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7《海外特派员》:黑暗中的“美国宣言”
这是继《蝴蝶梦》之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美国拍摄的第二部电影,从英伦转移到美利坚,希区柯克开始进入到美国电影系统中,这当然是一次适应过程,对于希区柯克来说,尽管还没有加入美国国籍,但是他已经表现出了“进入”的状态,在这部电影中,这种状态甚至已经变成了归宿式的存在,无论是片名“Foreign Correspondent”,还是其中传达的“美国立场”,都是希区柯克选择“祖国”的一次宣言。
电影一开始的字幕是解说“Foreign Correspondent”的意义,但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美国和美国之外世界的二元论:“仅以此片献给那些漂洋过海为美国耳目的海外记者,他们在众人仍耽于逸乐时已洞悉了战云密布,他们思路敏捷,在天府中犹如执笔纪录之天使。”那些记者被被派往海外,他们来到了美国之外的世界,但是却是美国的耳目,他们的目的就是对可能爆发的战争的预判,就是对战争发生在场的记录,而这就是希区柯克赋予的一种“美国使命”:对全世界命运的担忧,对欧洲战争的观察。这样的使命体现在琼斯身上:作为记者,他被派往欧洲,就是要想方设法采访到欧洲强人范米尔,因为范米尔作为荷兰强人,是“荷比协议”的签订者,掌握着欧洲战局的第一手情报,所谓的“秘密条约”就是对欧洲是否会被卷入战争的机密;琼斯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和领导全球和平组织的费雪取得联系,他和范米尔一样致力于欧洲的和平——无论是范米尔还是费雪,对于琼斯所在的“纽约环球报”来说,都是重要的新闻线索,从他们身上都可以得到震惊世界的新闻。
所以琼斯成为“海外特派员”,他的身份只是为了报社更大利益的记者。但是当他执行这一人物,身份就发生了改变,在和范米尔的接触中,他目睹了雨天范米尔被暗杀,之后又在跟踪杀手中进入了风车,听到了秘密组织的计划,又发现了被人服药的范米尔,而从范米尔口中得知被暗杀的只不过是替身。就这样,琼斯被卷入了神秘的计划中,他发现了范米尔背后更多的线索;同时在对费雪的了解中,他察觉出所谓的和平组织只是一个幌子,实际上他就是操纵那个神秘组织的幕后主使;当然,和费雪的女儿卡洛接触,两个人萌生了爱意,而爱情却又让他面临职业和使命的矛盾……琼斯身为自由记者,就是希区柯克所说的那个“记录之天使”,他在执行任务中改变了自己的身份,从而发现了更多的线索,并且最后成为了阴谋的揭露者。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
这是琼斯的使命所在,在这个身份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希区柯克设计了很多悬疑的桥段,比如雨天刺杀的场景,在猝不及防的暗杀之后,琼斯追踪凶手,镜头里是众多的雨伞,它们组成了一个若隐若现的世界,这就让追凶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进入风车之后,门、旋转上升的楼梯以及逼仄的空间,明处和暗处构建的空间格局就是希区柯克的一大标志;在琼斯和费雪的手下罗利登上教堂塔顶的时候,一场密谋就已经酝酿,最后罗利后退并且张开双手推向站在窗户边上的琼斯,一张狰狞的脸从远处冲向镜头,下一个画面则是远景中黑影从塔楼上坠落,再下一个镜头,是正在读着这一则新闻的琼斯,阴谋没有成功,反而是罗利成为了牺牲品,视觉的强化带来的剪辑使得“意外”更多了叙事性;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最后飞机杯德国船舰射中之后坠落大海,众人在海上求生的过程,一边是狂风暴雨和巨浪滔天,另一边是靠着机翼存活下来的人,在希区柯克的调度中也制造了紧张……
但是,这些画面尽管制造了惊恐,尽管渲染了气氛,尽管带来了冲击,但是在场景布置和人物表演上还有着太多人工的痕迹,罗利从高塔上掉落,仅仅是一个剪影,实际上反而取消了那种惊悚感;海上那场戏,明显可以看到投影幕布的反射,据说这是布景和前景真是水浪结合产生的“特效”,但是玻璃的反光出卖了这一切……可以说,不论是剧情设计上还是人物表现上,并没有特别亮眼的东西,琼斯孤身深入虎穴的英雄主义,有着太多的巧合,甚至他之所以不死也完全不是按照逻辑设定的,比如在风车里,那些人怎么可能没有发现他?甚至在搭乘同是特派员菲洛特的那辆车时,对手就应该采取措施了,结果琼斯顺利地窃听到了情报,还看见了范米尔;琼斯和卡洛的爱情,也是希区柯克常见的爱情作料,从误解开始,爱情就毫无理由地滋生出来,最后一句“再见”便让他们走在了一起,甚至在得知父亲的阴谋后,卡洛也显得心平气和,而且站在正义一边。
琼斯以记者的身份成为特派员,最后被美国船只救起,通过打开电话机和船长对话向报社秘密发送了新闻稿,他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是希区柯克并不是讲述一个关于新闻记者报道战前新闻的故事,在琼斯转变身份之后,他也不再是单纯的记者,而是这场战争的记录者,甚至成为了一个和平主义者,在最后,他更是在战争爆发中发表了即时广播,这一篇广播稿就是希区柯克的“美国宣言”:“诸位听见的声音如假包换:是死神在凌迟伦敦,你可听见街上的轰炸声,别转频道,这可是大新闻。如今无计可施,只能站在黑暗中,好像全世界一片漆黑,只有美国透出光亮,别让灯暗了,用钢铁及枪枝捍卫,用战舰和轰炸机防御。美国人,守住光明!因为这是世上仅存的光明!”欧洲的轰炸声响起,英德战争爆发,美国从来不应该是旁观者,他们是黑暗中的亮光,是战争中的希望,甚至是“仅存的光明”。
这无疑是来到美国的希区柯克的一次表态,里面有着将美国变成全世界救星的“政治正确”,这种拔高变成赤裸裸的政治说教,无疑也是一种无趣。但是在这里,希区柯克所强调的是自己的“祖国”观念,电影中似乎也在传递着“祖国”这一标签下的使命感:费雪名义上是和平组织的领导,但他是德国人,自然要为祖国服务,但是他的女儿又是一半的英国人,所以他给了女儿选择权,而最后飞机坠海,他在犹豫、思考之后,在机翼无法承受更大重量的情况下,最后跳入了大海,这反而变成了一种牺牲精神,他其实曾经就说过,“公开场合为恶比为善还难!”所以希区柯克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绝对的坏人,而是在良心和国家之家做出选择,这反而成为了一种人道主义的救赎,他的牺牲也成全了“和平主义”……
《海外特派员》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