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8《奥勃洛莫夫一生中的几天》:躺着如何摆脱困境

20210918.png

他在叫喊,他在奔跑,他沿着绿色的草原,他迎向美丽的朝阳,他赤着双脚,他挥动着手,他不顾一切地冲向前方。从山坡之上,到底下的河,又沿着河边的小路,向前,向前,一直向前。这是一个孩子几乎疯狂的奔跑,但是这疯狂之中是兴奋,是激动,因为他知道母亲来了,当“妈妈”构成了他一切的动力,他的奔跑成为了这个世界最动人的风景,和绿色的草原,宁静的河流,起伏的山坡,和蜿蜒的小路构成了关于童年最美丽的风景。

他是谁?或者是奥勃洛莫夫的儿子小安德烈,他在父亲死后就被施托尔茨夫妇收养,当母亲来看他,他便不顾一切迎向自己的妈妈。但是他在大自然中奔跑,他渴望见到母亲的这一幕又是多么熟悉,他或者就是奥勃洛莫夫本人,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不正是穿着睡衣,赤着双脚,在空旷的世界里自由奔跑?当安德烈和奥勃洛莫夫父子在最后的场景中合二为一,时间仿佛倒错回去了,在同样被称为童年的时光里享受着快乐和自由,体验着疯狂和兴奋——和最后的奔跑相呼应的,正是开场的第一幕:当睡在床上的奥勃洛莫夫听到仆人说母亲回来了,于是他从床上起身,慢慢走到母亲的房间门口,他知道母亲累了需要休息,但是他的目光还是越过那扇门落在母亲的脸上。

最后一幕的奔跑,第一幕的渴望,构筑了同一种“恋母”主题,而这种依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奥勃洛莫夫沉迷甚至迷失的写照。对于一个富贵之家的孩子,对于一个吃喝从来不愁的少爷,奥勃洛莫夫似乎永远生活在那种童年的梦境中:阳光射进了房间,孩子翻了个身,转过脸慢慢醒来,他看到了窗台上的花,闹钟的声音传来,他穿着睡衣打开了门,迎向阳光然后开始漫无目的的奔跑。这是奥勃洛莫夫无忧的童年时光,它的梦境般存在让即使长大了的奥勃洛莫夫也不肯真正走出来。“奥勃洛莫夫现在正躺在彼得堡格罗霍茨街公寓的床上。”旁白把一个享受童年的孩子推向了成人世界,但是他却还在那里睡着,翻了个身,继续睡着,叫了管家扎哈尔的名字,又继续睡着,吃了扎哈尔准备的早点,又继续睡着,即使阿里克谢耶夫来看他,他还是睡着。

睡着成为了成人的奥勃洛莫夫的常态,这种延续了童年的方式是一种梦境的生活,但是再不是童年的自由和惬意。父母死了,但是家产还在,生活无忧,为什么要起来?但是对于成年的奥勃洛莫夫来说,这确实成了现实的困境:从来没有自己穿过袜子的他,从来饭来伸手的他,从来不想起来走向外面的他,如何开始自己所谓的“农庄管理计划”?“这里的房子人口相当于一个城市人口。”家大业大似乎可以让奥勃洛莫夫躺在家族的功劳簿上,而奥勃洛莫夫也想着自己能够开始新的创业,但是,他的计划只是“躺着想如何摆脱困境”,把梦想融进现实是一种坚持,但是把现实蜕化成梦,是不是一种堕落?

