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海角擒凶》:因为在自由女神下
中文翻译的片名“海角擒凶”标注了“海角”的现场,标注了“擒凶”的故事,但是不管是“海角”还是“擒凶”都是一种模糊表述;英文原名“Saboteur”指向的是“破坏分子”,原来的电影名字是“Sabotage”,但为了区别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936年拍摄的电影《阴谋破坏》,所以改名突出了“人物”标签,但这一名称一样是含混的——其实,最能反映电影主题的就是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它是美国的象征,是自由的符号,最后一场追击和拯救的戏就发生在自由女神的那个火炬上,当被冤枉的巴利监尼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福礼,当破坏分子的福利最后时刻醒悟,“我会替你澄清”,电影就已经完成了女神像所指向的“自由”,即使抓住的衣袖断裂,即使“破坏分子”最终坠亡,希区柯克也完成对“政治正确”的阐述。
这是一部非希区柯克的希区柯克电影,最后的刺激其实就是对“麦格芬”的彻底解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破坏分子会得到应有的下场,巴利监尼的拯救在悬疑层面失去了意义,如果颠倒过来,让巴利监尼悬挂在女神像光滑的火炬表面,面临坠亡的危险,那也许更符合希区柯克的风格。但是希区柯克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破坏了自己的叙事风格?因为这不是希区柯克自由发挥的作品。从电影打出字幕开始,背景就是标志性的希区柯克影像,礼帽男子从右侧走向屏幕中心,剪影越来越近,但是面目永远在看不见的背后,这是在场而不在场的设定;之后洛杉矶飞机制造厂里的那场火灾也具有强烈的冲击力,最开始是浓烟扩散弥漫在整个屏幕,之后是烈火将救火者完全吞噬;在巴利监尼被诬陷之后,他的逃亡之路上也有颇多的亮点,尤其是柏并不完全信任他,然后准备拦车的时候,巴利监尼打开引擎盖,将手铐放在发动机上,一边是火星四溅中的逃脱行动,一边却是柏拦车设置的障碍,在交叉剪辑中制造了紧张,最后手铐断了,巴利监尼把柏拉进车里,停下车的一对夫妇说“他们一定是恩爱的夫妻”,又满满是英伦的浪漫……
但是亮点也只有这些,或者说,希区柯克的黑色风格在他们抵达梳打镇之后就彻底消失了,没有了悬疑,甚至没有了逻辑:他们在梳打镇的联络点发现了破坏分子的电话、保险柜和监视水库大坝的望远镜,破坏分子的阴谋就已经浮出了水面,但是尼尔信和费文发现巴利监尼之后,竟然没有杀了他,即使他们误认为巴利监尼是自己的人,在来到组织的慈善晚会上时,领头的杜宾也知道了他的身份,但是却没有想要除掉他;和柏分开了,巴利监尼被关在地下室里,他打开了水龙头使得整幢楼都响起了警报声,对手被暴露,但是巴利监尼却顺利地逃离了,如果能这么容易逃离,为什么还有破坏管道引起注意?柏用口红写下了纸条,然后扔出了窗外,引起了路人的注意,这是一种报警方式,而还没有警察的解救,柏也完全自由地离开了;巴利监尼来到了布连舰艇下水仪式现场,竟然没有阻碍地进入了控制室,而且在面对只有一个控制人员的情况下按下了按钮导致了爆炸;柏出来之后开始跟踪福礼,但是从梳打镇到慈善晚会,再到他们被抓被关押,始终没有出现福礼,怎么这个时候又突然出现?而且柏根本不认识福礼,如何能准确地跟踪到自由女神像里?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
希区柯克本应设计这些悬疑,然后通过更合理的解释和表达化解悬疑,甚至让悬疑永远存在也需要一种合理性的逻辑,但是从梳打镇开始,情节完全变得失控,在太多无法自洽的漏洞里,电影本身变成了悬疑,希区柯克只是随意将故事推向了最终的结局。而从梳打针往回推,在逻辑之外,另外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从巴利监尼被通缉开始,他一路的逃亡所遇见的人都是正义的化身,都相信他是无辜的:卡车司机根本不怀疑他是嫌疑犯,还和他聊起了老婆和孩子,在交警检查的时候,他也完全不紧张,甚至检查的交警在接到通缉的命令之后,也没有在意卡车上的巴利监尼;来到那间小屋,遇到了柏的叔叔菲力,菲力是个盲人,虽然看不见但是听力厉害,甚至早就听出了巴利监尼戴着手铐,他当然也相信巴利监尼是无辜的,“声音对我来说是光芒,是颜色”,然后,他让柏带着巴利监尼去找铁匠打开手铐;柏起先有过怀疑,也有过担心,但是自从被巴利监尼打开手铐“劫持”之后,她反而和巴利监尼越走越近,“我冷”之后索性靠在了巴利监尼的身上,于是在一吻中爱情降临了;在路上遇到警察盘查,两人躲进了马戏团的卡车上,马戏团诸人有怀疑的也有相信的,最后投票留下了他们,警察自然无功而返……
可以说,一路而来他们遇到了各种帮助他们的人,而帮助的背后则是信任,甚至在春天庄园里,杜宾说根本不认识福礼,那个小外甥女却意外从口袋里拿出了重要线索的电报,杜宾就是幕后指使,巴利监尼利用小孩子作掩护成功逃脱。而看起来,即使破坏分子内部,也没有要将他们处理,在慈善晚会上,巴利监尼和柏可以跳舞,即使被关起来也可以顺利逃脱,然后是顺利进入控制室,顺利找到福礼,最后则是顺利揭穿了恐怖组织的阴谋,在还了自己一个清白,也避免了更大的破坏。为什么希区柯克要拍摄这样一部没有麦格芬的电影?为什么希区柯克要讲述这样一个逻辑漏洞百出的故事?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追求希区柯克所谓的“政治正确”。
在逃亡的路上,莫利在小屋里告诉他的是“美国公民的职责”,所以他相信巴利监尼是无辜的;马戏团的邦斯说不怕警察找他们的事,让大家投票就是一种公平的选择;柏反而被感动了,她坚决支持巴利监尼,这不仅仅是爱情的原因,因为她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公民职责、公平选择、自由国家,希区柯克就是在表达美国理想,而在他们对面的破坏分子,作为坏人想要的就是集权,“我希望得到的是权力,而且要武力得到……”这就是赤裸裸对美国自由的威胁,而最后巴利监尼在自由女神像下试图拉住诬陷他的福礼,也是为了实践一种自由引导下的救赎,包括福礼在死亡面前的醒悟,当然就是这种救赎作用的体现。
《海角擒凶》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