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下一个素熙》:从个案到普遍性悲剧

20240118.png

从“这一个素煕”到“下一个素熙”,承续性的结构就是让素煕成为“素煕们”的一种代称,就是让素煕的个体性悲剧变成体制性问题,所以有一个对剧情大胆延伸的想法:警官吴宥真是不是应该成为“下一个素熙”:她从调查素煕的死亡开始,不断深入,最后看到了这个社会吃人的一面,素煕的悲剧似乎在她的生活中也变成了一种投影:一方面她也遭遇了误解、威胁和上司的压迫,另一方面,她也“重走”了素煕的老路:在饭店里要了和素煕一样的两瓶啤酒,看到一束阳光同样照到了自己的鞋子上,也和素煕一样从那条路走到了湖边……如果最后一个镜头吴宥真慢慢靠近湖边之后,消失在画面中,空镜头留下的悬念是不是更好地阐释了“下一个素熙”将成为一种必然?

但是这样的镜头还是没有出现,或者导演郑朱莉安排吴宥真出场就是为了揭示素煕悲剧的内在因素,所以她不会是下一个素煕,她是“下一个素熙”悲剧性命运的可能解救者,在这个意义上,一部电影被分割成双主角的结构,就是将素煕的个案变成更具普遍性的体制性问题和社会性存在。但是两部分的视角变化,不同的故事演绎,的确产生了某种隔阂感,一个是呈现出的是结果,一个是在探究原因并还原真相,两者真的必须要在完全独立的状态下完成?警官吴宥真真的不能成为“下一个素熙”?那个空镜头留下的思考真的没有必要?

的确,电影的前一部分更多是在讲述作为一个女孩的经历,这是“素煕”的生活,为“素煕们”的存在揭开了冰山一角。素煕喜欢跳舞,是学校舞蹈队的元老,这是青春的一种写照;将要毕业的素煕面临人生的选择,虽然只是一份韩国通信公司的实习岗位,但是她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因为她会由此成为“行政女职员”;她工作勤奋,要求上进,自己所在的小组从排名最后到成为第一,她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在面对客户的蛮狠态度和谩骂口气,她也磨砺自己,按照岗位要求友好解答,将自己的怒火压抑住……这些都是素煕作为个体的独特性,而且,在素煕悲剧发生的过程中,郑朱莉也完全将素煕放在一个普通女生的位置上,比如她的父母对她学习和生活的关心并不够,父亲只知道她天天加班很累,却不知情她所受到的委屈,母亲也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喜欢跳舞,甚至当被停职的第一天,素煕和好友高俊熙出去喝酒,在大雪天割伤了自己的手腕,被送往医院后素煕对父母说了一句:“我想离职。”但是父母并未对她的这一想法有过回应。

导演: 郑朱莉
编剧: 郑朱莉
主演: 金时恩 / 裴斗娜 / 崔熙真 / 宋永世 / 金宇谦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22-05-25
片长: 134分钟
又名: 阴影下的她(台) / Next Sohee / About Kim Sohee

素煕一步步走向死亡,也有其性格的因素,在好友进行直播的时候,旁边的男生嘲笑她们,素煕二话不说就过去反击他们,这就表现了她对于自己利益的维护;在接到顾客电话时,顾客挑逗她,素煕就骂他是“疯子”,那人在电话中威胁她,也对公司造成了影响;当素煕得知实习生的薪水要延期发放,就是怕他们离职,对此素煕十分生气,她在接待顾客电话时主动让他们解约,而不是按照操作手册利用优惠拉住他们,这招到了新组长的怒斥,并拔掉了她的耳麦,在素煕质问为什么不按时发放薪水时,新组长还嘲笑她只认得钱,素煕又是二话不说朝组长打了过去,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她被停薪三天,在这最压抑的三天里,素煕最终走上了绝路。

