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7 《欢庆十年》:“速度中国”的豪情壮志

这是热浪滚滚的中国,这是遍地金黄的中国,这是大步跃进的中国,这是赶超英美的中国,这一年,1200万吨钢铁的跃进指标提前完成,这一年,粮食产量比大跃进的1958年高出10%,一年,棉花产量比1958年增产10%;这一年,自己制造的第一批直升飞机在十月的天空飞翔,这一年,大批解放牌汽车奔跑在祖国的大路上,这一年,红旗牌高级轿车投入批量生产,这一年,东方红牌拖拉机奔向全国田野;这一年,新安江水电站完成截流蓄水,这一年,北京热电厂安装完成我国第一台十万千瓦汽轮发电机,这一年,十万倍电子显微镜研制完成……“这一年”的数字化成就向十周岁的祖国献礼,而这些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取得的辉煌也成为10年新中国豪情壮志的缩影。

《欢庆十年》自然是对新中国成立十年的成就展示,所以“献礼”成为这一部纪录片的最重要主题,而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那个“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革命年代,在那个正在改变中国一清二白现状的建设年代,在那个“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比拟的跃进年代,十周年的祖国自然成为一个展示成就、鼓舞斗志、超越发展的“速度中国”,何为速度?速度是超额完成,是提前实现,是前所未有,是望尘莫及,而对“中国速度”最具时代标记的词语是大跃进,是人民公社,是大炼钢铁,是赶超英美。

: 吴本立 / 张建珍 / 何钟辛 / 王映东
编剧: 吴本立 / 张建珍 / 何钟辛 / 王映东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59
片长: 76分钟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显示了其新生的力量,自1953年起,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顺利完成,工农业生产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当时社会安定、民风良好,大家为了建设新中国,人们都有一股子干劲,争先恐后的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就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1958年2月份,《人民日报》发表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社论,明确地提出国民经济要全面大跃进。而大跃进的提出,不仅停留在思想上,而且要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毛泽东号召大家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全国各条战线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也在全国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

而在1959年十周年国庆这个“伟大节日”即将到来的时刻,《欢庆十年》自然将重点放在了显示新中国成立十年来工业、农业、科教、文体各项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包钢高炉提前出铁,内蒙古绿色草原上涌出一股“红色的喷泉”;武钢一号平炉在国庆前夕提前出钢,以灿烂的钢化为国庆献礼;鞍山钢铁厂在“反右倾、鼓干劲”的号召下,连续突破钢铁日产记录……钢铁战线上“热浪滚滚”,出现了沸腾的景象,在大力建设钢铁“小洋群”的新高潮,“昔日立下汗马功劳的小土钳已经发展成了小洋群”,到9月底,全国的钢产量超过1958年的总产量,使得1200万吨的跃进指标提前完成。

而大跃进的伟大“成就”不仅体现在钢铁战线,也体现在其他各个领域,在“大搞群众运动,大闹技术革新”的煤炭领域,煤产量在1958年就远远超过了英国,而解放的

《欢庆十年》片头

大地也成为无尽的粮仓,在1958年完全实现人民公社化的农村,粮食产量和棉花产量均比1958年增产10%,出现了遍地黄金、遍地银花的丰收场面,甚至河西公社在一百多天没有下雨的情况下棉花也获得了丰收,而农奴解放后的西藏,在第一次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上收割青稞,“扎一束献给毛主席”。在工业战线上,全国机械工业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盛况,大连机车厂的新机车,大连造船厂的万吨海轮,第一批直升飞机,大批解放牌汽车、红旗牌高级轿车、东方红拖拉机,都成为鲜明的中国标志。宽阔的道路,金色的田野,祖国的大地,都涂抹上了鲜红的色彩,都变成了建设新中国崭新的战场。

而在这场“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的新的战斗中,“献礼”也充分展示了人的力量,在改造自然的英雄颂歌中,新安江水电站提前一年完成截流蓄水任务,科学工作者完成了十万倍电子显微镜的研制,鞍钢老英雄发扬“敢抢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研制出新的炼钢技术,一年可为国家炼出9万多吨生铁,国棉二厂工人陈素珍(音)连续14个月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上海棉织厂的突击队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而北京首都的建设者用50天时间拿下了120平方米的国庆收尾工程……那一双双手,一张张笑脸,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也成为实现“速度中国”奇迹的战斗英雄。

“十年走过的路程是以往许多世纪走过的路”,这是回顾昨天的献礼,而在1959年这个特殊的年代,献礼只为祖国的生日,只为明天的辉煌。所以在《欢庆十年》的后半部分,变成了国庆的欢庆现场。大红的宫灯高高挂起,纪念建国十年的邮票加紧印刷,彩花装点的小车装饰一新,满载着各族人民和各战线兄弟的火车驶进北京……海外侨胞、国际友人、民族同胞纷纷来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阅兵大典。在现场式的记录中,是刘少奇的致辞,是李济深的献辞,是各国嘉宾的贺信——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的庆祝建国十周年的大会上,有11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同志,38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4个友好国家的代表,5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向大会献辞。宴会厅举行的有5000人参加的国庆招待会的请柬是以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周恩来六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义发出的。

而在10月1日的国庆大典上,“逢十大阅”的盛大阅兵仪式成为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的展示,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等中国党政领导人,观礼的有赫鲁晓夫、胡志明、金日成等外国领导人,此次阅兵规模上比往年历届庆典都要大,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国庆阅兵,这是林彪唯一一次任阅兵首长,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一代主战坦克“五九”式中型坦克首次亮相,所以此次阅兵,也是对于历史的一次真实展示,是对于那个火红时代的影像记录。

而在创造奇迹的“速度中国”里,我们听到的依然是豪言壮语,看到的依然是豪情万丈,刘少奇在国庆欢迎大会上致辞中说:“我们要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林彪在阅兵前宣读的命令是:“我们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而在天安门阅兵现场,在放飞气球、鸽子的广场上,中国也发出了自己更快速发展的宣言:我们的钢铁、煤炭、粮食和棉花产量每年都在成倍增长,我们提前三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我们将提前十年左右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大大提前实现原定1967年实现的农村发展纲要……而在普天同寝的氛围里,西藏、乌鲁木齐、武汉、上海、山西,无论是广阔的牧区,还是遥远的边疆,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全国人民的心向着北京,向着毛主席。”而在烟花盛开的北京之夜,在“祖国永远是春天”的兴奋中,在“万岁,亲爱的祖国,万岁,伟大的人民,人类能够做到的一切我们都将能做到”祝福中,“速度中国”也完全变成了一种口号,一场运动,一曲忽视现实的赞歌。

就在一年之后,中国便出现了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史称“三年困难时期”。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712]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