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7《罗马风情画》:和欲望有关的启示录

20190827.png

安娜·玛戈尼说了一句“晚安”,然后关上了大门,似乎把那一个曾经繁华的罗马关在了门外,连同罗马的历史,甚至罗马的“艺术时刻”都一起关在了现实之外,而这个出生在罗马的著名影星在拒绝访客的时候问过一个问题:“我是谁?”旁白的回答是:“你是高贵的贵妇、忠贞的处女、庸俗的卖鱼妇。你忧郁而充满快乐。”

安娜·玛戈尼向谁问出问题,那个旁白又是谁?当一扇门被关闭,问和答似乎都变成了罗马夜晚寂静里的回响,罗马的女人是贵妇,是处女,是卖鱼妇,是纯洁和淫荡的欲望混合物,而男人呢?警察清理广场的时候,暴力发生了,当面对同样进行反抗的示威者,警察说:“他们只想性爱。”巨大的阴影投射到罗马斑驳的墙上;在一场势均力敌的拳击比赛中,有人终于击败了对手,而在这场同样是身体暴力的比赛中,对于胜利者的评语是:“你只是幸运而已。”暴力世界的男人,和性爱有关,和运气有关,而性爱和运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欲望:征服的欲望。

女人的快乐欲望,男人的征服欲望,他们组成了罗马关于人的风情画,而回到安娜·玛戈尼的那个问题,在提出自我本质的同时,是不是隐含着另一个线索:女人是谁?或者在男人面前,女人到底是谁?而这个问题已经从个体意义变成了城市意义、国家意义,甚至成为了罗马这个巨大象征的终极问题。费里尼说:“罗马是个女人。”这句话依然分叉成两种维度:一种维度是费里尼自我感受中的罗马:“第一眼看到罗马,我就闻到了家的气息。我是在到达罗马的那天才出生的。从那时起,我就再也没有一分钟想要离开罗马。”罗马似乎已经渗透到费里尼的生命中,它像是一种本质意义上的召唤,让人回归;第二种维度是宏大叙事中的罗马,“罗马是一位母亲,完美的母亲,因为她漠不关心。这位母亲有太多的孩子,所以没时间理你,从不向你要什么,也不期待什么。你来的时候她接纳你,你走时任你自去,像卡夫卡的法庭。”孩子太多了,故事太多了,谁才是罗马真正接纳的人,什么又是罗马拒绝的故事?

两种维度,两个女人,当一个女人召唤你回家,另一个女人让你找不到母亲,罗马似乎就在着矛盾的世界里存在着,而所谓的欲望在“我是谁”的终极提问中,变成了关于罗马命运的疑问。“罗马,340KM。”这是开场时那块石头上的文字,被刻写在石碑上的数字是费里尼和罗马的距离,出生在里米尼,费里尼在这里演绎了《阿玛柯德》和《浪荡儿》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罗马仿佛是遥远的存在,它构筑了一种想象,而这种想象延伸了一个方向,确立了一个目标,就想费里尼所说的“家的气息”,“罗马最初的造型是一块有着一个世纪历史的石头,在我家外面的田野中矗立。”这种家的气息当人探寻,穿越历史,找寻归宿,但是很明显,从340公里的他乡前往罗马,必定带着征服的欲望。

“到罗马去!”这是古罗马的凯撒在历史深处发出的声音,它是一种征战,一种征服,到最后似乎变成了权力,甚至变成了欲望之死——那一幕重现“到罗马去”的戏剧中,凯撒终于倒在了别人的剑下。而现在,这句话被重新说出时,是老师带着孩子们踏过了那条小溪,在前面的老师就像是首领,他同时喊出了“必胜”的口号,而孩子们跟在身后,也一起喊出了口号——费里尼无疑就在那些孩子中,在他的世界里,罗马是需要被征服的,罗马是一个必须抵达的目的地,“醒来的士兵拿起武器去拯救罗马。”在悬挂着墨索里尼巨大画像的教室里,老师这样说,仿佛这些距离罗马340公里的孩子就是那些醒来的士兵,他们正整装待发,内心充满着“必胜”的渴望。

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编剧: 费德里科·费里尼 / 贝纳迪诺·扎波尼
主演: Peter Gonzales Falcon / Fiona Florence / Britta Barnes / Pia De Doses / Marne Maitland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法国/ 
上映日期: 1972-10-15
片长: 128分钟
又名: 罗马 / 费里尼-罗马 / Fellini's Roma

