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第三次世界大战》:用绝望制造绝望
黑屏,不是寂静的黑屏,而是呼喊的黑屏,“救命啊!”“帮帮我们……”但是黑屏之中,呼喊没有回应,或者说呼喊只有呼喊本身,就像黑暗一样,这是死亡抵达的标志:在黑屏之前的最后一个镜头,扮演“希特勒”的沙基卜走进了餐厅,剧组人员正在用餐,他们并没有和他打招呼,选择最边上一个位置坐下的沙基卜没有说话,也没有用餐,他似乎正在等待着什么,而当他们呼喊,他们倒地,他们吐血,沙基卜正在等待的就是死亡的发生。
又名“片场风云”,片场风云如何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霍曼·塞耶迪无疑在电影和现实之间,现实和战争之间寻找共同点,引用马克·吐温、打在电影片头的话是:“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它总是惊人的相似。”当世界大战发生,第三次就是建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之上的,它和历史的相似性就是战争本身,而这种相似性也成为在片场中发生的现实:沙基卜是一个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和孩子的男人,他只身一人寻找工作,每天付出苦力得到的报酬是他维持生存的基本保证,这种生活让他处于贫困甚至流浪的边缘。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剧场从事苦力的他,在片场扮演囚犯的他,在那个扮演希特勒的演员患病之后,被副导演内达相中,毫无表演能力的他成为了“元首”,虽然生存环境没有本质上的改变,但是作为电影的主要演员,他至少拥有了相对固定的工作。
从一个“囚犯”变身为“元首”,这是沙基卜在电影中角色的改变,而这个角色在霍曼·塞耶迪的故事里天然具有了历史性,因为元首发起了战争,因为元首书写了历史,因为和元首有关的历史就是“世界大战”。但是这种和历史的连接本身就是很微弱的,沙基卜只是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不会讲德语的他也只是在“一二三”中张口,霍曼·塞耶迪在电影中引入了历史,又将故事呈现为和战争相似性的叙事,关键是沙基卜的命运凸显的就是一场战争。和战争相关的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冲突,战争必然是因为各种利益问题而引发的矛盾,矛盾升级便成为了冲突,当冲突再也无法用其他力量阻止,便可能引发战争;第二则是人性,无论是不公还是谎言,当它最后变成了人性的泯灭,那么也就具有了战争的形态;第三则是死亡,战争必然造成死亡,死亡是战争导致的悲剧,每个人在死亡面前都无能为力;第四,无论是什么样的战争,其实都没有正义可言,都是一种犯罪,而战争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死亡不是个体的死亡,不是简单的复仇和谋杀,而是一种杀戮,甚至是大规模的杀戮。
导演: 霍曼·塞耶迪 |
在片场中,德国纳粹在元首的指挥下,将冲突变成了战争,让战争变成了无人性的存在,战争又在大规模的杀戮中制造了死亡,那些被枪杀的囚犯,那些被关进毒气室的囚犯,都是战争在文本上的演绎,当沙基卜的仇恨不足以表现战争的真面目时,导演让他闭上眼睛,想象最爱的人被杀死,而且被切开,闭上眼睛的沙基卜睁开眼之后,朝着那些囚犯疯狂射击,这就是从文本变成现实的一种真实演绎。所以在电影重现历史和片场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微弱关系之外,霍曼·塞耶迪将沙基卜的个人命运完全变成了和电影所再现的战争一样,是不可阻止的冲突,是泯灭人性的罪恶,是大规模杀戮导致的死亡。
沙基卜没有生活保障,生活在最底层,这是他的现实,但是这不是全部,当他的妻子和孩子在地震中死亡,他当时并不在现场,但是家人却认为他“逃跑”了,所以妻子的哥哥禁止他去看望自己家人的墓地,甚至无法回家,这是属于他的另一个现实。无法回家的沙基卜住在火车时常经过的破旧屋子里,他和聋哑妓女拉丹曾经住在一起,而朋友对他的告诫是:这事决不能让本地人知道,否则会引来灾祸,这是沙基卜的第三个现实。但是很明显,他和拉丹之间产生了某种情感,这也是他希望找到归宿的一种表现,而拉丹本身也构成对沙基卜来说是一种旋涡的存在,拉丹是被法希德养大的,他从她身上收取钱财,当沙基卜把自己的收入给了拉丹,他不知道其中一部分是被法希德拿去了,所以他对所谓家的向往是“不合法”的,更可能生活在一种谎言里。
