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5 《特斯拉:闪电的主人》:科学的孤独神话
他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却获得了以他的对手命名的“爱迪生奖”;他一生都在努力消除“战争发明家”的身份,却在死后被秘密调查是否参与冷战时的“光束武器”计划;他是伟大的科学家,却痴迷于东方式思想和唯心论……对于尼古拉·特斯拉来说,他的一生总是由这些矛盾的标签组成,而对于一个梦想给予世界无限能量供应的孤独者来说,“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似乎是对他最准确也是最无奈的注解。
他是一个天才科学家,交流电系统、特斯拉线圈、粒子束武器、特斯拉涡轮发动机、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地面固定波、双线线圈、无线电技术、无线传输电能技术,等等,都是他一生研究的结晶,作为一个拥有700项专利发明的科学家,在电气发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革命式贡献,但是他却以神话的方式书写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当“科学”和“神话”以奇怪的方式在他身上成为统一体的时候,特斯拉其实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那里有闪光的灵感,有奇异的想象,也有坚守的孤独,当童话遭遇现实的时候,正像他复杂而对立的人生经历一样,处处充满了尴尬:成为美国移民,却始终无法在新大陆寻找到自己的归宿;傲慢地坚持自己的梦想,却只能在危险而被权贵排挤的生活里穷困潦倒;拥有无数的发明专利,最后却一文不名地在一间租住的酒店房间里孤独地死去。所谓天才,有时候就是一个怪人,而在科学领域,疯癫的世界从来没有妥协,也从来没有梦想实现的认同感。
| 导演: Robert Uth |
![]() |
现实的展开对于特斯拉来说,更多意味着拒绝,他拒绝成为神职人员,拒绝当兵,拒绝背诵长长的诗篇,拒绝揣摩别人的思想,经历过战争的父亲为他指明的人生道路在他看来就是一种歧路,只有发明了打蛋器的母亲让特斯拉看见了灵感的力量,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而那个传说中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宛如刻入他脑子里永不停歇的能量来源,让他越过自己出生的克罗地亚,转向更为广阔的美国新大陆。当法拉第发现了磁场感应,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对于已经在奥地利痴迷于电气科学的特斯拉来说,仿佛看见了指路人,大洋彼岸的美国,充满诱惑的永动体系,都在向这位充满了奇异想象力的天才招手。
|
《特斯拉:闪电的主人》海报 |
歌德的伟大诗篇让他看见了生命的力量,地上绘制的旋转磁场让他有了投身科学的冲动,而当1884年的6月,特斯拉踏出美国之行的第一步的时候,他却依然是一个被童年幻想牵引着向前的人,只有一封推荐信,只有4美分的盘缠,丢了船票和钱的特斯拉尽管曲折地抵达了美国,却遭遇了美国式的幽默,爱迪生与他合作,给了他5万美元的承诺,但是最后却被爱迪生讽刺为一种“无必要又危险”的发明。但是对于特斯拉来说,领教了这样的美国式幽默,也使他敢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特斯拉在天才般的发明之路上到处留下了革命式成就,1888年,他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向世人展示了依靠交流电高效运转的发电机,从而获得了乔治·威斯汀豪斯一万美元的专利购买费;1890年他的交流电系统首次在死刑犯身上进行测试,尽管是“野蛮而惨无人道”,但是却确立了他的交流电理论和实践的成功;189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上,由乔治·威斯汀豪斯的西屋电气公司中标而使用特斯拉研制的供电系统,为博览会亮灯,使之成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不可思议的灯光展览;1896年,特斯拉终于如愿在尼亚加拉大瀑布用史上最大发电机通过大瀑布的水流势能转为化电能,并为普通居民提供电气供应……
而在19世纪末叶,特斯拉更是将自己的科学实验转向更广阔的世界,闪电、太阳能成为他的重点突破领域,而在那个晚上的梦境中,母亲的形象出现在那一群天使中,这种心灵感应让他找到了灵感,电波是不是也会有某种感应?会不会如梦一样发射和接受?当赫兹发现了电磁波,特斯拉也开始了无线电波的诸多试验,其中就包括电子波的共振实验,但是当那一场实验带来的大火摧毁了他的实验室之后,特斯拉在巨大的毁灭面前,似乎感受到了科学之外某种神秘的力量,在一蹶不振中他开始转向东方式思想,转向唯心论,在印度教的感悟中体会“宇宙之波”。
