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2 九品书库千册图书统计报告

今天上午,随着快递员将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送到我手上,“九品书库”第1000套图书终于完整入库了,拿在手上,这上中下三册、2259页的厚实文本给人以沉甸甸的感觉,而22年的图书购置经历,就如这迟到的图书书名一样,是可以“追忆的似水年华”。

1991年6月30日,刚刚初中毕业的我就以个人名义购置了第一套图书:钱锺书的《围城》,而从这套编号为C28·1910630·0001的图书开始,我的九品书库建设也逐渐拉开了大幕。九品,也即九种图书分类:传说品、诗词品、散文品、戏剧品、哲辩品、史传品、艺术品、文化品和综合品, 九品书库作为个人图书馆的命名,也完全是后面逐渐形成的,而且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也建立了比较全面的编号体系。从目前完成的1000套图书购置情况来看,九品的构成也完全符合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传说品、诗词品、散文品、戏剧品所对应的是文学的四种题材,合计图书为590套,占总数的59.0%,再加上其他总类中文学类综合图书,九品书库有七成左右是文学类书籍,而在九品中,数量最多的是传说品,共计378套,占千册图书的比例是37.8%,其次是哲辩品的143套和综合品的140套,分别占14.3%和14.0%,而数量最少的种类是戏剧品和艺术品,同为25套,均占总数的2.5%。所以除了文学类图书是我最热衷购买的图书,哲学思辨类图书也反映了我的阅读兴趣。

九品分类图书一览

从1991年6月30日购置图书开始,到今天一共走过了22年的时间,这22年时间其实是漫长的,图书购置虽然是我个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从图书总数和总价来看,并非如自我感觉中的那种“轰轰烈烈”,1000套图书用了22年时间,平均每年的图书购买量只有45套,除去一些赠送图书,总计费用支出为13841.05元,平均价格为14.87元。在这样一个数字面前,才发现图书购买只是个人生活中极小的部分。而回想这22年的历程,其中有许多的酸甜苦辣,也有很多所失和所得。

从最初期关注图书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疯狂淘书”,再到后来出现的冷寂,以及最近几年的重新激活,从22年的图书购买价格的“曲线图”来看,也反映出比较明显的时代特点。图书购买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九十年代后期,从总数上看,1995年的139套已经成为到目前为止年购买图书的记录,甚至在目前形成每月购书的习惯之后依依然无法打破。而1999年是目前为止年支出费用第二多的一年,45套图书共支出1299.1元,仅次于2012年的1693.79元。而从单册图书价格来看,小打小闹一直是我购书的一个特色,在当时费用不宽裕的情况下,购买特价书是我的主要选择,从1991年到1998年近十年时间里,平均每套图书的价格均在10元左右,这其中最贵的图书是12册的《郁达夫文集》,价格为90元,其次是1996年购置的4册的《古代汉语》,价格为47.10元,而最便宜的图书是1995年购买的《国家与革命》,价格为0.27元,其次是1992年的《艺海拾贝》,价格为0.70元。而1999年购买的16册的《鲁迅全集》也是迄今为止单套价格最贵的图书,当时的价格是500.00元。

年份 总数(套) 总价(元) 平均价(元)
1991年 2 8.55 4.27
1992年 23(2) 176.30 8.40
1993年 13(1) 75.70 6.30
1994年 57 310.00 5.40
1995年 139(9) 680.00 5.20
1996年 111(10) 997.60 9.90
1997年 73(3) 892.00 12.20
1998年 46(3) 541.00 11.80
1999年 45(3) 1299.10 28.90
2000年 43(1) 816.60 19.00
2001年 61 966.25 15.84
2002年 45 749.90 16.66
2003年 31 330.70 10.67
2004年 28 301.20 10.76
2005年 12 336.30 28.00
2006年 9(9) 0 0
2007年 14 286.50 20.46
2008年 9 355.00 39.44
2009年 7 199.70 28.53
2010年 21 581.80 27.70
2011年 63(20) 963.88 22.41
2012年 85(5) 1693.79 21.17
2013年 63(3) 1279.20 21.32

从2005年开始,购买图书出现两个特点,一是年购买图书的数量急速下滑,二是由于图书价格的上涨,以及特价图书市场的缺少,图书支出的曲线不断上扬。从图书数量上,2006年是低谷,全年没有购置一本图书,而纳入九品书库的九册图书全部是当时举办一个活动的赠品,而2007年的14套、2008年9套、2009年的7套,也成为22年中的一个低谷期。从月购书的数量分析,前五名也在这几年之外,最多的一个月是1995年的12月,月购书量为29套,其次是2013年3月、1997年7月、1995年11月,分别为25套、23套和20套,2013年5月和2012年5月,皆以19套的量并列第五。而从那段时间的图书费用支出来看,则是明显的“昂贵”,2007年平均价为20.47元,而2008年平均价达到39.45元,创下了22年图书购买年平均价的记录,2009年和2010年的平均价也以28.53元和27.70元位居前例,甚至当时最低价格的图书相当于早期最高价的图书,比如2009年的《小团圆》是那年最低价格的图书,价格为28.00元,这个价格超过1995年以前234套图书中的任何一本。

而2010年是另一个分水岭,随着网购的开始,图书优惠力度的加大,所购图书数量出现反弹,也激发了我对于图书购买和阅读的另一股热情,从数量上来看,2010年购买总数为21套,2011年增至63套,2012年增至85套,而2013年到目前为止是63套,极有可能打破去年的记录;从价格来看,2010年支出为581.8元,2011年和2012年支出为963.88元和1693.79元,而2013年到目前为止已支出1279.2元,也有可能打破去年的记录,甚至打破1999年的1299.1元的历史第二高的纪录。从2010年9月27日在当当网下单,到2013年5月18日的最近一次下单,在当当网和亚马逊两大网购平台共购置图书143套,支出2969.02元,平均价格为20.76元,虽然单价并不低,但是这些年所购图书逐渐向经典化发展,许多适于收藏的图书进入我的九品书库,也逐渐告别以前价格作为衡量标准的误区。

1000套图书,总册数为1136册,而在这其中由于外借和遗失,《三国演义》、《镜花缘》、《乱世佳人》、《东周列国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国人的精神》……这18册图书已经“下落不明”,在九品书库里也只有以“已失,没有评论,存目”的方式记录着,像是这些图书的一段墓志铭。

追忆似水年华 马塞尔-普鲁斯特著 译林出版社 125.00元亚马逊75.00元
“当人亡物丧、过去的一切荡然无存之时,只有气味和滋味长存,它们如同灵魂,虽然比较脆弱,却更有活力,更加虚幻,更能持久,更为忠实,它们的回忆、等待、期望,在其它一切事物的废墟之上,在它们几乎不可触知的小水珠上,不屈不挠地负载着记忆的宏威大厦。”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被公认为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这里有童年的回忆,有家庭生活,有初恋与失恋,有历史事件的观察,以及对艺术的见解和对时空的认识,时间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爱情、嫉妒、死亡、回忆、时光,交叉重叠在一起。马塞尔·普鲁斯特凭着智慧和想象力,使时间变得具体、生动、完美:“肉眼看不见的四壁,随着想象中不同房间的形状,在我的周围变换着位臵,象漩涡一样在黑暗中转动不止。”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953]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