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3 零生活

我其实不知道生活何处会有终点,除了死亡,是不是还必须有一种东西让我们停止行走,停止思考,停止记录?每一天都在过去,都在消逝,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其实都是不存在的影子,抓不住,回不去,只留下片段的记忆来虚幻地复原,所以每天都是终点,我们只是乐意把时间当成是延续不断的东西,以为生活在今天,可以面向未来,可以回首昨天。

所以,不可重复的日子,我们是容易遗忘和被遗忘的,但很可能直到生命终止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什么东西都是要离开我们的,包括曾经信赖的记忆。用文字的方式保存下来,或许是一件省力的事,所以我乐意那么矫情地用观察的手段参与拯救历史的毁灭,个人史对别人来说都是无足轻重的,唯独对自己是不可复制的。

所以我会那么认真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那么神经质地把自己当成是生活一个继续活着的标本,看时间转移季节转变思想转身,用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无聊,或者有意,变成新的时间,驻留在死去的生活往事中。昨晚加班,雨中回家。结束不可知的梦,醒来,天阴暗,有雨,结束短袖生活,穿上长袖,上班,把小五和小袋鼠送到学校。常规工作,喝茶,没有聊天,中午两个素菜,一碗汤,不吃鱼肉好多年,不是刻意减肥。中午瞌睡,靠在桌子上休息,有噩梦近身。下午写材料,安静,又下雨。小五加入少先队,戴上了红领巾,小袋鼠第一次一个人走回家,被淋湿。晚上超市买电热茶壶,昨晚因线路老化冒黑烟。坐在电脑前,听雨声越来越响,翻看韩东的《知青变形记》,强烈地想入梦休息……

我必须这样去划最后的省略号,一天还没有结束,以上的时间里,生活已经作古,发生的便是不再重复发生,繁琐,无聊,仅留有一点点的变化,流水帐记录,却是不可复制,太多的东西就这样存在下来,容易被忽略成日常的故事,明天还会如此发生,所以,我们的一切都会以省略号的形式结束,以省略号的形式开始。这是我们零度的生活,每天都是终点的生活,像死了一样,平淡无奇,重复主题。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就认为,语言与形式都是呈现概念上的常规,而不完全是创意的表现。巴特所称的“书写”,是个体选择以独特的方式操作形式上的常规来达到他所想达到的效果,这是一个独特且创造性的行动。当一个人书写的形式向大众发表以后,将无可避免的成为常规,这表示创作成为一种在持续不断改变与反应中的连续性历程。

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常规的生活其实是脱离个体的,你看不出谁是谁,认不出事何事,只有在个人经验里,那些常规的零度书写才是有意义的,才是独特的,才是不可更改的,而我们最大的弊病是要求在大众视野里也成为独特的,创意性的,这种悖论只会让人更无聊,只会让生活向负极发展。按照这个思路,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博客会慢慢悄无声息起来,会慢慢从最初的激情变成后来的习惯变成最后的放弃,只是因为我们容易把自己的零度状态当成是为别人评价而存在的创意生活,所以一拨拨,在自己的个人史中成为被遗忘的人。

已经连续几周,博客的评论一直是0,我知道每一篇都代表着某一种生活走向了终点,它们每天都按顺序下移,仿佛是在日历上最后的消失,很有规律性,也很有启发性,新的一天不是上天赠给我们的,是我们用生命换来的,而且也只有一次机会,过去了便再也回不去了。

今天下雨,明天下雨,却是不一样的形状和声音。谨此,献给即将两周岁的“或。者”。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415]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 2条留言
  • 禾子2010-10-14 13:35:58回复
  • 祝贺两周年,一个人的史记才刚刚开始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