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0 《米开朗基罗的凝视》:凝视米开朗基罗

圣·皮埃尔·奥里安教堂,2004年。在没有人的教堂里,时间仿佛静止在那里,摩西仿佛静止在那里,高235厘米的大理石雕像在不说话的世界里,成为历史里的一个人物,成为宗教中的一种象征,成为神话里的一个符号。而所有的时间,所有的历史、宗教和神话,都等待着一种被唤醒的时刻,它到来,以回应的方式,以思考的角度,以凝视的态度。

从一束照亮的光开始,仿佛时间里的那扇大被打开,一个影子出现,缓步向前,走向雕像,走向摩西,走向存于历史深处的那段传奇,罗马柱和罗马柱之间,是影子先穿过,然后是一个老人,戴着眼镜,穿着黑衣,虚弱而病态地迈着步子,一步一步,改变了光影,也改变了一种目光的方向:向上,无限接近一种姿态,无限接近一个故事。仅仅是一个被记载的故事?仅仅是一座不说话的雕像?那高大的摩西挺着威严的头,睁着有神的眼,曲着右腿,紧咬着牙齿,他所看见的是光影之外的历史,还是看见那个光影内部的老人?

但是当光照见了高大的雕像,当老人站在在面前,当凝视成为一种对话,在历史深处的那些故事汩汩而出,讲述着关于英雄,关于君王的传奇。摩西之存在,是一种神圣的威力象征,是不可征服的力量表达,而当老人凝视的时候,摩西具有了某种现代意识:他的眼睛直视着前方,深处火焰似的光芒,似乎要排除一切的困难,似乎要征服一切的敌人;胡须直垂下来,而那只强有力的手捋着胡须,正在思考着走出埃及的计划;而头上那只角,也完全是力量的象征——当雕像呈现这一切的时候,摩西仿佛已经复活,那个德高望重的君王,在坚强的肉体里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量,仿佛发出了吼声,它是正义的象征,它是理想的权威,它是超越一切的永恒。

: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恩丽卡·安东尼奥尼 / Carlo Di Carlo
主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类型: 纪录片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语言: 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 2004-05-22
片长: 15 分钟

老人的目光凝视着雕像,从摩西的面部到眼睛到双手,从他的肌肉到衣服再到双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他一时点头,一时闭眼,一时在欣赏,一时在思考,而在凝视中,他回应着摩西:和他一样把手插进自己的胡须里,抚摸着,思考着,眼睛和眼睛的对应,胡须和胡须的对应,已经手和手的对应。然后再走进,伸出自己的手,一双苍老的手,颤抖地抚摸摩西的身体,从膝盖到脚,从衣服到身体,仿佛在听摩西说,也仿佛向他叙说。

而在雕像那一处光无法照见的空隙里,目光却不再止步,比黑暗更黑,却不是空间的关闭,黑的深处,黑的内部,更蕴含着另一种力量,它像随时可能爆发,这是历史的另一个空间?这是神话的另一种空白,这是宗教的另一种深邃?而凝视之为被凝视,在雕像的空隙处,却是那个无限接近历史和宗教的老人,却是一个人在静默中找到力量的老人——米开朗基罗,他所凝视的是另一个自己?

《米开朗基罗的凝视》剧照

摩西,一个被记载在文本中的任务,其实早就被唤醒了,唤醒他的是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而在2004年的圣·皮埃尔·奥里安教堂,摩西再次在无人的光影中复活,而复活他的是另一个米开朗基罗。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他们在隔着时间的相遇中,是不是也是一种名字之外的对话?是不是也在共同的凝视和思考中寻找强大的力量?16世纪初,当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想要为自己修建一座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陵墓时,米开朗基罗就开始了雕像的创作,但是在教皇的反复无常中,这一工作几起几落,米开朗基罗也遭受了一生最大的失望。

所以完成于16世纪的摩西像,其实也折射着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无奈,以及无奈之中对力量的召唤,为什么有火焰似的目光,为什么牙齿紧咬着,为什么胡须的转动是内心激愤的表现?神圣的威力,肌肉中的呐喊,目光中的坚毅,摩西就是一个领袖,就是一个权威,就是一种公正,所以米开朗基罗在摩西身上投射了自己的影子。而当这尊雕像被21世纪的那束光照亮,当他面前站立的是现时代的导演米开朗基罗,凝视呼应着那种力量,那种威严,那种神圣——与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一样,导演米开朗基罗也遭受到了某种挫折,1986年,米开朗基罗遭遇了中风,大脑中的拼写中枢和文字组织被破坏掉,他既不能听,也不能说,只剩下能画草图的左手,以及十几个意大利语的基本语汇的模糊发音。而那双警醒着的“心灵之眼”,终于在圣·皮埃尔·奥里安教堂找到了那束光。

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和导演米开朗基罗,失意者米开朗基罗和患病者米开朗基罗,他们同样站在摩西像面前,同样呼唤一种力量和威权,同样看到神圣和永恒,所以凝视是16世纪米开朗基罗在教皇的无常中找到自己的凝视,凝视是21世纪米开朗基罗在疾病的打击下找到自我的凝视,凝视雕像,就是凝视自己,凝视每一种生命里的痛苦,凝视每一种可以被激活的力量。所以,在圣·皮埃尔·奥里安教堂里,摩西的雕像从来不是沉默的,从来不是死去的,当它被众人的目光所凝视,当它被他人以仰望的方式呼应和对话,凝视就是一种现在时:永无尽头,永不停止。

而凝视也在镜头里,镜头里的米开朗基罗,镜头外的米开朗基罗,当他第一次把自己拍进电影,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凝视,自己凝视自己的回应正是一种自我唤醒,而醒来的米开朗基罗慢慢离开雕像,慢慢走出教堂,在他回首的那一刻,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在光的照耀下无比接近高大的摩西,又仿佛合二为一——历史和现实合二为一,雕塑和影像合二为一,曾经的米开朗基罗和现在的米开朗基罗合二为一,凝视者和被凝视者合二为一,缓步走出教堂,走出大门,影子越来越小,直至最后消失,但是从此再不是空缺的现实,再不是沉默的人物,一种历史的声音在回荡,摩西是所有米开朗基罗、所有意大利以及全人类心目中理想的君王形象,它的意义是超越一切的永恒。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865]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