这是另一个孤独时代的开始,而对于特斯拉来说,这只不过是童年生活的延续,是幻想生活的升级,在他改变身份移民美国的经历中,在他从童年成长的故事里,其实一直处在孤独中,他天生有着迷人的脸庞,有着忧郁的眼神,面对无数女性追求者,单身的他讨厌珠宝和香水,只对发明感兴趣,这或者并不是一种性取向问题,大自然的神秘力量让他无法以世俗的方式融入别人的世界,就像他拒绝父亲为他定制的人生之路一样,他也拒绝了自己的情感生活。而在发明之路上,他也和那些社会名流,那些科学家保持着距离,保持着一个发明天才的傲慢和矜持,也保持着一个怪人的孤独。
“入此门者,莫怀希望。”这是但丁诗篇里的句子,当1899年的特斯拉将这句话写在他位于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的实验室的时候,一个伟大却冒险的“闪电时代”被特斯拉开启,天上的闪电带来的是巨大的能量,而他人造的闪电却将山村方圆两公里照得宛如白昼,吓坏了当地的居民,而他声称捕获到了从太空传来的神秘符号,像是上帝发出的信号,而他于1900年回到纽约之后想到要建立一座塔楼,通过电能来控制天气,摩根为他投资了15万美元,使得他在长岛建立了塔楼,利用太阳能建立全球无线电通讯系统。
但是这个大胆的构想并没有成为现实,一方面是意大利的马可尼利用了特斯拉的专利将电报发往了大洋彼岸,并一方面摩根怀疑自己的投资终止了合作,而特斯拉也在这时遇到了技术困难,而就从这搁置的时候开始,特斯拉便走向了人生的另一个低谷。他不仅经济上失去了支援无力承担科研发明的巨大开支,而且美国专利局将专利授予给了马可尼,使得后者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对于特斯拉来说,诺贝尔将似乎也是触手可及,但是和爱迪生一起被提名的时候,爱迪生却以拒绝共同提名而最后失去了这一荣誉。
特斯拉成为了一个“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对于他来说,全球无线电系统被搁置,专利被盗取,荣誉被取代,而这些似乎并不是最主要的,作为一个傲慢的科学怪人,一个与权贵抗争的人,他和爱迪生、马可尼以及摩根分道扬镳;他攻击“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认为他的理论和实践只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他只把自己当成一个隐士,拒绝社交,谈论一些虚幻的事情,甚至,他的生活中只有那些公园里的鸽子,他为它们喂食,还带到酒店,孤独地和它们作伴。
这是晚年的斯特拉,而其实不管时间如何改变,经历如何曲折,对于这个“现代的普罗米修斯”来说,一生都无法抹去童年的影子,充满幻想让他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闪电成为他一生追逐的目标,而拒绝当兵在他看来,更是体现着一种科学的人道主义,他所有的研究发明只为人类寻找无限的能量供应,而不是成为一种控制人的武器,所以攻击爱因斯坦也是他希望成为一个非战争发明家的实践。当二战爆发的时候,特斯拉提出的“人造闪电”以击落法西斯战机的设想,同样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但是当被同盟国放弃,想卖给克罗地亚的时候,他其实在无设防中走向了另一条危险之路。194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恢复了特斯拉是无线电的发明人这一身份,同时维护他在1900年获得的专利权。但是不幸的是,法院的修正对于特斯拉来说太晚了。1943年1月7日,一贫如洗的特斯拉最终在由西屋公司支付房费的纽约一间宾馆房间里孤独去世。
一生的伟大发明终结在不为世人所知的孤独里,尽管在葬礼上科学界名流为他哀悼并致词说:“作为一个世界上杰出的智者,他为未来多种技术的开发铺平了道路。”尽管之后物理界用特斯拉的名字作为磁感应密度的标准单位向他致敬,但这一切似乎来得太晚了。而这并非是他一生尴尬的终结,在他死后,一份遗失的文章成为冷战时两大阵营关注的焦点,因为在这份文件里提出了利用光粒子这一秘密武器进行打击的计划,他的所有物品和文章被查阅,和他相关的线索被调查,甚至他得到侄子被划定为“通共嫌疑人”。
他一生都在拒绝战争,一生都在发明创造,一生都充满科学精神,但是他却永远无法逃脱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无法以孤完全独的状态驾驭自然寻找能量,无法真正成为闪电的主人,也无法分清童年那个词语到底意味着真实还是幻觉,特斯拉,是一个神话,却永远在自我构筑的科学世界里。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406]
思前: 怕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