必胜的口号、拿起武器、拯救罗马,用这些元素构筑的无疑是一个男人的世界,在“罗马是个女人”的语境下,自然演绎成了一种征服的欲望,但是罗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在学校里,孩子们在“有秩序、有纪律”中观看电影,但是最后一个镜头却是女人,而且摇摆着肥硕臀部的女人,当这一幕出现的时候,老师大喊:“那时罪恶,请闭上眼睛。”甚至在事后,老师让孩子们集体跪在那里,并忏悔自己的罪过。电影应该是充满了男人的力量,背负着“拯救罗马”的巨大责任,但是当一个女人出现,并且用身体表达另一种罗马时,“罗马是一个女人”似乎成为了一种隐喻:孩子们开始留意那个药材商的太太,费里尼的镜头里也出现了在车上激吻的男女,在酒吧里的大屁股女人。

登场的不仅仅是女人,也是那个从石碑的数字变成眼前真实可触的罗马,那个叫卡米拉的年轻人坐着火车终于来到了罗马。似乎不需要“到罗马去”的那种呼唤,没有“必胜”的决心,也不是为了拯救,而踏上罗马这片土地,似乎并没有出现儿时曾经有过的“家的气息”。租住的那间屋子似乎是神秘的,神秘地有些变态,主人柏拉塔是一个女人,只是肥胖而患病的她躺在床上,只有那个女佣料理着这一切,而在这间屋子里,卡米拉穿过不同的房间,看见了这里形形色色的人,有躺在床上柏拉塔的儿子,一个被晒伤了的公务员,却也是在恋母的世界里失去了自主的能力;房客中有老人,有孩子,仆人中还有来自东方的宋,就在这杂乱的世界里,女人是臃肿而变态的,男人是依赖而苍老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征服和被征服,也不再是寻找家的归宿,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样本折射了罗马真实的现实。

在火车站都是穿着制服的军人,柏拉塔对卡米拉说:“床上是和战争一样的生活,互不侵犯。”这是处在战争时期的罗马,这是每个人都祈求自保的罗马,而这正是一个混乱、压抑、疾病重生的现实罗马,而在这个现实里,何来征服的快感?何来家的温馨?何来女人的母性?当那个马戏团正在演出时,响起了警报声,所有人躲到了地下的防空洞里,但是当有人还在喊“意大利万岁”的时候,那种虚幻的荣光就像凯撒“到罗马去”的雄心壮志一样,最后却变成了带血的刺杀,“谁在散布失败的言论?我们的国家空前团结,我们会赢的。”这一种“必胜”从历史回到了现实,但一样是空洞的,甚至变成了一种谎言——当警报声解除,当人们走出防空洞,却传来凄厉的叫喊声,一个女人从桥洞里跑过来,“艾伯特家的房子被炸了。”哽咽着的女人,靠在桥洞的壁上,一个男人闻讯向着她跑来的方向急奔过去。

《罗马风情画》电影海报

意大利万岁,“我们会赢的”,最后却变成了在眼前的悲剧,这是赤裸裸的反讽,对于罗马来说,这个特殊时期是多舛的命运开始,而在“罗马是个女人”的隐喻中,罗马的女人更是在一种被摧毁的欲望世界里挣扎。妓院打开了门,老女人检查客人的证件,而涌进来的男人几乎都穿着军装,他们站在那里等待从楼梯上下来的女人,当女人一个个下来,她们不再是诱惑,不再激起欲望,因为她们都老了,她们是肥胖的女人,是臃肿的女人,是丑陋的老人,她们甚至嘲笑自己:“谁知道我们为什么活着?”她们从男人面前走过,她们搔首弄姿,她们说着勾引的话,但是男人们没有走上前,甚至开始离开,仿佛这只是她们用身体在进行着孤独的表演,“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否则你们也会老去。”妇人在一旁催促着男人赶快行动,仿佛变成了一场拍卖。

这是女人最后的命运,这似乎也是罗马的命运,在警报声不断响起的时代,在房子被炸生命脆弱的时代,在女人的身体变成一块腐肉的时代,何来征服?女人或者只是罗马的一个隐喻,在费里尼的世界里,有体型硕大的女人,有丰乳肥臀的女人,有浓妆艳抹的女人,也有老态龙钟的女人,有残花败柳的女人,她们是曾经的贵族,是普通的市民,是出卖肉体的妓女,是仓案的老板,也有孩子的妈妈,也许他们的宽容、丰满和博大曾经造就了罗马的文明,而现在,在另一个时代,能让人闻到家的气息的罗马又在何处?

