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厨房符号学》:解构即建构

20250923.png

6分钟,Martha Rosler在厨房里拿起各种器具,然后逐一念出从A至Z的26个字母开头的单词,在单词和器具之间建立关系,然后做出刺、切、割、夹、拧、炒、翻、摇晃、滚动的动作,最后完成动作,结束厨房“工作”,电影落幕。

这是一个对厨房里发生的“事件”进行命名、演示的过程,厨房作为空间,无疑就是女性的独特生活场,但是当罗斯勒以“厨房符号学”制造事件,自编自导自演的她所完成的“演出”恰是对这样一种空间的固有意义的解构,也因此,这部6分钟的短片成为女权主义艺术的开创性短片,罗斯勒所模拟的是早期电视烹饪节目的形式,而电视所再现的是家庭妇女的日常生活,这样一种从再现到模拟的过程在罗斯勒的命名和演示中,女性固有的形象和生活被颠覆,而这种颠覆指向的是二元论中的另一面,即代表权力的男性:男性的厨房外和女性的厨房内构成了对立,女性对食材的制作、生产和男性的消费、享用也构成了一种对立。

这是家庭结构和性别角色的对立,更是社会观念的对立,所以罗斯勒所要完成的“厨房符号学”意味着解构:厨房里根本没有食材,厨房之空间就是一种符号的存在;罗斯勒拿出器具,对它进行字母式的命名,然后以各种动作完成演绎,这显然不是在制作,而是在反抗;尤其是各种动作的施展传递出危险信号和身份的与压迫感,“当女人开口,她道出的正是自身的压迫。”尤其是在最后,罗斯勒放弃了命名,而是直接说出了从U到Z的六个字母,伴随着对空物的命名,她把自己身体当成符号,手拿器具完成U、 V、W、X、Y、Z这六个字母——最后在做出Z的身体符号后,罗斯勒用夸张的动作划出了宛如佐罗面对敌人时划出的“Z”,这更被视为在模仿中完成了对男性英雄主义的挑战。

导演: Martha Rosler
编剧: Martha Rosler
主演: Martha Rosler
类型: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75
片长: 6分钟

去除女性的身份,去除女性的空间,去除女性的功能,罗斯勒的意义就是取消了作为符号和工具驯化的女性存在,她以反思和讽刺的方式反抗了性别背后的不公和压制。厨房是符号,器具是符号,女性是符号,生活是符号,这就是“厨房符号学”对女性身份的固化和驯化,这是对男权社会建构的女性符号化的一种消解,当然具有一种女性主义的自觉意义。但是在这里罗斯勒所传递的女性主义,一方面以解构男性权力的方式完成了都符号学的颠覆,而另一方面又以夸张的方式表达了解构的必要性,在这个意义上是不是解构反而变成了建构,而建构是不是并非让差异客观化而是强化了性别差异?

从厨房符号学的26个字母来看,前面从A到R的部分可以视作传统女性被驯化的符号,它们代表的是围裙,是碗,是杯子,是刀,每个字母所代表的是女性对这些器具的使用,或者说,女性因为这些符号而成为女性,所以罗斯勒的命名和演绎完成的是对这些符号的解构。而从U到Z不再是器具代表的符号,也不再是对器具的命名,但是罗斯勒却又把自己的身体纳入到符号体系中,这反而变成了身体的符号构建,可以解读为身体成为符号是作为反抗的符号而存在的,但是这种构建是强势的,是暴力的,它指向的就是破坏甚至毁灭,以暴力的方式构建属于自己的符号系统,用以抵抗社会的、家庭的、男权的暴力,是不是反而变成了暴力本身?

解构是为了建构,同样,建构也是另一种解构,在罗斯勒的影像实验中,结构和建构变成了符号的一体两面,在男性驯化女性制造符号的同时是不是也是女性驯化男性制造了符号?对男性和女性存在的差异并非是用暴力来消弭的,差异性本身就需要尊重,罗斯勒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没有消弭差异,反而让自己的身体变成了暴力的符号。悖谬当然是存在的,而罗斯勒最后将双手交叉完成的也是一个悖谬的符号:它既是一种对既有秩序的示威,也是一种封闭起来的自我保护。

《厨房符号学》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583]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