的重要参考资料。原书为明天许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1947年商务印书馆据拍摄照片排印。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重印。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古今小说》名排印今人许政扬校注本。

論普希金的“奧尼金” 【苏】柏林斯基 著 孫楚良 譯 泥土社 原:6700元 10.00元
全名:《论普希金的“欧根·奥尼金”》,《欧根·奥尼金》,后译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这个故事曾经感动过许许多多的中国读者,而一九五三年五月初版的《论普希金的“欧根·奥尼金”》,是别林斯基对普希金的这部作品进行评述,附P·保里诺夫创作的木刻《柏林斯基像》和斯托克夫斯卡娅绘制的油画《奥涅庚和泰基雅娜》。而这本译作的最大“亮点”是出版社泥土社的有关往事。1950年春夏之交,许史华、尹庚、应悱村、张禹、胡今虚等人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小小的私营出版社——— 泥土社。泥土社的标志出自章西厓之手,一株幼苗,根须深扎在泥土中,两片小叶破土而出,土里嵌“泥土社”三字,是鲁迅先生的手迹。作为一家私营出版社,在共和国初期出版了很多的作品,但是当1955年胡风被打成“反革命”后,泥土社被视为胡风集团的“黑据点”,自然,泥土社出版的书即成了禁书。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6036]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