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9 《变形记》:扭曲的不仅仅是形式

身后是一片黑暗,当镜头推向那只甲虫的身前的时候,依然是一片黑暗,只不过这个被关在封闭房间里的生命,当黑暗笼罩一切的时候,却以一种声音的拯救带来了光明:黑暗世界里,格里高利的呼噜声传来,门外妹妹的琴声传来,不是动听的声音,但是呼噜声标志着身为甲虫的格里高利已经安然入睡,而妹妹的琴声对于他来说,也一定是一种安慰。

声音驱赶了黑暗,声音消解了寂寞,而这声音也成为“变形记”之一种,从甲虫的身后到身前,再从身体进入到耳朵里,那一个世界被一次打开,没有阻力,没有障碍,流畅地进入到一个有欲望的生命体中,也正是这种镜头的运动,使得格里高利在变形世界里重新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让自己安睡,获得家人慰藉的人。而在这样的镜头变形中,这一部沙画动画也走向了终结,已经最后还是黑暗,但是已经完全改变了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和悲剧走向。

卡罗琳·丽芙把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改编成沙画动画片,是技术上的一次探索和实践。从“格里高利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开始,在这个经过了梦的早上,变形便开始了,发现自己成为了甲虫,无法出门,无法上班,无法赶在起点一刻之前坐上火车,他只能待在房间里,只能站在窗前看外面下起的雨,只能在镜子照见自己的时候愤怒,只能在门打开的时候吃妹妹送来的食物,只能听到父亲说他是“怪物”的骂声。在光影里,在沙子里,黑与白制造的反差表达着变形世界的压抑,表达着世界的荒诞。

: 卡罗琳·丽芙
编剧: 弗兰茨·卡夫卡 / 卡罗琳·丽芙
类型: 动画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加拿大
语言: 无对白
上映日期: 2007-05-06
片长: 10 分钟

作为沙画作品,把静态的场景连接成动态的结构,这是在表现主题上的优势,画面是流动的,流动可以制造出更好的变形效果,房间里的那只钟就是沙画变形之后得到的效果,而一开始看起来像小人的那些点缀,也慢慢分裂成两个,两个在分裂成四个,最后四个小人变形为格里高利睡着的那张床的床柱;在门外边,当妹妹拉起小提琴,母亲手中的线团随着镜头的变化也开始了变形,从大到小,从特写到中景,从手中到怀里,一直在变化中,而这种变化最后变成了一种重复,一种循环,似乎在印证着生活的无聊。

沙画的流畅感注入在变形主题里,而作为一种动画形式,当剪辑成电影的时候,在技术上也要求一遍到底不做修改,当沙画出现了错误的时候,它只能继续,所以这种创作手法更像是一次自由写作,是唯一性书写的一次实践,在这样的实践中,错误本身也会变成作品一部分,而在这个意义上说,沙画的技术形式也在阐释着“变形”的意义。但是对于卡夫卡小说的阐述,甚至是在创作,仅仅体现在形式上的扭曲和变形,当然是不够的,甚至在这种技术主义的书写,也在误读着卡夫卡的文本。

《变形记》剧照

10分钟的动画短片,其实没有把小说全部内容进行改变,当格里高利入睡之后,黑暗笼罩了一切,电影便走向了终结,没有格里高利爬上天花板的情节,没有妹妹和母亲把房间里的家具搬走的故事,没有格里高利对于家人的反抗内容,没有苹果砸在身上的镜头,也没有父亲变成真正惩罚者的表达。那扇门其实开过好几次,那些外面的人进来打乱了这里的秩序,也在瓦解着他作为一只甲虫的生存现实,而家人对他的冷漠,对他的惩罚,对他的异化,却是最荒诞而无情的,乃至最后格里高利在人性被扼杀的时候,选择了自我死亡,“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

变形不仅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成为一只甲虫,还在于秩序的颠覆,还在于人性的抹杀,还在于亲情的泯灭,还在于存在的异化,但是沙画都没有表达这一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变形记”还充满了温馨感,虽然父亲对着他大喊:“滚回去,你这个怪物。”但是在被分割的两个世界里,格里高利却感受到了一种温情,母亲敲门叫他起床,妹妹问:“你不舒服吗,还要不要什么东西?”以及后来妹妹还给他送来了食物,在琴声里,格里高利也感受到了一种音乐,在他呼呼入睡的世界里,这样一种琴声像是和他的对话,不再让他感觉到孤独。

他只是睡去了,安心地睡去,踏实地睡去,那些黑暗对于他来说,完全可以视而不见。所以没有最后杀死自己的格里高利根本没有进入真正的变形世界,也没有让人感觉到异化的荒诞。而且,当沙画来表现卡夫卡的文本,也带着某种冒险性。电影是具象的,卡夫卡的文字却有着多元的阐释可能,当母亲去敲门的时候,她的表情仅仅是疑惑?当格里高利被父亲咒骂,他仅仅是逃避?当他爬上镜子看见自己,仅仅是一种害怕?而最为本质的是,格里高利真的变成了那一只带着硬壳,有着长毛的六足甲虫?其实对于“甲虫”这个译法,一直存在着争议,无论是英文版还是德文版,相应的这个词都不是昆虫的特定名称,而是害虫的统称。据说,卡夫卡曾经说起过,这只虫不要画出来,也画不出来。在他看来,把这个虫子抽象化,或者才是一种变形的本质,重要的不是虫子长什么样,而是虫子如何在人的世界里生活,如何以人的方式思想,又如何被生生地变形为一只不再是人的存在。而沙画用具象的甲虫来强化变形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一只被卡罗琳·丽芙想象、命名和制作的甲虫。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57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