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7《奇怪的气体》:如何寻找“可乘之机”

20240227-0.png

对于卓别林的喜剧电影来说,喜剧效果的产生,除了卓别林本身夸张的表情和灵活的肢体语言之外,主要还是在电影场景中创造“机会”,这种机会往往是对既有秩序的改变、习惯性生活的冲击以及个人身份的转变来完成的,也就是在一种常规性叙事被打破时,才会出现戏剧可能,而这种戏剧性加上卓别林的身体语言,便形成了喜剧性效果。

还是1914年的默片,片名《奇怪的气体》所指向的“奇怪的气体”在电影中并不是插科打诨的关键,它只是一种叙事的工具,或者说,“奇怪的气体”只是展开戏剧空间的一种道具,它形成的戏剧性其实微乎其微:在牙医给患者拔牙的时候,患者或者是因为恐惧或者有合适因为疼痛,竟然昏了过去,牙医竟然手足无措,而卓别林拿了“奇怪的气体”,患者因为这一气体重新醒了过来,但是开始大笑,这时产生了表情的差异,这是喜剧笑料出现的一个标志,之后卓别林又狠狠将大笑的患者砸晕过去,从昏迷到大笑,从大笑到被砸晕,这是一个一波三折的过程,“奇怪的气体”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是真正形成喜剧链的关键;而之后牙医让助手卓别林去药店再买“奇怪的气体”,以致在药店门口发生了“事件”,但这和“奇怪的气体”也无直接的关系。

导演: 查理·卓别林
主演: 查理·卓别林 / 弗里茨·沙德 / Alice Howell / Joseph Sutherland / 斯利姆·萨默维尔
类型: 喜剧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14-07-09
片长: 16 分钟
又名: 笑气 / Laffing Gas

真正在“奇怪的气体”中制造笑料的还是被改变的叙事常规,卓别林选择牙医诊所为故事发生的场景,就具有了戏剧性发展的可能性:牙齿之疾病是日常常见疾病,它具有了普遍性,所以其中可能就会有老人、女人、男人等不同的群体,这个故事出现的人物就有老人夫妻,就有年轻女士,就有高个男人。另外,牙齿患病的常见性也意味着其中可能是失误造成的,高个子男人正是在药店门口和卓别林发生争吵,然后卓别林向他扔了一块砖头,正好击中了他牙齿的位置,之后路过的另一个男人在受伤男人躲避的情况下,砖头也砸到了这个男人,后来这两个男人双双来到了牙医诊所,又恰好遇见了事件的制造者卓别林,于是争吵、打斗便不无意外地发生了。

一言不合就发生争吵,一不小心就调戏女人,这是卓别林推动剧情为自己身为演员所做的设置,在这不默片里也是如此,身为牙医助手,卓别林在上班来到诊所之后,和等待看病的病人发生矛盾,和另一个矮小的助手发生冲突,出去买药和高个子男人开始打斗,回来后牙医又带着妻子来找他。但是在这个随处都可见矛盾,矛盾随时可能被激化的故事中,喜剧效果的机会还是不断被制造,这又和牙医诊所的特殊性有关。当医生为病人看牙,病人昏迷,医生让卓别林处理,医生之缺席是卓别林抓住的第一个机会,病人从昏迷到大笑到再被打晕,就是卓别林制造的第一重喜剧效果;之后去药店买“奇怪的气体”,和高个子男人发生冲突,又不慎将女人的裙子扯了下来,这是第二重喜剧效果的出现,只不过这次矛盾中互扔砖头也还是卓别林的一个套路而已;当他回到诊所,医生就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妻子说起在大庭广众之下受辱的事,医生急忙赶回家,在这个时候卓别林又有了“可乘之机”,他冒充牙医接待病人,其中一个病人就是年轻女人,花心的卓别林让她躺在椅子上,根本不懂的他竟然拿起拔牙的布为女人擦鞋,这是另一重喜剧效果;然后和女人暧昧起来,还坐到她身上,把连贴上去,甚至做出亲吻的动作;这时外面正好来了被卓别林的砖头击中牙齿的两个男人,卓别林发现不对,开门将其中一个男人叫了进来,他竟然用一把夸张的钳子来拔牙,这是另一重喜剧效果。

牙医诊所里的病人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在卓别林的串联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喜剧效果,或者在奇怪的气体中不受控制大笑,或者冒充的牙医用布擦皮鞋,或者用大钳子拔牙,这也是电影不断产生“可乘之机”的关键,当然,最后的争吵、打斗又落入了窠臼,在身体夸张的表演中,众人在打斗中都跌倒在地,卓别林当然是摔得最重的一个。

《奇怪的气体》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689]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