来到罗马,审视罗马,费里尼用自己的影像来解读罗马,“真正的罗马人消失了。”在摄像机镜头下,一个老人这样说。那是在高速公路上,费里尼正在拍摄有关罗马的电影,“当你来到罗马,对于罗马的印象是什么?”摄像机架在罗马的入口,仿佛就是为了寻找外来者对于罗马的第一印象。但是在镜头里是推着手推车的人,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是一匹行走的马,车上的那面大镜子仿佛折射出一个镜像的罗马,它是虚幻的,是异化的,而在镜子和摄像机构筑的空间里,罗马似乎真的不存在了:在这里只有三教九流混居的公寓,只有“马戏团和妓院”结合的舞台,只有街边的露天酒馆——真正的罗马在何处?罗马人在哪里?

穿过历史,穿过现实,罗马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空泛的符号,阿特尼主教说:“我曾经也是个淘气鬼。”而现在,他坐在那个巨大的表演现场,目光却垂了下去;多米娅公主似乎也亲历了皇室的风云时代,已经孤独了很长时间的她发出了“一切都以物是人非”的感慨,而那些主教们表演的节目,已经综合了更多的现代气息,甚至还有滑轮的表演;当光芒之中升起了“圣像”,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别离开我们。”这是宗教世界的世俗化现实?谁来拯救罗马?似乎宗教也无能为力,他们对于自己的可怜安慰只有一句话:“只要主教在,他们就不会轰炸我们。”而为建造罗马地铁的地下工地,当切割机转动齿轮向着罗马地层的泥土切割下去,一个巨大的空间被打开,墙上的壁画栩栩如生,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艺术宫殿,即使曾经有人说这是“一间邪恶的房子”,但沉睡在这里亦成为罗马帝国繁荣的见证。但是当切割机割开了图层,当光线从外面射入,那些壁画鲜艳的色彩却纷纷开始脱落、褪色,最后几乎完全消失,起先兴奋地说出“他们仿佛在盯着我们看”的那种历史和现实的融合被无情地解构了,没有艺术,没有历史,没有考古,只有最后变成地铁施工现场的那些泥巴。

是的,真正的罗马人消失了,不仅仅是古罗马喊出“到罗马去”的那种征服力量,还有和罗马有关的历史、文化、宗教和爱,还有通向未来的那种理想,“罗马是个充满想象的城市,我们离世界越来越远了。”这或许就是罗马最后的注解,一切都在远去,一切都在消失,一切都幻化为梦,没有征服者,没有胜利者,只有那个指向自身却是无解的问题:“我是谁?”罗马是一个女人,当这个女人丧失了所有的温情和美丽,丧失了所有的诱惑和母性,就像当初在学校里播放的那部电影一样,最后是一个女人的臀部,“那是罪恶,请闭起眼睛。”

罗马人闭起了眼睛,因为和欲望有关的罗马已经失去了了一切的力量,凯撒书写了征服的序曲,战争演变成征服的悲剧,男人在征服中迷失,女人在被征服中老去,城市在征服中颓废。但是费里尼却希望打开另一双眼睛,他正是通过摄像机解读这个期待重生的罗马,而重生需要告别,电影便成为费里尼的一种告别仪式,地下的宫殿消失了,鲜艳的壁画消失了,宗教的圣光消失了,那里开始有了高速公路,有了地铁——最后一幕,那些骑着摩托车的男女穿过罗马的街道,他们经过剧院、广场、祭坛、教堂,最后经过圆形斗兽场,然后向着高速公路的方向驶去。街头除了轰鸣的摩托车引擎的声音,一切都是寂静的,除了这些全副武装的骑手,再无他人,而这个异样的行动本身像是对于征服的回归,只是在运动与静止、古典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喧闹与寂静构筑的矛盾关系中,罗马似乎正向着一种未知的梦出发,而费里尼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影像中,也开始转向:罗马不再是魂牵梦绕的女人,不再是回归的家,在欲望充斥的世界里,罗马变成了荒诞、狂欢、迷失的世界,而这或者正是罗马的本质:

——你把罗马拍的如此脏、乱、臭!
——一个人应当忠实于他的实质。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704]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