成人世界的规则逼迫他改变生活,曾经在童年时一起的施托尔茨无疑和他构成了复杂的二元结构:一方面,两个人在无忧的童年时代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们一起赤脚奔跑,一起坐在秋千上,即使现在都已经成人,奥勃洛莫夫也挂念着施托尔茨,他不起床甚至就是为了等待施托尔茨的到来。但是另一方面,施托尔茨完全不像奥勃洛莫夫那样沉浸在梦幻世界里,这个来往于欧洲各国的商人是一种向外的存在,他们是统一的,也是矛盾的。当施托尔茨终于到来,一种“闯入式”的生活打破了奥勃洛莫夫躺着的现实:他打开了门,拉开了窗帘,吹响了号声,世界被施托尔茨完全打开了,而这种打开也慢慢宣告奥勃洛莫夫的梦境走向了解体。

导演: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编剧: 亚历山大·阿达巴什扬 / 伊万·贡恰罗夫 /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主演: 奥列格·塔巴科夫 / 尤里·博加特廖夫 / 安德烈·波波夫 / 叶莲娜·索洛维 / 阿宛盖·里昂惕夫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语言: 俄语
上映日期: 1980-09-08
片长: 140分钟
又名: Oblomov

施托尔茨开始安排奥勃洛莫夫的早餐,他要求奥勃洛莫夫不能喝肉汤,必须进行减肥;要带他去参加各种会谈和宴会,让他接触社会上不同的人;他告诉奥勃洛莫夫:“也许不是社会不适合你,而是你自己做错了。”他甚至把一个会六国语言、上过两个大学、每天5点起床的金矿主当成奥勃洛莫夫的榜样。作为闯入者的施托尔茨已经完全没有了童年的生活影子,他的人生格言只有一句话:“要么现在去做,要么永远别做。”这是一种关于行动的选择题,而实际上,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他选择的是前者,他也要求奥勃洛莫夫立即去改变生活。

他制定了奥勃洛莫夫严格的用餐计划,他带着他去参加商务会谈,但实际上施托尔茨对奥勃洛莫夫的改变并没有真正让奥勃洛莫夫成为另外一个人,他在施托尔茨说话的时候,会坐在那里呼呼大睡,他去参加宴会,竟然会从另一个门偷偷跑出来,他趁施托尔茨不再又开始喝肉汤。奥勃洛莫夫根本没有打算改变自己,他希望在躺着的世界里摆脱困境,这是一种对现实的拒绝,而施托尔茨所代表的现实又让他彻底改变,实际上,两个人关系其实已经完全呈现出相异性:“我不想做那些事,我不想过社交生活,我和他们不一样。”这是奥勃洛莫夫的态度,他只想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对社交怀着恐惧的他就是沉迷在自己构筑的梦境中;而施托尔茨从一开始就想走向更为丰富的外部世界,当他父亲就给了他一匹马让他出去,当施托尔茨骑马准备离开时,父亲甚至没有为他送行,转身关上门是一种决然,所以从奥勃洛莫夫的农庄到莫斯科,再到欧洲其他国家,施托尔茨的世界就在父亲的一意孤行中被打开,而他自己也乐于融进这个变革的时代。

施托尔茨骂他是懦夫,奥勃洛莫夫说他是一个天才,两个人对彼此的定位其实都没有能说服对方。实际上,当奥勃洛莫夫从童年到成人,他都没有真正长大,躺着希望摆脱梦境,完全变成了施托尔茨所说的“奥勃洛莫夫病”,而这种病在电影原著的冈察洛夫小说中就是“奥博洛托夫性格”,这个俄罗斯文学世上的最后一个“多余人”,在冈察洛夫笔下就是一个不关心现实的寄生虫,是一个不敢面对变革的懦夫。但是当米哈尔科夫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却是同情多于批判。奥勃洛莫夫的确对现实、对他人充满了恐惧,这样一种存在反映的正是处在变革中的俄罗斯人的现状,奥勃洛莫夫身上有着浓厚的保守性,与现实格格不入只能让他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拉上窗帘。而施托尔茨代表的是另一种命运,他们积极向外,在欧洲世界里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个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俄国人,又从莫斯科走向巴黎、伦敦的人,在欧洲各种元素的组合中成为变革者。