这就是展现在沙基卜面前,也将沙基卜卷入其中无法自拔的现实,当那一天拉丹匆匆跑来要和沙基卜在一起,战争的导火索就这样被点燃了。一方面沙基卜对片场的制片诺斯拉蒂说起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地震中丧生,一个陌生女人的到来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怀疑,就像朋友告诫他的,没有结婚和女人睡觉会有想象不到的后果,所以当拉丹找到他,他担心拉丹被发现,但是他又不能将拉丹抛弃,而拉丹和他在一起也说出了自己对于生活的向往,那就是住好的房子,并和他生下可爱的孩子,在雾气弥漫的车窗玻璃上,拉丹画出了房子的形状,沙基卜用手轻轻一抹,此时外面出现的就是在片场中作为布景的“红房子”,比起沙基卜曾经住过的“毒气室”旁边阴暗潮湿的房子,这里显然是“豪华”的住宅,但是就像车窗玻璃上的房子符号一样,它也是一种虚构,最后被剧场安排爆炸并烧毁,就是这种虚构的结局。另一方面,拉丹无法摆脱法希德和拉西姆的纠缠,尽管拉丹后来告诉沙基卜他们给下药是假的,但是拉丹的确时常收到他们的威胁,当拉丹找到沙基卜,他便卷入了更深的漩涡,拉希德甚至找上门来,沙基卜只好答应给他们钱,这样拉丹才能留下,但是法希德提出的是1亿的高额钱财,沙基卜根本无法筹到钱。
《第三次世界大战》电影海报
一方面和另一方面的现实,终于让沙基卜慢慢滑下了战争的深渊,起先这是他无法解决的矛盾,为了留下拉丹,他必须去筹钱,必须让拉丹藏身,他谎称自己的母亲生病,威胁剧组自己要离开,诺斯拉蒂才答应他先借给他2000万,但是法希德拿到两千万后要让他第二天给他剩下的八千万,这让沙基卜走投无路。矛盾不足以毁灭沙基卜的希望,但是之后矛盾变成了冲突,当他将钱交给法希德返回剧组的时候,看到拉丹藏身在地下室的红房子被剧组炸毁了,熊熊大火还在燃烧,他预感到了不妙,给拉丹打的电话也处在忙音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沙基卜选择了自杀,但是割腕却被剧组救了下来,于是他告诉了诺斯拉蒂有人还在房子里,歇斯底里的他要求诺斯拉蒂马上找失踪的拉丹,诺斯拉蒂答应和他一起寻找,但是第二天沙基卜却发现挖掘机在清理现场,诺斯拉蒂根本没有寻找失踪的拉丹。于是冲突发生了,愤怒的沙基卜开始走揍打诺斯拉蒂,而诺斯拉蒂以及剧组其他人用棍子、砖头反而将沙基卜打得遍体鳞伤,沙基卜倒在泥水里,身上流血,但是诺斯拉蒂还不罢休,不但不去找拉丹,而且还威胁他如果不拍戏就要让他赔偿所有的损失,之后甚至欺骗他拉丹已经回到了法希德那里。
矛盾上升成了冲突,对于沙基卜来说,已经被逼到了绝境,但是他还尚存一丝希望,认为拉丹可能真的没有死,直到群众演员在瓦砾堆里发现了一枚手镯,而这正是拉丹曾经戴在手上的手镯,这时的沙基卜已经知道了真相,拉丹的死再也没有任何可能,他在埋葬了手镯就像埋葬了拉丹之后,开始了自己的报复之路。显然,在只有内达还有一丝人性的情况下,其他人都成了他报复的对象,在这样的报复里,唯一的手段就是以暴制暴,这是用绝望制造绝望的极端行为,对于沙基卜来说,人生已经没有了任何希望,陷入绝望的他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这就导致了战争的爆发。而在这场战争中,沙基卜显然自己也走向了人性的泯灭,他从朋友贾瓦德那里偷来了毒药,当和此事根本无关的贾瓦德找到他,沙基卜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在那个车厢里将贾瓦德杀死,而此时他身穿的正是元首的制服。贾瓦德没有参与此事,却变成了他复仇的牺牲品,沙基卜已经成为了战争的发动者和罪恶的实施者,而当他将偷来的毒药放入了食物中,剧组人员最后在他的见证下死去,很多人也和贾瓦德一样是无辜者,但是沙基卜制造了大规模的杀戮,已经不管谁是无辜者谁是参与者,于是对暴力的反抗变成了另一场暴力,对罪恶的报复变成了另一场报复,对绝望的反击变成了另一种绝望,“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历史的重演,是现实的再现,是不再能避免的悲剧。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