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30 遥望保俶塔

        自正月“烟雨六和塔”到清明“论雷锋塔的再到掉”,以至今日登宝石山、爬葛岭、过初阳台,儿子年初提出的“杭州三塔”之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算是游历完毕了。
        保俶塔,顾名思义,就是保护俶,即钱弘俶,据传系北宋初年开宝年间(968-976年),吴越国国王钱弘俶被宋太祖赵匡胤召往汴京时,他的母舅吴延爽发愿建造九级宝塔,祈祝钱弘俶平安归来。按照此说,此塔当为吴越国纳图归宋的明证。历史意义不同一般,与西湖上另一座充满儿女情长的雷锋塔不同,这看起来颇为小巧玲珑的砖塔见证了一段重要的历史,而就是因为钱弘俶的纳土归宋,才能使钱王建设的富庶江南得以不遭受战争,才能得以继续发展,才能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奠基。
 
         儿子对这些当然不想去知道,在他的脑子中,六和塔、雷锋塔都有能进入塔身的权利,而我们告知保俶塔和另外两座塔不一样,是不能登攀上去的。儿子显然有些不理解。保俶塔作为实心砖塔,不能登攀,也就是说其象征意义应该大于其他意义。
        我们从松木场那边上山,宝石山我似乎是第一次爬,山上的树木浓密得很,三三两两的登攀者惬意而行,鸟鸣其中,是装在笼中的一些画眉类。整个山岭还是有点脱俗于都市的,看起来颇有些江南丝竹的韵味。台阶而上,过竹林,便是初阳台和葛岭之路,向东而行,柳暗花明,耳闻吊嗓子的游人,再上去,几折之后,便是巨石堵塞的道路,从石头下低头穿过,豁然开朗。
        向南望,是盈盈西湖,断桥、白堤、孤山,刚笼罩在浓雾中的西湖已经有些阳光的照耀了,迷蒙中有一种含羞的美。
        儿子显然还是直奔主题的,东面,看到了保俶塔,便一起越过去。保俶塔显然是有些距离的,而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丹霞地貌的巨石,道路很不平坦,关键是两旁还有些沟壑,儿子开始退缩了,他说不想去了,我说我抱你,儿子一下子铁了心:不过去了!
         就这样,在距离保俶塔近100米的地方,我们仅用遥望便完成了与保俶塔的对话,这个距离,在空间上只有几块巨石,而在时间上,是1000多年的历史,时空都在另一个历史中。我们退出,返回,像不便打搅一位美人一样告别这树,这山和这塔。

儿子还是有些怯怯

        在游历的这三塔中,保俶塔是唯一不卖门票、全开放的景点,但也是我们唯一没有真正抵达的景点。沿着宝塔山,很多东西还都是原生态的,像极了我家乡的那些雅致小山,甚至连山上还有未摘除的野草莓和正在生长的毛笋,一派生机无限。因为原生态,因为未进行过度开发,所以攀爬到保俶塔近处还存在一定危险,而这种危险却让保俶塔这位美人露出更多的野性。这倒是我所喜欢的,想想六和塔和雷锋塔,所有东西为人而设景,变了味道,浏览而不能细细品味。
         所以,还是觉得保俶塔不容易,屹立在西湖边,视觉上的美感之外是在用一种原生态的坚持,呼唤历史的回归。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657]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