《奥勃洛莫夫一生中的几天》电影海报

但是,是不是施托尔茨的命运是俄罗斯人必然要走的那条路?米哈尔科夫似乎并不持肯定态度,奥勃洛莫夫虽然不是一个行动派,甚至封闭了自己,但是在他身上却有着最为宝贵的精神,那就是纯粹。在成人世界里,奥勃洛莫夫总是闪现童年的那段时光,在那个无忧无虑的世界里,他拥抱着大自然,而母亲是他唯一的寄托,这是一种始终固守内心那片世界的写照,甚至他的奔跑本身就代表着对美好的追逐,而即使在彼得堡,会六国语言的金矿主不是他的榜样,来回于欧洲大陆生意越来越好的施托尔茨也不是他的目标,他的人生没有那道“要么现在去做,要么永远别做”的选择题,因为他想要的是不失去自我的存在,就像他对施托尔茨说的那样,门前的那棵树已经500年了,它只是生长只是落叶,而这种单一的过程也指向了未来,或者说,未来也是树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自我的定义,也正由于此,奥勃洛莫夫说自己的脑袋就像一个植物仓库,“什么都连不起来。”但是谁决定了这棵树必须和别的树连在一起?谁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必须是“马上做”?

奥勃洛莫夫的人生观当然不是积极的,他的颓废,他的逃避,以及他的懦弱,正是需要改变的,但是他身上却有着别人没有的那种东西,尤其在施托尔茨向外而融入欧洲的过程中,这种保持自我的精神反而显出其可贵性。施托尔茨终于没有让奥勃洛莫夫改变,只身前往巴黎的他也没有最终和答应了他的奥勃洛莫夫在伦敦汇合,如果这是奥勃洛莫夫对于“事业”的拒绝,那么他和奥尔加之间的爱情,则以另一种方式宣告了“失败”。“她真是个奇迹。”这是奥勃洛莫夫对奥尔加的评价,当在施托尔茨的介绍下认识,奥勃洛莫夫发现了她身上的另一种美,这是一种深刻、自然、坚强和善解人意的存在,在奥尔加的身上他感受到了一种寂静,一种平和:他取消了去伦敦的计划,他陪在奥尔加的身边,当奥尔加说凉亭前面的树挡住了视线,他甚至砍掉了那棵树;当然,他也对她说过“我爱你”,而奥尔加也回应了“我也爱你”——但是,在这个奇迹中,奥勃洛莫夫还是没有走向他的爱情。

他会用杯子接住那些飘落的雨,他会呆在凉亭一个晚上等待发生什么,他会给奥尔加写最后一封信,他所有的付出并没有让自己收获自信,当奥尔加说他像个孩子一样,既是赞美,也是讽刺,于是奥勃洛莫夫告诉自己的是:“她爱着的是施托尔茨。”暧昧的感情终于在这个最后的决定中变成了一种逝去,当施托尔茨从伦敦回来,他带来了一个怪异的自行车,这是英国“改革”的象征,但是在他们重新见面之后,当奥尔加骑上了自行车,当施托尔茨给她把控方向,只有奥勃洛莫夫一个人跟在后面,即使后来也追赶起来,但那是他完全把自己命名为多余人,他是这个变革时代的多余人,他是面向外部世界的多余人,他是爱情生活中的多余人。

“第二年奥尔加嫁给了施托尔茨。”而奥勃洛莫夫也结婚了,他给儿子取名安德烈;“人生没有什么诗意,七年之后奥勃洛莫夫逝世,施托尔茨夫妇收养了小安德烈。”在旁白的介绍中,奥勃洛莫夫也缺席了,他变成了一个再无现身的“他”,结婚、死亡,人生就这样终结了,而“奥勃洛莫夫一生中的几天”也成为一种片段。但是500年的树还在,那片绿色的大自然还在,奔跑的童年还在,或者那个米哈尔科夫眼中的俄罗斯也依然存在,它需要变革,需要融入,需要向外,但它更需要纯粹、自由、坚强、深刻,“如果脱离了那棵树,我真的就不见了。”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973]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