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红雨》:我们都是革命向阳花

20250731-0.png

写影·1975”进入到对1975年10月上映电影的观影,感受到了一种“井喷”:除了《警察故事》和《第四阶段》是国外电影之外,在10月1日上映的内地电影就有《春苗》《第二个春天》《红雨》《小螺号》《长城新曲》《战船台》等6部电影,在10月1日集体上映,这也是在国庆向祖国献礼的忠诚表现。但是,观影中的一个强烈感受是:谢晋、颜碧丽和梁廷铎联合导演, 赵志强、杨时文、曹雷联合编剧的《春苗》,和崔嵬导演、根据杨啸同名小说改编的《红雨》,为什么如此想像?

两部电影都是讲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赤脚医生的故事,春苗和红雨都是贫下中农出身,他们选择成为赤脚医生也是为了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在成为赤脚医生的道路上,都进行了斗争,最大的敌人就是那些修正主义反革命分子;而背起“为人民服务”药箱的赤脚医生所学习的就是传统中医,其中针灸就是行医的主要工具;在扎针行医的过程中,百姓普遍都有疑问,最后他们都通过自己努力治病救人消除了他们的疑虑;而面对疑难杂症,他们也都选择了向老中医取经;反革命分子的反扑中,所选择的方法都是在中药里下毒;最后在阶级斗争中,贫下中农取得了胜利,修正主义者露出了尾巴,最后,“春苗”在祖国的大地上茁壮成长,“红雨”则给千家万户带来了福音。

当红雨终于获准参加县医院组织的赤脚医生训练班,当石匠爷回忆旧社会自己的孩子因为地主的“保和堂”延误而失去了生命,当第一课成为“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阶级斗争动员会,另一个戏谑式的问题是:是不是“春雨”就在培训班上?是不是和红雨就是同学?当然,这两部电影也有不同:《春苗》故事发生在江南,而《红雨》则发生在太行山区;《春苗》的主角是女性,《红雨》则是刚满16岁的男孩;《春苗》在揭露敌人时依靠的更多的群众的力量,《红雨》则是在夜晚回乡时遭遇拿刀的孙天福,在搏斗中将其打下水并最后揭露了他的阴谋……而这也许是和《春苗》最大的不同:春苗作为贫下中农,作为赤脚医生的代表,她所面对的敌人更为强大,也更成系统,卫生院的医生、院长以及从未现身的“梁局长”就是阶级敌人,除了他们还包括在村里骗取钱财的巫医,这些人所组成的阶级敌人阵营强大,春苗作为一个女孩,敢于斗争,并最终战胜了敌人。而在《红雨》中,阶级矛盾发展为阶级斗争始终在村里,始终是在旧社会经营药铺现在行医的孙天福,所以电影的叙事相对紧凑,矛盾也相对集中,最后取得胜利也顺理成章。

导演: 崔嵬
编剧: 杨啸
主演: 曹秀山 / 温刚 / 巨国玺 / 邵万林 / 田成仁
类型: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75-10-01
片长: 112 分钟

但是这也许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叙事的简约化带来故事的扁平化。一方面,孙天福在旧社会经营药铺,和地主狼狈为奸,是石匠爷的孩子夭折的罪魁祸首,但是在解放后,孙天福的主要问题是乱行医,那么从旧社会到新社会,他为什么没有受到改造?村长二槐对他有警惕,也在他面前要让他改邪归正,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要让他走上正路,但是为什么他还一意孤行?更重要的是,电影中的阶级斗争是贫下中农和修正主义者的斗争,但是孙天福算不算所谓的修正主义者?在这里明显有一种斗争扩大化的倾向,因为孙天福之所以成为阶级敌人,之所以要对他进行阶级斗争,是因为他有占有农村医疗资源的阴谋,“他要和我们争夺这一真谛,这就是阶级斗争。”这就是对孙天福的真正定性,而电影中对修正主义的批判只是在石匠爷口中所说的“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

且不管这些和那个时代相关的政治叙事,在这部电影中正因为一切都是对政治的简单图解,造成了电影本身叙事的缺位,“红雨”只有16岁,并不符合赤脚医生的年龄要求,当二槐拒绝他的申请,他就想起了毛主席的话:‘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于是他对小顺说:“虽说我还不到青年,可我就要到16岁了,现在太阳已经冒红,他就要升起来,谁也挡不住的。”这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状态,而这也符合他作为“红雨”的存在:始终穿着一身红衣服,背着写有红字的“为人民服务”药箱,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成为了又红又专的赤脚医生,而他为贫下中农看病也就成为了为群众下起“红雨”的福音。诸多的“红”构成了红雨本身作为政治符号的存在,所以在电影中,红雨动不动就抽离叙事话语,背起了毛泽东语录,而且几乎都是第一个喊出“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口号的。

《春苗》和《红雨》这两部电影有诸多的不同,但更多是相同,“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呐,一颗红心暖千家,暖千家……”所以在这种具有太多相似性上的另一个疑问是:是不是有谁“借鉴”谁的可能?但是两部电影有不同的创作班子,有不同的摄制人员,而且都是在10月1日这天全国公映,这种借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这只能意味着一个事实: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在相同的创作要求中,在相似的故事题材里,相似性的背后是电影创作的单一性,甚至是思维的固定化,这难道不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没有更多的创作主动性,因为我们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沐浴同样阳光的革命向阳花。

《红雨》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116]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