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小螺号》:我为祖国献石油
在国庆献礼的文革电影中,《小螺号》显得有些不同:时长只有67分钟,是电影中的“中篇小说”;影像是黑白的,在其他电影都选择彩色胶片拍摄,刘欣为什么选择黑白?故事的主角既不是工农兵主力,也不像《春苗》《红雨》中茁壮成长的年轻人,而是有些边缘的“红小兵”;而故事所讲述的海岛石油勘探,也是和农村、工厂、军队截然不同的场域……这些都是使得电影“独树一帜”,但这些也都是外在的呈现,内核上来说,依然没有脱离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总路线,也无法背离和各类敌人战斗的叙事模式。
海龙、小明、海妹都是生活在小岛上的红小兵,他们在完成学校作业的同时,也投身到社会的熔炉中,“学雷锋小组”就是从校内向社会辐射的组织,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保卫祖国”。在这里赋予他们使命的有两点,一是钻井队正在这里进行石油勘探,石油对于新中国的建设来说举足轻重,所以这是重要的能源,当钻井队在这里竖起高大的井架,小将们激动万分,当五星红旗在井架上高高飘扬,他们更是满怀热情,海龙就立志像李叔叔一样成为石油工人,“一颗红心一双手,我为祖国献石油”。但是也正是石油的特殊地位,必然会有敌人搞破坏,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在了他们身上,海龙具有极强的警惕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当然也十分勇敢,所以电影的主要故事就是海龙和“敌人”进行的斗争。
导演: 刘欣 |
在这部只有67分钟的电影中,故事无法在更大空间中展开,所以“敌人”也是单一的,他们的目的就是窃取石油勘探的情报,“爬上岸”的石水波是敌人,代号2108的他深夜找到了在搬运站的容阿六,然后给阿六下达了“表姐夫”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石水波给了他用来照相开采图纸的打火机,当发现石油就炸掉油井的炸药,而阿六也提供给他从海妹手里骗来含有地层标本的化石。石水波和容阿六就是电影中的敌人,当容阿六开始行动,就被海龙发现,最终在“鲨鱼嘴”附近海域找到了潜水设备,海龙和小顺更是斗智斗勇,海龙爬上树吹起了小螺号,解放军最终抓获了敌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电影中,矛盾就表现为红小兵和特务之间的斗争,这当然也是一种阶级斗争,引用毛主席的话就是,既要与天斗、与地斗,还要与阶级敌人斗,但是和同期上映的许多文革电影一样,最大的问题除了口号式叙事之外,就是“敌人”身份的不变性,也就是说在旧社会他们是站在人民对面的敌人,到了新社会这种坏的本质不会被改变,容阿六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以前成分有问题,解放后从外地迁来,在小岛上给他安排在搬运站,但是这个坏人的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新时代更是成为了人民的敌人。与容阿六不变的身份一样,在革命中成长起来的红小兵也必然是从出生就有了革命的基因,又红又专是他们的身份标志,也是他们成为革命中流砥柱的要求,于是在敌我对立明显的故事里,阶级敌人露出了真面目,而革命小将则经历了成长的洗礼,“保卫海岛,建设海岛,长大要成当工农兵……”
《小螺号》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