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小将》:时时处处是斗争
如果片名“小将”是上联,下联则是“老师”,这一对子在平仄上不很协调,但是“对子”却更符合这部电影,对子的“对”就是对立的“对”,以学生杨波为代表的革命小将针对孙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提出了意见,并最终演化成一场批判式的斗争。
所以观看这部1975年摄制却连海报都很难找到的电影,第一个感觉就是“可怕”,在现在看来极为正常的教育思想,为什么在当时完全变成了一场阶级斗争?而以“革命”为使命的小将们缘何发起一轮轮攻势?导火索来自一场数学竞赛,上海江培中学的学生们正在进行砌墙的劳动锻炼,却被孙老师叫回了教室,进行一场数学竞赛。从课程安排和改变上说,孙老师的做法值得商榷,因为在劳动课安排数学竞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了对课程认识上的偏向,而且孙老师想通过数学竞赛,选拔尖子生上红榜,从而督促后进学生向他看齐,提高数学成绩,这一目的论也有“唯分数”的思想。但是这些值得商榷或存在争论的问题,却在以杨波为代表的小将那里,变成了错误思想,甚至被扣上了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帽子,而且杨波的做法显得极其“可怕”。
在被叫到教室里进行竞赛的时候,杨波就有些情绪,她认为这是“搞突然袭击”,在底下也有人议论说“突然袭击是把同学当敌人”,杨波愤而在考卷上写下了:“出偏题、搞袭击,这种竞赛啥目的?”然后让小莉和自己交了白卷离开了教室,在孙老师阻止的时候,她还强调了一句:“我们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老师安排数学竞赛,尽管在安排上有问题,但是杨波交了白卷无疑是破坏了教学纪律,而她在试卷上的留言更是让人匪夷所思,竞赛出偏题、搞突然袭击难道就像有些人所说,就是把学生当成对立面的敌人?杨波对于自己的举动理由是:“我们不做分数的奴隶,而要做学习的主人。”老师进行竞赛,难道就是让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分数是一种手段,它依然指向学习本身。
导演: 中叔皇 |
如果这些还只是在教育理念上的冲突,那么接下去就完全变成了政治斗争,杨波在小马获得第一名而贴出红榜的时候,想要将其撕下,她认为孙老师想用分数刺激学生,以达到“智育第一”的目的,而没有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是教育上的问题,更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是走上了修正主义的错误路线中。孙老师批评杨波,杨波更是贴出大字报进行回击,认为这样的数学竞赛就是要把同学引向修正主义。杨波不仅批判孙老师,而且将矛头对准了追求成绩的小马身上,在这部电影中,小马在思想上的确有些问题,他在大家砌砖的时候看《升学指导》,认为自己完成任务就可以了,结果把墙砌歪了;他为了自己能上红榜第一,主动找孙老师说那一分不该扣,结果孙老师把他的分数从99改成了100,自然在红榜上成了全班第一,而且在孙老师口中成为尖子生的代表;为了成绩,他在杨波面前威胁说要退出马列学习小组;在孙老师家里,他说要找杨波进行辩论,他的大字报标题是:“吃饱知识就是好”……小马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的确看得太重,要退出马列小组也是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忽视,他所说的“知识”也只是非常单一的知识观,更重要的时候,他把墙砌歪了,在劳动上的确出现了问题。
所以杨波对孙老师和小马进行了批判,而真正为他们撑腰的则是工宣队的李师傅,他认为杨波的大字报写得好,他把孙老师认为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阵地的思想有问题,从而他以革命思想“传声筒”的方式支持革命小将的行为:“我们要培养懂路线、敢斗争的小闯将,学校要培养敢于反潮流的革命接班人,杨波对党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于是在批判的浪潮中,小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孙老师也在斗争中觉醒,她把自己写好的大字报贴了上去,上面写着:向小将学习。老师向“小将”学习,小将成了革命年代的“老师”,这不是谁的学问高、知识广的问题,而是谁的政治觉悟高的表现,无疑杨波就是有着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小将,就是在革命风浪中成长的接班人。
这是一种身份的颠倒,这也正是在那个特殊年代出现的奇观,可以说,斗争贯彻在每一时刻、每个角落,为什么时时处处都有斗争?无疑斗争在这里被夸大和泛化了,数学竞赛和劳动教育、分数和学习、文化阵地和思想建设、升学指导和马列小组都变成了对立存在,在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思想中,一个是正确的另一个必然是错误的,一个是无产阶级思想另一个必定是资产阶级思想,一个是革命的行动另一个必定是反革命行为。所以数学竞赛必须被批判,智育第一必须被肃清,升学目的必须被清理,现实中正常的矛盾都上纲上线,而更为可怕的是,每个人都被标签化了,孙老师为代表的“臭老九”就是修正主义者,李师傅为代表的工农兵就是革命战将,一切都不允许第三种身份的存在,一切都不可能有复杂的观念和人性,所以动不动就批判,就肃清,就斗争,甚至下一步就是迫害——实际上电影中最应该进行教育的是大康,他学习成绩不好,甚至不懂勾股定律,但喜欢劳动、喜欢体育,而且还拥护杨波交白卷的行为,这样站在中间地带本身存在问题的学生,却在电影中成为被忽视了的矛盾。
《小将》宣传册封面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