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9《淘金记》:“金石为开”的冒险故事

20240409.png

2024年开启的查理·卓别林“百人千影”系列,有一点小心思是想观影整整一百年前的电影,但是似乎发现了一个问题:1924年对于卓别林电影史来说的确是一个空白,不仅是身为导演的他没有作品,单纯作为演员也没有参与电影拍摄,前期卓别林一年可以推出好几部短片,而在1924年这一年为什么是“零电影”?空白的1924年,却正好为前后两部电影留下了一个档期,1923年的电影是《巴黎一妇人》,1925年的电影则是这部《淘金记》,从1923年不在场的“正剧”到两年后重新“回归”,1924年或者正是卓别林另一次转型的开始。

《淘金记》的确可以视作是卓别林以更广阔视野对待电影的一次尝试:从乡村,从城市,最终他将目光放在了遥远的阿拉斯加,将场景设在了冰天雪地之中,这是卓别林对戏剧空间的拓展,这其中当然有市场的考量,遥远而陌生的阿拉斯加、传说中的淘金热,都构成了对观众好奇心的一次激活,“在淘金热期间,阿拉斯加是无数淘金人的梦想之地。”把观众引入这片土地、这段历史甚至这个故事,就是为了满足观众欲望的投射。而对于卓别林本人来说,演员身份的再次归位,也算是一种挑战,冰是真正的冰,雪也是真正的雪,冒险经历在并不都是在人工搭建场景中完成的。而满足观众好奇心和自我挑战之外,“淘金记”也是卓别林在一种双关意义上构建的电影主题。

阿拉斯加的淘金热是淘金人为实现发财的梦想而开始的冒险,那是一片未知的土地,而未知的冒险就在于地理环境的多变和气候的恶劣,“奇鲁克特岭是通往金矿的最大障碍,很多淘金者在穿越中死去。”这就是淘金所付出的代价,那块牌子上写着“金苏尔多夫埋葬于此,他迷失在雪地中。”牌子竖立的时间是1898年的某个星期五,当“小不点”夏尔洛看到这块牌子,无疑也是对他冒险的一次警示。在这个随时都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淘金历程中,夏尔洛除了感受自然之恶劣之外,也感受到了人性之恶,强盗拉森就是人性之恶的典型代表。他住在一间小屋里,小屋也可能是他抢夺而来的,他烧掉了警方对他的通缉令,然后开始寻找金矿,在夏尔洛和已经发现金矿的大吉姆来到这间小屋,拉森是完全在防范他们的,只是因为外来者的力量超过了自己的驾驭能力,所以只能选择妥协。但是在抽中最小一张牌只能出去觅食的时候,他的强盗本性就开始暴露:在暴风雪中路遇追捕他的警察,他用自己的枪一下子杀死了他们;之后在返回时发现了大吉姆的金矿,而此时的大吉姆也正准备返回,两个人相遇,拉森为了抢走金矿打昏了大吉姆。杀死两个警察,打昏大吉姆,这是拉森在这片未知之地所犯下的罪,但是在他以为自己将要发财之时,却遭遇了冰山裂开,最终身葬冰雪之中,也算是大自然对他的惩罚。

导演: 查理·卓别林
编剧: 查理·卓别林
主演: 查理·卓别林 / 马克·斯旺 / 汤姆·默里 / 亨利·伯格曼 / Malcolm Waite
类型: 喜剧 / 爱情 / 西部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25-06-26
片长: 72分钟
又名: 淘金热

每个人都有淘金的梦想,但是在将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拉森无疑是反面典型,他最后身葬冰雪之中也是卓别林对恶的一种态度。而在小镇上,杰克为代表的纨绔子弟也是淘金热中的反面典型,只不过他的目的不是获得金矿而是美女,他混迹于小镇美女之间,不断纠缠舞女乔琪雅,而乔琪雅对他也是深恶痛绝,在夏尔洛来到小镇对乔琪雅一见钟情之际,杰克就完全是“小不点”的对立面,当然最终杰克也一无所获。拉森对金钱的痴迷,杰克对美色的沉迷,是“淘金热”中的两种典型,而正是在这两个典型的塑造中,卓别林以夏尔洛为主线,通过山上和山下的情节组织,描写了另一场“淘金”,他所真正向往的不是财富而是爱情,他所珍惜的不是黄金而是友情:在山上,他和大吉姆相依为命,度过了最难熬的饥饿时段,最终合力杀死了一头熊,才度过了危机;后来分道扬镳之后,大吉姆被拉森打晕,来到小镇的大吉姆完全丧失了记忆,但是他找到了夏尔洛,最终两个人找到了山上的金矿,但是在最后阶段,两个人被困小屋,而且在暴风雪中小屋在悬崖上摇摇欲坠,两个人还是通过同心协力化险为夷,最终找到了金矿,也最终让两个人梦想成真。

