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英国佬不谈性》:隐秘处“大开眼戒”
吸引人的其实是那张豆瓣显示的“官方”海报:红色色调中是两个突出的圆球,它是女性胸部的符号化呈现,夹在中间的是穿着英国皇家仪仗队队服的男人,他就是片中罗恩尼·柯贝特扮演的银行职员布莱恩,当他被夹住,双脚无力而扭曲,双手却用力在支撑,面部表情亦是一种无奈,女性胸部和男人的身体,无力的双脚和用力支撑的双手,一切在对立中呈现,因夸张而扭曲;除了海报,还有电影的片名,“No Sex Please, We're British”,这仿佛是一句自证清白的宣告,“No sex”是不被污染的纯净之地,它是英国人的底线,而中文片名“英国佬不谈性”以传神的方式表达着这种急于证明却原来是谎言的现实。
吸引人的海报和电影片名,的确是打开这部电影的“外在诱惑”——其实这款海报并非是真正的官方海报,海报上的文字并非是英语,实际上这是1975年1月16日匈牙利首映时的海报,该电影早在两年前就在英国上映。但是不管如何,“外在诱惑”而开启这部关于“不谈性”却处处充满性诱惑的电影,在观影意义上也成为了一种象征,吸引人的往往是感官式的存在,而诱惑也无非是为了感官的满足,这就是性具有的原始意义。“英国佬不谈性”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矛盾:性制品,包括图片、电影和图书在1970年代的英国是被禁止的,这是在公共层面被禁止的,而在法律层面实施的,它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但是在隐秘的世界里,它一样具有诱惑力,一样拥有市场:在公众场合被禁止,却在隐秘世界被打开;突破禁忌就是违法,不为人所知就是秘密;“no sex”是装作正派闭口不谈,yes sex却在独自享受中“大开眼戒”。
由此构成了克利夫·欧文在这部电影中的情节设置,由于地址被搞错,色情商店老板皮特从供应商尼克处订购的色情物品,就这样被送到了巴克莱银行,当银行的布莱恩在包裹上签字,这个故事就在不能谈性中变成了不得不面对的性问题,因为它从隐秘的私人空间来到了公共空间,甚至变成了一场灾祸,摄影图片、电影和《1001 Perversions》就成为了布莱恩、大卫和佩妮避之不及的洪水猛兽,而他们所要面对的是随处都可出现的警察、清教徒式的银行经理布洛姆利和大卫母亲伯莎,一场如何销毁色情制品而严守“No sex”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的确,故事在冲突、对立中展开,本是一个用悬念表现张力,以矛盾构筑笑点的故事,但是欧文显然让这一切浮于表面,通过运镜和调度所呈现的是一种纯粹的乱,喜剧实际上最后变成了通过动作不断重复来展示的闹剧:布莱恩第一次要处理的是照片,他把照片拿到了公园的草丛处,向路人借来了火柴,然后点燃照片,却差点引起火灾;之后又准备挖土将它们卖掉,不巧触碰到了公园喷泉的开关,最后将它们丢进了河里,没有“毁尸灭迹”,照片都漂浮在水上,一群正在训练的赛艇队队员发现了漂浮物,捞上来一看是“触目惊心”的色情图片,于是赛艇翻覆,第二天报纸上登载出了这条消息,关于这些色情照片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而且从一开始几个人知道变成了全社会的读者都知道的“丑闻”。
导演: 克利夫·欧文 |
布莱恩无法干净利落地处理掉这些照片,这颇有点卓别林式的人物命运,但是在后来面对电影、图书时,这种尴尬却完全呈现出一种同质化:同样在家里形成了混乱,同样面对随时出现的警察,同样无法避开质疑者的目光,所以最后都演变成了没有在情节上进行设计的重复动作。不过欧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英国佬不谈性”作为一种自证清白的宣言,完全是谎言式的存在,这种谎言当然不是指面临尴尬的布莱恩、大卫和佩妮,而是银行行长布洛姆利,他在公众面前就是一个不谈性的清教徒,在上班路上因为看见了书店挂出的挑逗式照片而发生了车祸,他严厉批评这种“肮脏”的行为,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它们的打击力度;在银行里因为马丁穿着的原因,他要求她在第二天上级来检查时要穿长裙;他主讲的论坛是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但是播放的电影却变成了色情电影,一时论坛被打乱,而其中的牧师竟然盯着大屏目不转睛。这就是一种讽刺,而在大卫家里,当两个性感的应召女郎认出了布洛姆利,这个清教徒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原来他一直以来就是她们的常客。
有讽刺,但是没有力度,有荒诞,但是没有深度,有笑料,但是没有真正精巧的设计,其中反应的宝妈男、中产阶级身份焦虑、伦理观念冲突都是一笔带过,最后布莱恩穿着皇家仪仗队衣服在被追逐后辞职,告别了马丁,然后准备远走澳大利亚,就变成了对“英国佬”的讽刺,但这也只是一种最无奈的逃避而已,谎言继续,虚伪继续,道貌岸然继续。
《英国佬不谈性》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