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7 《黄土地》:被淹没的“规矩”

 
在荒凉沉寂的黄土地上,他是一个人;在浊浪滚滚的黄河上,她是一个人;在磕头求拜雨神的祈雨现场,他是一个人。面对着天,面对着地,面对着黄土黄河,面对着民俗民风,面对着众生万民,他们就如那山上的一棵树,是孤独的站立,是被淹没的命运,在平静、温暖和愚昧的背后,只有高亢的信天游响起,只有鼓乐、腰鼓齐鸣的仪式在继续。

1939年的初春,对于战斗的历史来说,是国民党的欺压,是共产党的抗日,但是在这片古老荒凉的黄土高坡,战争似乎并没有改变这里的一切,“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始终萦绕着信天游的旋律。”所以作为收集陕北民歌的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便成为深入这片沉寂的土地的“闯入者”,在广袤的土地上,他的到来几乎和这里的一切都格格不入,这里是一个人行走,这里有凄凉的风声和乌鸦的鸣叫,这里上演着唢呐、锣鼓、毛驴、轿子和新娘组成的婚礼现场,老乡们憨憨地望着他,没有交流,没有沟通,只是麻木地微笑,当他向着新人“恭喜”的时候,站立的他,穿着军装的他,和那些跪拜的新人,那些坐着喝酒的老乡,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 陈凯歌
编剧: 张子良 / 柯蓝(原作)
主演: 薛白 / 王学圻 / 谭托 / 刘强
类型: 剧情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85-09-10
片长: 89分钟(德国) / 91分钟(瑞典)
又名: Yellow Earth

一切都是仪式,蒙在新娘头上的红盖头,驴子身上的红布头,新房门前的红帘子,都用一种强烈的色彩表达着黄土地上不变的婚娶仪式,而这种婚娶仪式千百年来已经变成了某种规矩,那碗端上来的鱼,并不是真的是美味的鱼,而是一盘木头做成的鱼,这仅仅是一个喜庆的象征。而对于顾青来说,眼前的一切都是活着的仪式,当有人唱起陕北民歌,他就用他的小本子认真记录着。对于他来说,搜集整理这些传唱的陕北民歌,一方面是为了发现和保留民风民俗,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革命的需要,“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婆媳被人打,为什么没得吃……”

这些为了革命需要的民歌,在老乡眼里却只是“酸曲”,翠巧的爹就问他,这些酸曲有什么用呢?在这个整天面对着黄土地的沉默者看来,这些歌曲只是唱唱,却并不能改变什么。每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耕地,就是挑水,就是有东西吃,就是活着,就是把女儿嫁出去。这是他的规矩,这也是这片土地的规矩。在顾青居住在他家里的时候,他们的对话总是呈现断片的样子,他只是低着头坐着,像一幅油画,黝黑的皮肤折射出和这片古老土地的共存状态。“咱乡下人有规矩。”他说。规矩就是迎娶时的红色,规矩就是木制的鱼,规矩就是烧热水给长官洗脚。而那些酸曲,对他们来说,只是生活的调剂,只是茶余饭后的点缀。所以在老乡和顾青不同的现实面前,规矩始终朝着不同的方向。

顾青问他,是否听说九村十八地有个会唱歌的,他不语,顾青问小男孩,你叫啥几岁了,小男孩也不说话。他们的对话总是会陷入这样的尴尬中,而当顾青得知那个迎娶的新娘只有十四岁的时候,他说,现在已经不兴这个了,南边的女子已经开始自己找对象了。而且他说,“南边变了,咱北边也要变,全中国都要变。”南边是革命,是理想,而北边是现实,是生活,是规矩,是每天面对着贫瘠的黄土地,是十四岁嫁人的仪式,是“五谷发芽,早降雨水”的祈祷。站在那片不断耕种的土地上,老乡说出了自己大女儿嫁人的故事,“先是乐意,婆家有东西吃,后来不乐意了,因为婆家没得吃。”有的吃和没得吃成为嫁女儿的唯一标准,所以在这片土地上,贫穷和愚昧主宰着这里的生活,但是他们无法改变这一切,即使老乡把稀薄的粥倒给吃不饱的憨憨,即使在大女儿出嫁之后又将小女儿翠巧出嫁,对他们来说,生活依然无法改变。

