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5《中途岛战役》:在场的战争
“这是全世界空前的海战胜利……”一句旁白,是对“中途岛海战”的定性说明,更是强调了它的现实意义,这一句话里的“这是”所指向的正是在镜头前发生、用镜头捕捉而定格瞬间的“此时此地”——它是约翰·福特记录的在场证明:战斗是在场的,摄影机是在场的,约翰·福特是在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途岛海战是决定亚太战局的关键性战役,它以美军的胜利而告终,在电影一开始,字幕打出的“美国海军拍摄”和“为中途岛战役的真实摄影报告”便指向了这种在场性:1942年6月4日至6日,约翰·福特作为美国海军的一员,在前线拍摄下了中途岛海战的精彩瞬间:一开始显得有些平静,大海是美丽的,天空是美丽的,夕阳是美丽的,在夕阳之下的军人弹着手风琴也是美丽的,但是,天空开始变得异常,“每一朵云后面都可能藏着敌人”。果然,响起了日军飞机的轰鸣声,美国海军立即投入到战斗中,加油、轰鸣、起飞,一架架美国飞机起飞,他们对日军飞机展开了空中打击;海军陆战队的炮火也开始向着敌舰射击,一时间空中、海上浓烟滚滚……
从日军战机轰炸开始,到美国地面、空中打击开始,约翰·福特的镜头将这些激烈的战斗场面记录下来,那个旋转的镜头、摇晃的画面,便是在场的证明之一;或者在地面之上拍摄,或者在航母上拍摄,或者在高空俯视,多角度的视角构成了惊心动魄的中途岛海战;约翰·福特虽然只是拍摄,但是在他在场的时候也成为了一名战士,在出生入死记录下美军作战的画面中,约翰·福特也受伤,据说他受伤昏迷,醒来之后立即投入到拍摄中,战后他获得了紫心勋章,和中途岛海战的海军士兵一样,成为了“英雄”。
导演: 约翰·福特 |
为什么约翰·福特要如此拼命记录下这场海战?那就是他对于美国精神一以贯之的发扬,通过他的镜头很容易解读他的这种观念性构想和实践。在战斗开始的时候,他的镜头下是中途岛美丽的风光,如果没有战争,这里也是人间天堂,其中最美的则是在沙滩上行走觅食的海鸟,在出现鸟类的画面中,约翰·福特配以旁白的是:“这是中途岛的原住民,东条却发誓要解放他们……”这无疑是一种讽刺,原住民是岛上的人,也是岛上以此为家的鸟类,这里是他们的家,当日本人要解放他们,实际上是在屠杀他们;战争爆发之后,约翰·福特还是拍摄到了这些鸟,只不过鸟的旁边出现了飞机的残骸,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进行,鸟类面临着危险,对于“原住民”来说,这场战争的发起者就是不义的侵略者,就是摧毁家园的破坏者,就是原住民和人类的共同敌人。
同时,在战争爆发之后,约翰·福特通过对美军战士的展示来表现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威尔即将驾驶飞机对敌人进行还击,而电影的镜头出现了威尔的家庭录像,画面充满了温馨,家人也成为了威尔最坚强的支撑;在战斗中,一名叫吉米塔奇的空军战士击落了日军的七架飞机,成为了这场战役的英雄,当战斗结束,他靠在飞机边上面带微笑看着约翰·福特的摄影机;战斗结束,更重要的任务是搜救坠毁飞机上的幸存者,很多飞行员随飞机坠落在海面上,但是他们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还在坚守,有人甚至坚持了13天,当他们被找到时,画外音是:“快点,快点,拜托快点!”将伤员送往医院救助需要的是争分夺秒;战斗结束之后,也有很多人壮烈牺牲,约翰·福特记录下了最后的葬礼,战士们鸣枪、敬礼,覆盖着国旗的英雄魂归大海,那高高飘扬的美国国旗是对他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最大褒扬……
“四艘日本航母被击沉”,红色的涂料涂在这一串数字上,这是对侵略者的涂抹;“28艘日本战舰、巡洋舰、驱逐舰被击沉或被摧毁”,黑色的叉画在这一战绩之上,这是对敌人嚣张气馅的再一次摧毁;“300架日本飞机被摧毁”,一个大大的红色“V”字写在上面,这是胜利的荣誉,它是美国海军英勇战斗的成果,也是约翰·福特为这场在场的战争竖起的胜利纪念碑。
《中途岛战役》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