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1《破坏宴会》:黑屏之中你看见了什么?

20190531-0.png

6分23秒:平静的水面上缓缓飘过来一个诡异的人偶,从左至右,几乎要横穿过整个画面了,但是持续的动作不再行进,那个“KONIEC”的字幕已经打出来了,这是波兰语的“终结”、“下场”——当一个故事走向终结,你还能期待什么?

终结之后是黑屏,一整片的黑,完全的黑,湮没一切的黑,没有字幕,没有人物,没有木偶,但是却没有真正走向终结,黑屏反而变成了一种继续存在的状态,在你看不见影像的时候,里面却传来了打斗的声音,传来了说话的声音,传来了哭泣的声音,它在扩展,在变化,甚至在运动,由远而近,由近而远,也不是一个人的行动,不是独自而哭泣,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更多的人在那里,他们交错,他们对抗,他们有输赢,之后,嘈杂的声音慢慢平息,但是依然不是走向最后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音乐声,缓缓的流淌,甚至有一种抒情的意味,仿佛刚刚经历的混乱已经消失,秩序在回归,在延伸,趋向于漫长的夜,变成永不消逝的一种想象。

6分23秒出现的“KONIEC”,7分09秒出现的嘈杂的声音,以及7分23秒出现的音乐声,在满目的黑屏里,它们组成了另一种情节,它们讲述了另一个故事:睡在终结之后再次醒来,谁用拳头和工具打向了谁,谁又在那里哭泣,谁又重新演奏音乐?谁是谁的谁,谁又不是谁的谁?而在7分41秒进步条变成句号的时候,这一个被黑屏建构的故事是不是就真的走向了终结?没有说明,也没有提示,仿佛某一个故事在谁是谁的谁和谁不是谁的谁里继续存在,继续演绎,继续用黑屏制造想象。

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编剧: 罗曼·波兰斯基
类型: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语言: 波兰语
上映日期: 1957年
片长: 8 分钟

因为这一部短片标注的时间是8分钟,那被进度条截断的29秒又去了哪里?29秒是另一个进口,和6分23秒开始的黑屏一样,从来不指向终结,在黑屏里听,在黑屏里想象,也一定可以在黑屏里看见,看见可能,看见隐秘,看见谁——而当这一切在黑暗中被看见,那个6分23秒的故事是不是反而变成了封闭系统,而黑屏开启的黑暗世界是不是就成了真正的破坏者?

罗曼·波兰斯基的早期短片之一,收录在《水中刀》的DVD花絮里,取名叫“破坏宴会”就是为破坏者提供了一个舞台。破坏者是那些被关在铁门外的青年,当乡村的宴会开始,青年男女们走进了舞会现场,他们手上有票,交到管理员手中之后,他们便成为了合法的进入者,他们在这里可以听音乐,可以跳舞,可以浪漫,可以抒情,可以搂抱着爱的人,甚至可以在喷水池旁边亲热。但这不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那张票是唯一的通行证,也是进入和被隔绝的唯一符号,当管理员锁上铁门,夜晚就被分隔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破坏宴会》电影海报

一边是歌舞升平,另一边则是羡慕妒忌,一边是快乐和浪漫的心情,另一边则是敌视的目光,一边是疯狂,另一边则是愤怒。不是铁门隔绝了两个不同世界,而是一种固化的符号分隔了彼此相通的世界,所以要打破这种秩序,必须要有破坏者。他们爬过了铁门,他们闯入了现场,他们抽着烟,他们扬起了拳头,于是他们把那个拒绝他们进入的管理员围起来,然后开始揍他,于是管理员的舞伴或者女友冲过来,想要制止,却一样被打,当有人倒地,当有人叫喊,一切开始走向混乱。

那些凳子变成了武器,浪漫的舞会变成了暴力的现场,而“当圣徒们走进来的时候”的音乐也完全变成了叫喊,封闭的结构不存在了,不是两个世界的合一,不是秩序的重建,而是秩序的破坏。但是当事件结束,当人群散去,空留下的现场一片狼藉,它保留了破坏事件发生之后的一切痕迹,而当夜幕降临,水面上突然就飘过来一个诡异的木偶,它本来高挂在空中,现在却漂浮在水里,没有人将其捞起,没有人重新收拾,没有人回归秩序——世界的破坏就如当初开启一样,呈现最本真的样子。

铁门、门票、穿燕尾服的管理员,疯狂的舞者,黑夜,其实都是破坏者,它们就是矛盾世界的一部分,而当在6分23秒走向黑屏的时候,那些嘈杂的打斗声、悲伤的哭泣声,以及之后的音乐声,似乎是对于刚才发生事件的一种补充,但是在声画分离的电影里,黑屏又制造了新的事件,它在想象中展开,其实比被看见的场景更让人感觉到暴力,感觉到无休止的破坏——所以,不论是被记录下来的真实场景,还是变成了短片的电影,或者是人为分离声画而出现的黑屏,真正的破坏者就是罗曼·波兰斯基——据说在学校的罗曼·波兰斯基为了体验一种真实感,请人故意去聚会上闹事,因为成了破坏者,波兰斯基还差点被学校开除。真实地发生,真实地记录,以及真实的黑屏,因为,破坏者无处不在。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85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