《黄土地》电影海报

但顾青的到来,至少让人看到了那个虚幻的“南边”。在这个窑洞里,除了夜晚亮起的灯光,唯一亮堂的还有穿着红衣的翠巧。她目睹了那场婚嫁的仪式现场,对她来说,不是热闹和羡慕,而是不安,因为同样的十四岁出嫁的命运会降临到自己身上。而顾青的到来,似乎在她心底点燃起了那团红色的火焰。顾青所说的南边对翠巧来说是一种未来,嫁人是为了有的吃而是为了感情,对翠巧来说是命运的选择,所以她会在夜晚防线的时候唱起歌,这歌声冲破了寂静的夜晚,冲破了荒凉的黄土地。她看到顾青在那里缝衣服,就问他,你一个五尺大男也懂这些?顾青说就告诉她,在部队里大家都会做,而且那些女兵将长辫子剪断,可精神了。第二天,她又问顾青,南边的女孩子能念书识字,当真?顾青点点头,教从来不说话的憨憨唱歌,“镰刀、斧头、老镢头,砍开大路工农走,芦花子公鸡飞上场,救万民靠共产党”的高亢歌声第一次响起在翠巧的心里,也回旋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空。

“镰刀、斧头、老镢头”这些具有的革命意义的符号,对于翠巧人生中的出嫁、红布、挑水来说,是颠覆性的,所以在那歌声里,她第一次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第一次看到了就在眼前的希望,第一次感觉到了即将改变的命运。但是这种暂时的改变在她踏进窑洞的那一刻,又回到了黑沉沉的现实,走出去的是媒婆,而父亲对她说“四月初一就要迎娶”将她又拉回到了“规矩”里,“你的命比你姐好,就岁数大一点,但老实。”这是不可逃避的娃娃亲,这是为了有的吃的婚姻,而对于内心已经触动的翠巧来说,那个“南边”其实已经住在了心里,她问回来的顾青:“队伍中缺少会唱歌的女兵吗?”对于她来说,离开或许已经是计划的一部分。当顾青跟她说要离开黄土地回到部队的时候,她内心开始挣扎,一方面是父亲接受的婚约,一方面是并不遥远的“南方”,“不收集民歌了?不帮我们犁地了?不教我兄弟唱歌了?”一连三个问题是对于现实的无奈,是对于充满向往的生活的消失的无奈。

对于顾青来说,他的到来和离开都只是在从事一种革命事业,他的见闻只记录在小本子上,他永远穿着格格不入的军装,所以他才会迅速从“闯入者”的身份中抽离出来,“公家人”的称呼也是这片黄土地和他的某种疏离感,而他所带来的“镰刀、斧头、老镢头”的革命意象和“南方”生活的构筑,打开了憨憨和翠巧的心灵之门,所以在他离开的时候,憨憨会一直跟随着他,翻过一道道山,走过一条条路。对于憨憨只打开言语的那扇门不一样,对于翠巧来说,是启蒙之门,在路口,翠巧对顾青说:“你带我走吧,我能洗衣服、挑水,做饭,就绞辫子我也行。”那时翠巧是急切的,她甚至忘带了自己的包裹,但是顾青对她说:“咱公家人有公家人的规矩,等领导批准了才能带你去。”公家人的规矩,这也是一个规矩的现实,对于翠巧来说,规矩将她推进了现实,不论是黄土地出嫁的规矩,还是公家人不用能带她去的规矩,都是横在翠巧这个柔弱女子身上的阻碍,所以她即使提出“就不许改改”的时候,得到的回答是:“咱公家人就是靠规矩打天下的。”

