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今日,最后的文本

20181228.png

仿佛停滞在那里了,袁哲生的《猴子·罗汉池》被最后编号入库,已经过去了近半个月,在2018年所剩不多的日子里,这似乎就是最后的购书仪式。2018年九品书库的79本图书,整整一年的书单比以往年份都要单薄,和即将完成125本图书阅读形成反差的是,无论是支出金额还是购书数目,都以下跌的方式呈现——本来想形式一下凑到80本,但最终在随意的浏览中,还是最后放弃了。

数字或者也只是一个数字。但是那些书却还是摆放在了我的面前,免费的,用以学习的——从私人性质过渡到了工作层面,犹豫着是不是应该归入九品书库。书不是我想要的,既没有收藏的必要,也缺少阅读的欲望,但是退一步而言,里面还是有一些知识,一些历史,以及一些可能的智慧。《中国1945》在评述过去,《未来简史》在思考未来,《曾国藩家书》在传递人生,即使那本原来的书名“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被营销式地翻译成为《今日简史》,或者也能从中发现一点关于当下人类命运抉择。

罢了罢了,还是填充2018年这份书单吧,至少看上去会稍微丰厚一点,至少还活在当下。但,真的不入眼的那两本也便旁落在他处,可能会打开,但绝不会叫阅读。

中国1945 【美】理查德·伯恩斯坦 著 季大方 翻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4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之年,也是中国国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的一年。对日作战的胜利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最终的和平,内战的阴影开始在中国上空笼罩,原本就复杂的国共两党关系更因美国和苏联的介入而增加了更多变数。理查德·伯恩斯坦描述了这个美国与中国关系的转折之年,同时讨论了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面对复杂的中国时局美国的政策抉择:与共产党人合作能避免中国一边倒向苏联,或者给予蒋介石政府更多支持就能够避免其垮台并能建立一个亲美国的中国政府进而可以避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理查德·伯恩斯坦认为,无论当时美国采取怎样的政策,都不可能根本改变历史的走向,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绝不是美国政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拥有巨大但并非无限的实力的美国从来就没有对中国实施决定性的控制。

曾国藩家书 [清]曾国藩 著 李鸿章校勘 江西人民出版社
曾国藩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最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2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内容小到家庭生计,大到治国带兵,涵盖修身、为官、处世、教子、养生等方方面面,极为广博,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家书读来平平淡淡,背后却蕴育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真实折射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本书严格按照信件书写时间排列,完整呈现了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和思想精髓,文中还插入一些曾国藩在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和信件手稿。

未来简史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著 林俊宏 翻译 中信出版社
“一切都是数据处理。如果把每个人都想象成一个处理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流,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整个人类历史,就是给这个系统增加效率的历史。”在《未来简史》中,尤瓦尔·赫拉利提出了人类未来面临的三大议题,认为人类将迎来第二次认知革命,在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

今日简史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著 林俊宏 翻译 中信出版社
《今日简史》将目光聚焦到当下,直面今天关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问题和挑战。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智人之所以能够崛起成为地球的主宰者,主要原因在于其具备了虚构故事的能力。然而,在当前这样一个分化的世界,我们对旧故事已失去信心,对新故事亦远未达成共识,尤瓦尔·赫拉利提出,当前人类社会中的“国家”这一身份认同已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全球性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但是,当数据巨头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当“在线”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能否建立起一个维护人类自由和平等的全球社群?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926]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