新组长在吴宥真调查此案的时候,就说到素煕的家庭不好,她的心理也不健康,素煕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往往会爆发脾气,一言不合还会动手,这的确是素煕的性格使然,这样的性格也是她走上绝路的一个原因。而且素煕最后选择自杀,也存在着一些偶然因素,比如当同学看到天气寒冷的时候她还穿着拖鞋,就是一种不正常,他本来想要送素煕回家,但是还是作罢了;素煕生前最后一个电话打给朴泰俊,曾经的街舞高手,现在则是在韩兴水泥厂实习,素煕的这个电话打通后,她听到的是嘈杂的声音,所以就搁掉了,而朴泰俊最后也没有回过来,更不知道素煕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或者还有素煕要了两瓶啤酒的饭店,老板娘在吴宥真调查的时候,也说起当初应该和她打个招呼,或者说几句话就能让素煕改变计划……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也都没有让素煕产生了对这个世界的依恋,她终于走向了那片宁静的湖,在雪花飘飞的时候葬送了属于自己的青春。

《下一个素熙》电影海报

素煕的悲剧有其个体的原因,素煕的自杀存在着一些偶然性,这些都构成了郑朱莉对“素煕”故事的演绎维度,在这里所突出的是一种个体性。但是素煕的死又不是偶然的,当吴宥真介入到案件的调查中,个体性悲剧就变成了一种普遍性存在:首先是那家公司,他们以绩效为第一,千方百计追求业绩,导致员工之间的竞争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组长李俊浩的自杀就是这种恶性循环的极端体现,而他自杀之后,公司还封锁了消息,李俊浩的举报信也石沉大海,而且在他死后,公司禁止员工去奔丧,还必须签订承诺书封口。素煕亲眼目睹了在车上自杀身亡的李俊浩,违反公司规定去奔丧,还是最后一个无奈签下封口承诺书的人,也就是从李俊浩自杀之后,素煕对这份工作、这个公司都有了看法。公司之外,就是学校,学校创造了机会让学生们实习,他们并不是单纯为了学生们寻找工作锻炼自己,而是有毕业考核,当素煕的业绩不佳影响小组排名,班主任找她谈话,说这是学校教学的一部分,让她不要影响学弟学妹们下一年的安排,还告诉素煕:“全世界所有工作都一样。”还有对学校进行考核的教育厅,他们也是以数字为衡量标准,从来不管学生在公司里受到的非人待遇……从公司到学校,再到教育厅,各种所谓的指标、业绩,成为压在素煕身上的那根稻草,在这个几乎窒息的世界里,素煕最后走向绝路,也成为了一种必然。

所以在电影的后半部分,吴宥真通过对公司、学校和教育厅的调查,揭开了素煕悲剧的原因,也将故事从素煕走向了“素煕们”,当素煕的死亡变成一种复数的悲剧,在难以逃离的社会重要下,“下一个素熙”就会成为必然。但是从素煕到吴宥真,视角的转变将一部电影割裂开来,其中的有机性被生生解构掉了,而且吴宥真对案件深层原因的揭露也仅仅是在对素煕悲剧的还原上,除了问题被普遍化之外,这样的视角真的没必要完全独立在素煕的故事之外。其实,“下一个素熙”完全可以隐喻在吴宥真身上,她也遭遇了不公,也被人举报,也被上司威胁,“过度调查”成为一种重压,也正是在这样的重压下,她敢于对抗上司,“我要调查”成为她坚持自我的表达,同样面对不顾学生死活的学校学监,她也是出手打了他,而且还在教育厅的学监面前痛斥他们的不作为——吴宥真是不是就是素煕?所以如果能够将两部分结合起来,通过吴宥真的介入,返回到素煕个体的悲剧的还原,再揭示了普遍性社会问题,那么“下一个素熙”就会变得更加自然,当然,如果最后以空镜头结尾,保留悬念也意味着“下一个素熙”更是一种悲剧的重复。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803]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