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3 【或。者|这十年】“专”而论道

世界的最终目的就是完成一部好书
      ——马拉美

“最终目的”安放在后面,当句子输入,当段落完成,当篇章写就,当书页合拢,在从开始到结束被完整封闭起来的时候,它就是一部书,整体的一部书,完好的一部书,被时间保存的一部书。

必须是一部书,这是“或。者”存在的充分理由,当它以时间为经,以事件和人物为维的时候,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写好有关人生的一部书,某年某月某日不再是记忆中的事,不再是模糊的,它变成了确切的记录,甚至变成了触手可及的一切。一天是最基本的单位,继而束缚成一月,再捆扎成一年,而在十年的岁月里,它以几乎整数的5000篇完成了个人史记。

而在这部史记里,专题无疑是最具整体特色的一个篇章。“文本是整体的,但是我们和我们的阅读意识已经来到了碎片和未完成的中心。”在某种程度上,合而统之就是为了抵抗碎片化,就是为了消除无中心的存在,2008年或者还没有那些汹涌的手机信息,那时的移动互联网还没有真正成型,那时甚至还没有微信,但是当它成为一种趋势,必将消解着那些整体性的文本:包括时间,包括记忆,包括叙事,包括意识。

第一个专题在2009年推出,5月采访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援建工作,那时的“或。者”还在探究最好的书写模式,还在寻找最适合的表达方式,甚至还在蹒跚学步,但是从一开始这种合而统之的意识就在那里萌芽,“川行漫记”是采访一周后制作的专题,“或。者”的那些博客都是在采访过程中完成,“当天”叙事构成了一种书写景观,而在正式结束的那一天,便改写了“西行漫记”这个经典图书的标题而命名这个专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相同的主题,相似的手法,不同的见闻——关于金子山,关于灾区,关于援建,关于北川,关于东河谷,在封面和内页,在文字和图片中,当它们被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是一部关于行者的书。而在2010年再次来到这里,再次启动采访,两周年的见闻和感想又再一次纳入其中,那本书变得更为厚实。

系列化、厚实性带来的整体意识,似乎一直是我理想之中的博客集束,只有这本整体的书放置在那里,内心才是安全的,才感觉没有辜负这时光,没有浪费这时间,所以在碎片化的书写和阅读时代,在零散化的记录文本之后,一定会思考如何将它们集约成一部书,甚至是一部具有精彩感官和完美收藏价值的好书。“西行漫记”只不过是用了当初博客的模板,所以只是简单完成了整理和归档,而在十年过程中,这种完美化的意识越来越强,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内页制作,都希望能呈现一种完美性,都希望在放入个人博物馆的时候像一件艺术品。

博客开通一周年采用了整站的flash模板,将一年的博客全部放入其中,在鼠标的触发中感受变化,这是一种视觉的冲击;韩国出行的“东游记”采用的是焦点图轮换方式,在大图的冲击中呈现向东的一路见闻,这种书写方式后来在“车轮上的西藏”、“鲜·朝鲜”中再次运用,在轮换的回环中,似乎时光没有远去。而关于电影的八个系列主题,在制作专题时则使用了同一个静态模板,将每一部电影收录其中之后,便是1:100的推荐影片,依然是以滚动的方式呈现,电影海报和简短的文字感受组合在一起,具有了某种个体性。

而当今年俄罗斯世界杯开幕之后,又策划了“足以评论”观球日志,先是将2010年到这一届的球评都收入其中,然后搜索曾经在2006年写下的德国世界杯球评,再次纳入其中的时候,顺带完成了追忆式的2006德国世界杯专题,“德·意志”既是关于主办地德国的世界杯,又是关于冠军意大利的世界杯,而在这个完全早于“或。者”开通的世界杯专题里,当再次进入那一场场激情比赛,再次回忆一个个精彩瞬间,带来的怀旧感甚至让我有一种流泪的冲动。之后在“足以评论”中又放入了对于2002韩日世界杯、1998法国世界杯和1994美国世界杯的追忆文章,如此,世界杯的那本书便延伸到了24年前我最早接触足球的历史中,而从历史到现实,当它们完整地制作成一部书的时候,24年足够成为人生中跨度最大、最厚实的书,而当以瀑布流这种新颖的方式呈现的时候,这部书又让自己有点爱不释手。

“足以评论”是世界杯的大集合,24年7届世界杯是我世界杯历程的完整记录,而其实这是一个嵌套的结构,在“或。者”的诸多专题里,嵌套便成为文本中的文本。“川行漫记”囊括了2008年和2009年的两次地震灾区采访见闻录,这是事件的集合;“足以评论”把24年的球评悉数收入,是个人的世界杯完整史,这是时间的集合;而今年的“如影相随”,则是将历年的电影收入其中,八个系列本来各成体系各自在属于自己的专题里,而有用大集合囊括,这便是嵌套的结构;作为“或。者”开通十周年的专题,同样嵌套着十年来几乎所有的专题,它仿佛是这十年的最后总结,一一本完整的书的样式陈列在个人档案室里。

“时辰/从整体中切出,现在。/在场”其实很多时候,这些专题就是为了使自己在场,从整体切出是为了还原每一种部分,还原每一种经历,而组合在一起,则是为了留下关于时间、关于事件、关于自我的一本厚实的书,如此,专题都是向内的,它甚至不具有共享功能,不具有让他者在场的欲望,所以在个体构筑的世界里,他们只是经过,只是看见,最终会烟消云散。“画中没有可识别之物,没有事物的皮肤,但却呈现出它们的肉身”。它们的肉身就是我的肉身:肉身是一周年、十周年两个周年专题;肉身是四届世界杯、两届欧洲杯、一届奥运会、一个24年足球评论的体育专题;肉身是八个电影系列和一个电影综合专题在内的九个影评专题;肉身是四川、北京、西藏、韩国、朝鲜五个行走专题;肉身是集纳31年阅读历史的“千克读品”专题……十年二十五个专题,成为我所有的肉身,而肉身是在场的,是鲜活的,是永恒的。

但是,为什么神秘的朝鲜会隐藏在那里?肉身的一个秘密,仿佛没有了时间性,也仿佛用一种活在过去的象征去除了现实的印记:我是逃逸的,我是隐秘的,我是在那一个国度里毫无牵挂的行走者,或者在返身而归的现实里,我还怀念着这一种封闭且自由的记忆,宛如“或。者”这一分天地,从来都是私有的,是秘而不宣的,是害怕被破坏的。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85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