乡下人的规矩,和公家人的规矩,对于翠巧来说,似乎都是跨不过的仪式,所以对于一个不能反抗的女子来说,她只能用一种妥协面对现实,迎亲队伍又成为黄土地的风景线,唢呐、锣鼓、轿子组成的婚礼现场又在黄土地上上演,而这样的仪式改变的仅仅是窑洞两边画圈的对联变成了喜庆的对联,而翠巧成为无数个新娘的一个,而等那块红布被掀掉的时候,翠巧眼中闪现的不是愚昧,不是迷离,不是麻木,而是惊恐,是不安,是退缩。所以对于翠巧来说,她对于命运并不是抗争,而是妥协和逃避,在完婚日,她才开始实施她的计划,而这个计划的铺垫是给父亲挑最后一担水,是给憨憨最后的的嘱托,而她将要过河,“告诉顾大哥,翠巧要做公家人。”这次她没有去找顾青,而是自己一个人从黄河上划船过去,因为对于她来说,对岸就是“南方”,是新生活的起点,也是没有规矩的现实。

歌声在寂静的黑夜中响起,这是一个女孩对自己命运的把握,这是黄土地最嘹亮的声音,只不过那声音也是脆弱的,浊浪滚滚的黄河可以轻易将它吞噬,所以在歌声戛然而止的时候,憨憨在河对岸大喊“姐”的时候,只有黄河水的声音,也只有继续归于沉寂和黑暗的夜晚。翠巧的改变在这样的夜晚显得悲壮,她所选择的道理完全是自我的,一方面她要遵守规矩,要完成出嫁的仪式,另一方面,她又想靠自己的力量挑战另一种规矩,而规矩之于规矩,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而言,只是变换了形式而已,所谓孕育希望,其实也是在毁灭着个体。

而翠巧只是这场仪式中的悲剧符号,在这片土地上,仪式有着巨大的力量,它出现在婚嫁现场,出现在参军欢送,也出现在祈雨现场,而面对每一种有着巨大力量的仪式,总是以个体的方式来选择,憨憨所唱尿床歌里头的“只想寻下个好女婿,谁想寻下个尿床郎”,父亲所唱的“大眼花花就两张灯,弯弯眉毛就两张弓,十五上守寡到如今,你说心疼不心疼”,都在同情着女孩们作为卖卖婚姻的代表,而这种同情最后只留下翠巧的惊恐和退缩;完婚日和参军仪式又对应在一起,是“镰刀、斧头、老镢头”对于唢呐、锣鼓和红盖头的替代,而这种替代却完全没有个体的存在;而在最后祈雨的现场,众人磕头,赤膊,而憨憨一个人逆着众人,挥舞着小手,却始终走不到对面。

这片土地孕育这一切,也在湮灭这一切,顾青的闯入和退出只是经过黄土地,而翠巧在黄河上渡舟的歌声和憨憨祈雨人群中挥舞的小手,都是被淹没的,甚至是摧毁的。他们生活在黄土地上,在仪式中他们永远只是大地的一角,那苍茫的天空总是狠狠地压下来,地下是干涸贫瘠的土地,似乎在天地之间,人被弱小成一个点,一个无处逃避的点,所以即使反抗即使逃避,也会无情地被天地吞没,成为不能改变的仪式中的一部分,正如导演陈凯歌所说:

如果把黄河上游的涓涓细流和黄河下流的奔腾咆哮,比作它的幼年和晚年,那么,陕北的流段正是它的壮年。在那里,它是博大开阔、深沉而又舒展的。它在亚洲的内路上平铺而去:它的自由的身姿和安详的底蕴,使我们想到我们的民族的形象——充满了力量,却又是那样才沉沉的静静的流去。可是,在它的身边就是无限苍莽的群山和久旱无雨的土地。黄河空自流去。却不能解救为它的到来而闪开身去的广漠的荒野。这又使我们想到数千年历史的荒凉。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873]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