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黄河少年》:成人化的“追梦”小英雄

20250909-0.png

题外话:电影中饰演柳妮的是当时15岁的成梅,她在87版《红楼梦》中饰演元妃;饰演张政委的是当年刚从大连话剧团调入长影剧团的李海军,曾在《长城新曲》、《延河战火》、《苦难的心》等影片中担任主角,1984年因倒卖黄金被判刑;而赵志燕的扮演者是当时也只有15岁的刘继忠,在抗日少年的塑造上,《黄河少年》几乎被早一年的《闪闪的红星》完全盖过了风头,但其实刘继忠在《闪闪的红星》中也有出演,他扮演的是春牙子,春牙子和赵志燕以及《渔岛怒潮》的海生成为刘继忠塑造的系列少年英雄形象。

这部电影无疑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电影一样,表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成长起来的小英雄,但是1975年上映的这部电影在片名上似乎更多了一种隐喻:奔流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是在日寇铁蹄之下,“黄河”遭遇了苦难,“黄河美不美”的插曲就是对中华民族受到戕害的发问;“少年”代表的则是古老土地上的年轻力量,他是如风的少年,是追梦的少年,是在苦难和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少年,也必将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历史的使命;同时,“黄河少年”赵志燕的名字也有特殊的意义,他要像飞燕一样经历风雨,在天空中完成搏击,电影中出现了赵志燕两次抬眼望见天上飞鸟,正是这种理想性的体现。所以,“黄河少年”所组成的意象就是在阐述新生的力量如何在抗日战争和革命道路上成为英雄,但是也正是电影主题被赋予了这种使命感,赵志燕完全被塑造成了成人化的孩子,而且几乎没有缺点、没有烦恼,单枪匹马、出生入死,成为文革电影中高大全系列中的又一个神话般的存在。

对于赵飞燕的背景有过有限的交代,他在听到日寇处决抗战人士的时候,想起了父亲被处决时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所以他要立志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陈大伯家养伤的时候,他面对大婶送来的食物,讲述了红军过草地时的故事,然后对大婶说:“我要学红军干革命,一丁点私心也不该有。”在学习毛泽东的著作时,他又回忆村子被日寇烧毁,遇到了八路军和张政委,更坚定了他要成为一名革命战士的理想;除此之外,孙元臣骑着那匹枣红马,在赵志燕的口哨声中跌落下来,“这小子还没有死?”带出了一年前赵志燕的父亲被打死,赵志燕逃亡的故事。背景有限进行了交代,它的用意不是将赵志燕的过去“还原”,而是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坚定信心、更坚持理想,更成为英雄般的存在。

导演: 陆建华 / 李光惠
编剧: 雁翼
主演: 刘继忠 / 李俊海 / 史可夫 / 马刃 / 成梅
类型: 剧情 /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75-12
片长: 83分钟
又名: The Yellow River Juvenile

赵志燕作为儿童团团员,积极传递情报,为了救治八路军的伤员,和小伙伴去芦苇荡找野鸭蛋,还把自己的口粮捐献了出来;而在被敌人抓住后,面对严刑拷打以及诱惑,赵志燕面不改色,“你不懂狗叫,我怎么知道鸟叫。”这句话也成为他对汉奸刘二狗的讽刺;在成为八路军小战士后,他要与群众同甘共苦,拒绝为了养伤而占用群众的食物;他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从理论上提高了认识,也正是在这里,他写下了“我要求入党”几个字;在面对许队长被敌人炮火封锁的困境,他勇敢地引开了孙元臣的火力,让部队主力获得了机会并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我要求入党”是赵志燕革命理想的一种体现,这个面对敌人毫不惧怕、面对炮火勇往直前、不存有私心的孩子,其实从一开始就被塑造成小英雄,所以在成长中他变成了神一样的存在:当在芦苇荡中引开敌人,敌人向他发射炮火,划着小船的赵志燕被抓,但是他没有受伤;在得知敌人进行封锁的消息,为了将情报传出去,他竟然干掉了守卫,跳入黄河并成功脱逃;在最后引开孙元臣的火力时,他单枪匹马冲入敌营,虽然最后负伤,但是他扔出的手榴弹炸死了孙元臣,而自己则被救出……当他拿出被鲜血染红的那张纸,张政委对他说的是:“你已经写完了,不是用笔,而是用你自己的鲜血……”入党终于在历经考验之后成为了现实,而这个负载着使命的黄河少年、骑着快马的如风少年,也终于成为了追梦的英雄,只不过他追逐着梦想,他自己也在神奇般的存在中成为了梦想的一部分,或者这也是“抗日神剧”的较早起源。

《黄河少年》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731]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