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汽车工人争上游》:革命和生产两手抓
豆瓣上关于这部纪录片的资料奇少,只有类型为纪录片、制片国家/地区为中国大陆、语言为汉语普通话三项,没有导演,没有时长,也没有上映时间,只好求助于Kimi搜索全网才汇聚了这部纪录片更多的背景信息:该片是新闻简报式记录短片,由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用于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胜利油田》《飞跃的上海工业》《大寨花开万里香》《红旗渠畔展新图》等纪录片构成系列,作为“祖国新貌”系列,通常在电影院放映正片前播放。
类型: 纪录片 |
《汽车工人争上游》,作为一部政治宣传片,反映了当时中国汽车工业领域工人阶级开展劳动竞赛和力争上游的精神,纪录片开篇的介绍就是电影的主题:“北京汽车制造厂经过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全厂职工团结战斗、朝气蓬勃,到处呈现出一派抓革命、促生产的生动景象。”革命和生产相互促进,但是革命永远处在“挂帅”的位置,纪录片通过该厂的“七姐妹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为例,七名1971年进厂的女工人是活跃的主要力量,她们组建的“七姐妹”学习小组在政治学习中卓有成效,一个惊人的数字就是:她们撰写了1万多字批判《女儿经》的文章,7万多字关于太平天国时期女子与传统斗争的文章。而在全厂,一共有260个类似的政治理论学习小组,参加人数达到2298人,占了全厂工人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些能文能武的工人自豪地说:“拿起榔头能做工,提起笔来能批修。”
政治理论学习是干革命的前提,是武装大脑的举措,而之后纪录片介绍的技术革新则回归到工厂的日常叙事,他们发挥“大庆精神”,通过“三结合”技术猛攻难关,在设计、焊接、组装等方面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在原声讲述技术革新的过程之后,纪录片还是通过数字来表现取得的成就:汽车生产量比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增长了32.7倍,超过原设计能力两倍,而最近他们还研制成功了“北京牌”小轿车,当投产的轿车从流水线上下来,成队列行驶在路上,传来的是更振奋人心的声音:“我们向着新的胜利奋勇前进!”
《汽车工人争上游》纪录片片头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