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6 《大兵小将》:历史的他者

说不清这是一个什么季节,冷峻的冬、复苏的春,或者泛滥的夏,冷空气来了,雨水狂欢,催绿枝头的芽,却酿造了一次次汛情。车行路上,看到水漫一片,连房屋都已经没过了顶。如此暴雨在这个季节是必定成灾的,据说这“桃花汛”很难遇到,遇到了,便觉得这季节是错乱的,在如此混淆的季节活着,人终归感觉是个“他者”,像虚拟的一个梦境。

应该的和现实的,两者往往并不同步,也是在计划之外,看成龙的《大兵小将》,依然错乱,战国的战争和生死,新警察故事的小人物命运,诙谐中有些无奈,残酷中有点轻松,比如梁国探报一般,很无辜地问一句:什么情况?而箭镞已在胸,死亡降临,真的来不及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据说是成龙20年前的灵感,20年了,足可以编制出一部战争的编年史书,但也仅仅是一个小灵感,一个小人物在大历史中生存。《大兵小将》没有太大的野心,像梁国士兵所唱的那样,“一条大路哟,通呀通我家,我家住在哟,梁呀梁山下。山下土肥哟,地呀地五亩哇。五亩粮田哦,油菜花。” 他的全部理想就是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在播种收获中繁衍后代,而他在战场上也只是在装死中逃避战争,逃避血腥,朴素而简单,这种消解大历史的理念同样在《麦田》里出现,所不同的是,《麦田》总重强调说谎者的逃避现实,而《大兵小将》则还原现实,用战争之外的收获换取做人的最基本需求。

一个将,一个王,成了梁士兵的俘虏,这是最高的奖赏,这是实践理想的最好恩赐,“五亩地应该种点什么呢?”对于一个形而下的农民来说,土地是最高的信仰,在睡梦中他总是梦见油菜花,梦见醉倒在土地中的美好生活。而所有这一切的实现,就需要把卫国的将带回梁国,领取奖赏,所以对他来说,卫国的将是实现理想的最便捷方法。大兵小将的路途所遇像一部公路片,几股力量总是不断交错,历经险恶,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兵和小将之间也从敌人和俘获品,变成了朋友和同道者,而这样的转变对于大兵来说,萌生的希望是卫国和梁国从此不要发生战争,战争是一切罪恶之源,似乎,大兵的境界得到了升华,在个人构筑的理想国里,加入了所谓对于国和家的崇高理想。

我不知道卫国和梁国之间是否真有这样的历史发生过,大兵从来都是这历史之外的他者,每次逃脱危险之后,挂在嘴边的总是那句:“挺好的。”简简单单的回家变成了生命攸关的大事,对于大兵来说,安居乐业不再参与战争是最求的目标,所以,大兵的生存观就是一种农民式的智慧,这种智慧一点也不高深,它甚至很低微,低微到连基本的尊严和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仍可以用乐观的态度面对残酷的人生。

当抵达梁国码头,当善良和希望之心把卫国王放回的时候,大兵的理想国已经覆灭了,他失去了俘虏,也就意味着失去家园,千辛万苦换来最后的和盟的时候,大兵已经超越了一个小人物,乃至最后扬起梁国军旗而不屈跪倒在秦军乱箭之下的时候,他完全变成了一个心中装着祖国的英雄,活着挺好的人生理想随着小人物的消失而变成了视死如归。结尾部分的情节逆转无论如何看出了电影的媚俗心态,小人物是不会成为大英雄的,他只能在历史之外,在嬉笑之中,在油菜花铺满大地的醉梦中。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340]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