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7《智利之战1》:他见证了自己的死亡

20250307-0.png

“智利之战”是指1973年在美国支持下的反对派推翻民选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为首的政府,从选举到发生政变,历时6个月时间,而它的真正标志就是1973年9月11日拉莫尼达宫发生的爆炸——作为三部曲的第一部,帕特里西奥·古斯曼的第一个镜头就是爆炸声传来的拉莫尼达宫,而以“中产阶级的建立”为片名,实际上是以回溯的方式挖掘美国支持下的反对派如何利用“中产阶级”群体来挑拨国内矛盾、制造纷争甚至暗杀工人,从而引发“内战”的经过。

在爆炸案发生的六个月前,即3月4日,是智利的选举日,选举分成两大阵营,右派是基督民主党为代表的反对派,而1970年上台执政的阿连德代表的是左派,在选举之前,帕特里西奥·古斯曼作为智利13频道的记者,采访了民众。可以说,在对民众的采访中,帕特里西奥·古斯曼几乎是中立的,不管是反对派的支持者还是阿连德的拥趸,都在他的镜头前谈及了自己的投票意向。反对派的支持者认为,现在的政府存在着腐败,所以,“我们必须重建智利。”并且将矛头对准了总统阿连德,而阿连德的支持者认为这几年智利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一位退休老人说以前政府不关心我们,现在有了退休金,“他为社会主义带来了福音。”他们当然畅想着智利拥有更美好的明天。除了支持者和反对者之外,帕特里西奥·古斯曼的镜头还对准了中立的人士,“我是无党派。”还有人认为,“无论谁胜出,我们都面临很多问题。”

但是从选举日开始,这种平和的气氛被改变了,起先反对党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选举的胜利,但是最后的统计结果阿连德政府获胜,于是他们开始利用在国会中的优势寻找事端:在发现了黑市囤货和交易现象之后,他们向政府施压,直接要求商业部长米亚斯下台,继而要求政府的所有部长都下台,而且政府推进改革、促进生产的相关法规没有获得通过;在议会抵制之后,反对党在美国支持下开始出现激进分子,继而发动了学生暴动,接着扩展到了工人队伍中,而所谓的示威游行就是反对派“雇佣者组织的示威”。从这里开始,帕特里西奥·古斯曼的态度也慢慢明晰起来,他认为反对派的目的就是在美国支持下挑起事端,他把那些在街上焚烧的激进分子称为“法西斯主义者”,并明确表示他们就是美国培养起来的,包括工人、学生、交通部分和军人,示威游行也变成了“暴动”,4月,在国内交通面临瘫痪的情况下,政府支持者发起“爱国复苏运动”,呼吁回到自己岗位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但是支持者在经过基督民主党大楼的时候,遭到反对派的伏击,1人当场死亡6人受伤。

导演: 帕特里西奥·古斯曼
编剧: Jose Bartolome / 佩卓・查斯克 / Federico Elton / 胡里奥·加西亚·埃斯皮诺萨 / 帕特里西奥·古斯曼
主演: Abilio Fernández / 萨尔瓦多·吉列尔莫·阿连德·戈森斯
类型: 纪录片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智利 / 古巴
语言: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1975-03-18
片长: 97分钟
又名: The Battle of Chile: Part 1

这一事件引发了支持者的示威,在死者的灵车经过时,大家口中喊着死难者的名字,其他人都变成了他,回答着“在!”而且他们喊出了口号:“谁杀了他?是‘木乃伊们’!”但是反对派也将事态扩大,组织了全国性的大罢工,他们高喊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他们声称这和政治无关,“这里没有政客。”而在全国最大的铜矿,反对派而和政府的支持者在演讲中针锋相对,很多工人呼吁大家重回岗位,之后阿连德发表讲话让大家尽快恢复生产,在各方的努力下,返岗的工人数量开始增加,很多人组成了群众义勇军,而警察面对反对派时也选择了克制和容忍,以维持秩序。一切正向好的方向发展,6月阿连德宣誓就职,在就职演讲中,阿连德说:“智利有史以来从未有过这么斗志旺盛、这么难以忘怀的人民,我们感到我们正在创造历史,这使得我们向着社会主义积极迈进。”

从选举到阿连德就职,前后共经历了76天,这场冲突造成国家损失数百万美元。但是这绝不是最后的胜利,反对派抓住了最后的机会,6月29日早上,第二装甲团袭击了拉莫尼达宫,而这也成为了政变从秘密走向公开的开始:帕特里西奥·古斯曼一直通过镜头记录这场持续了76天的冲突,从公众游行到工会会议,从国会到铜矿,历史被记录下来,它构成了真实的档案,而当这份档案在一颗子弹的袭击中走向死亡,它却成为一种证据。第三装甲团无疑已经成为了反对派的工具,在拉莫尼达宫“清场”的时候,一名士兵转过身后看见了什么,然后举起了枪,子弹射向的不是别人,是阿根廷摄影师李奥纳多·汉里克森,他是帕特里西奥·古斯曼的合作者,子弹打中了汉里克森,随着镜头的摇晃,汉里克森死在了这名军人的手上。“这是他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他自己的死亡,也记录了政变前智利军队的真面目……”

虽然是一名军人开枪,虽然是一个兵团反政府,虽然是一名记者死亡,但是在照片最后定格的“见证”中,在记录成为一场死亡的时候,3个月后的政变已经无法避免,“智利之战”也将拉开血腥的一幕:9月11日,阿连德政府被最终推翻。而作为“智利之战”的记录者,帕特里西奥·古斯曼也因这场政变改变了命运,阿连德政府被推翻后,32岁的帕特里西奥·古斯曼逃到了古巴,他将见证的这些影像资料制作了“智利之战”的三部曲,向世界公开了智利在极端政治思潮下的这段历史,那个“见证了自己死亡”的镜头之所以成为经典镜头,也正是它隐喻了智利这场生死之战。

《智利之战1》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245]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