但是,对于夏尔洛来说,真正的梦想便是爱情,在小镇的舞会上和乔琪雅一见钟情,夏尔洛珍藏着那张被撕破的照片,连流浪汉都嘲笑他,但是他把照片和那朵花放在枕头底下,每日将爱情变成美梦。乔琪雅和女伴偶遇夏尔洛,夏尔洛邀请他们来小屋参加新年晚餐,他为了这次聚会奋力工作,但是当点起蜡烛等待心中的女神出现时,他们却在舞厅的狂欢中,完全忘记了这次承诺,所谓逢场作戏,也是乔琪雅和其他女伴的生活,夏尔洛在等待中沉沉睡去,睡梦中乔琪雅和女伴来赴约,他为她们表演了面包舞蹈,但是梦想之后是更为冷寂的现实,一边的狂欢和一边的寂寞,让这个美梦化为泡影。但是乔琪雅并过不是完全被塑造成逢场作戏的人,当她看到枕头底下自己的照片时,就有了某种感动,当她在狂欢时记起了这次承诺,当她和女伴们来到小屋,夏尔洛不在,她有些不安地缓缓离去……终于,在和大吉姆找到金矿之后,梦想成真的夏尔洛在回乡的船只上再次和乔琪雅相遇,成为富人的荣光从来不是夏尔洛的梦想,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才是他淘金的真正目的,最后手拉手的场景便是卓别林完成的一次“淘金”——对于小人物来说,美好的爱情才是真正的黄金,它可以抵御严寒,可以化解危险,它让世界变得幸福和美好。

《淘金记》电影海报

但是,卓别林对于“淘金”的双重解读,还是存在着一种割裂感,爱情戏的注入也有着对市场的考量,经历风雨终获爱情甚至也成为了卓别林的一个俗套。但是1925年的《淘金记》的确成为了一部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主题之外,则完全体现了卓别林的喜剧天分,对情节的各种天才般的想象和精巧设计,才是这部电影难以超越的根本。将场景演绎为阿拉斯加的淘金冒险,有几点幕后花絮:冰山碎裂是一个特效;夏尔洛在冰天雪地中行走,一直黑熊跟在他后面,黑熊是真的,它来自马戏团,后来熊也出现在小屋里;和大吉姆在饥肠辘辘时吃的皮鞋是用甘草糖做的;电影中的雪也是真的,只不过看起来更像沙子。场景和道具设计之外,卓别林在电影中最大的贡献则是设计了创新性的桥段,它们成为了卓别林喜剧电影永远的经典:在和大吉姆挨饿的时候,大吉姆眼前的夏尔洛变成了一只大公鸡,这是饥饿带来的幻觉,大吉姆时而清醒时而陷入幻境,在场景的不同转换中,卓别林饰演的大公鸡也是笑料十足;在夏尔洛等待乔琪雅到来时做的那个梦里,他在众人面前表演了“面包舞”,两个面包在刀叉的作用下翩翩起舞,动作流畅,体现了卓别林的极强操控能力;在暴风雪中,大门打开强劲的风会将人吹出去,而当相通的两扇门同时打开,人完全无法控制自己,在来来回回中极具幽默感;还有狗绳当裤带与狗共舞、大吉姆和拉森争斗枪口总是朝着夏尔洛、期盼乔琪雅到来门打开进来的却是一头驴;饥饿难熬吃了蘸盐的蜡烛、房子倾斜以为是反胃、夏尔洛兴奋时将羽毛弄得满天飞……这些情节的设计都体现了卓别林的天才,也成为了经典。

当然最精彩的就是“皮鞋美食”和“悬崖木屋”的情节,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夏尔洛将一只鞋子煮熟了,然后浇上汤料,和拉森两个人津津有味吃起来,夏尔洛甚至把鞋带像面条一样送到口中,最后还很有余味地吮吸了鞋子里的钉子;小木屋被暴风雪吹到了悬崖边上,两个人清晨起来感觉到大地倾斜,夏尔洛打开房门才发现外面就是万丈悬崖,心有余悸的他紧紧抓住屋里的东西才捡回一条命,但是危险没有解除,随着屋子倾斜得越来越厉害,拉森踩着他的头才爬到了屋子的另一端,然后用绳子将他拉起,在夏尔洛逃离“危房”的那一刻,小木屋也掉下了悬崖——虽然是一种场景设计,但是镜头的处理上,极富空间感,在夏尔洛的出和入组成的动作中,更是强化了这种视觉冲击。

相比于主题更多套路运用,动作和情节设计制造了太多的经典,这是卓别林在《巴黎一妇人》这一正剧的尝试之后的回归,回归再创经典,这也许也是淘金中的卓别林留给电影历史最富有的金矿。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259]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