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4 《生命之树》:爱隐藏下的死亡?

向上的是树木,向上的是成长,向上的是对上帝的爱,可是坠落是向下的,眼泪是向下的,掉入大海的面具是向下的。母亲说,生命之路有两条,一条是顺意天意,一条是付出所有的爱,那么那条路通向对上帝之爱的取悦,哪条路用爱来化解悲痛?当最后在海滩上一家人相遇,是两条路的重逢,还是两种爱的合一?穿过山谷,穿过木门,穿过阳光,长大的杰克似乎在寻找这个答案,他看见了曾经年少而叛逆的自己,看见了一起生活的父母,看见了已经死去的弟弟,看见了那些抬头仰望天空的人,寻找之后是拥抱,他拥抱母亲,拥抱父亲,拥抱弟弟,而拥抱之后是回归,那些荒漠、旧屋、梯子以及记忆都在远去,而在拥抱而回归的世界里,爱像大海一样,蔓延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我把他交给你了,我把儿子付与你。”母亲说,仿佛在她的面前,是对上帝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时光交错,生命交错,在上与下合一,生与死合一,天与地合一,过去和现在合一的世界里,上帝永远在那里,他赋予每个人生命,也将带走每个人,“他养育我们,指引我们,直到时间的尽头。”时间的尽头也是生命的尽头,尽头是一片大海,而大海曾经有咆哮,有怒吼,有巨浪,甚至有吞噬,但是当爱回归,当生命被养育,当上帝在指引,大海便是无限,便是永远,便是沉睡。这是最终的结果,其实也是最初的状态,让爱回归爱,让生命回归生命。

如果是一种轮回,那也是从反叛走向和谐,从争斗走向和解,从死亡走向新生。对于杰克来说,远离大海的世界是高楼大厦,是日夜奔波,是成功的目标,却也是孤独。被压抑在那一幢幢楼之间,被囚禁在一条条街之内,生命之树其实是缺少向上的动力,而当用意志去突围的时候,带来的可能是伤害。“人们变得贪婪,我试图理解他们。”但这个没有大海的城市注定是急功近利的,注定是扼杀广阔的爱的。现代社会的一个样本,在杰克的世界里呈现出物质的一面,所以他需要寻找精神的力量,寻找向上的目光,寻找解救的上帝,寻找大海一般的爱。

: 泰伦斯·马力克
编剧: 泰伦斯·马力克
主演: 布拉德·皮特 / 西恩·潘 / 杰西卡·查斯坦 / 亨特·麦奎肯 / 拉勒米·艾普勒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家庭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1-05-16(戛纳) / 2011-05-27(美国)
片长: 139分钟
又名: 生命树(港) / 永生树(台) / 家谱 / Tree of Life

而其实,杰克是因为躲避一种爱,而制造了让自己都无法摆脱的伤害。爱来自于父母对生命的奉献,来自于对家庭的呵护,来自于对成长的关爱,这是生命意义中的永恒。曾经他们是男人和女人,曾经他们享受着爱情,曾经他们见证了生命的诞生——当杰克第一个从母亲的身体中出来,他被抱着穿过那一道门,接受洗礼。生命诞生的喜悦,之后是成长中的快乐,学会走路,认识自然,积累知识,这是成长的轨迹,而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最大的寄托,就是他们回馈上帝的礼物,“那就是上帝住的地方。”通过父亲从小为他们种植的那棵树,母亲告诉杰克生命之上的信仰——上帝在天上,在我们之上,在树之上。

以为所有的爱都指向上帝的位置,可是当他们慢慢长大之后,他们向上的目光里却遇到了父亲的威严,父亲带着孩子们祈祷,“上帝赐予我们食物。”然后开始用餐,但是上帝却不在身边,那个上帝其实变成了自己的父。父亲告诉他们,要礼貌地叫自己“先生”,要在告别之时亲吻脸颊,要学会坚强和勇敢,“我们必须勇往直前,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世界,别让自己太善良。”一个曾经开过飞机的父亲,似乎无限接近天空,似乎可以俯视世界,所以他的视界是向下的,他的话语是命令式的,也就是说,他把自己当成了上帝,当成了孩子们精神上的父。

“你们别重蹈我的覆辙。”这是父亲对孩子的劝告,曾经相当一个音乐家,曾经要在出人头地,曾经寻找生命的荣耀,但是现实却让他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当孩子降生之后,父亲的所有命令式的哲学,就是为了让他们去弥补自己的失败,甚至把孩子当成发号施令的工具。高大的父亲,在天空中飞翔的父亲,种下那颗树的父亲,却给他们带来了阴影。他要求他们重复关门50次,要求他们拔掉地上太密的草,要求他们不能在餐桌上笑,要求他们不能打断自己的话。甚至在他看来,那些身体残缺的人是不健康的,无法抵达上帝之门。

《生命之树》电影海报

那一次就因为杰克的弟弟在音乐演奏的时候说了句“别说话”,父亲便不由分说打了他,狂怒,暴力,以及压抑,慢慢融入孩子们生长的环境里,“不要跟我作对。”这是父亲的戒律,他是永远的权威,他是永远的标准,他是永远的上帝。所以在这样的压抑和暴力中,作为老大的杰克开始反叛,他的目光中总是含着敌意,他用石头砸邻居的门和玻璃,他逮住青蛙用小火箭发射,他用气枪瞄准物体甚至打伤了弟弟的手指。这是父亲投射的影子,这是变异的信仰,对于他来说,摆脱压抑的唯一办法就是暴虐,面对父亲的最好方式就是仇视——在父亲修车钻到车底下的时候,他甚至想要把千斤顶拿掉,内心的声音在呼唤:“求你了上帝,让他去死!”

上帝在他心里,是一种毁灭的力量,这是区别于父亲那种权威的上帝,而其实在杰克的世界里,生命之路呈现的是两种方式,一种是父亲那样的命令,而另一种则是母亲的爱。母亲是善良的,是柔软的,是美丽的,而母亲的所有这一切都在杰克受压抑现实的对面。父亲叫孩子们起床,总是直接而粗暴,他直接掀开他们的被子,不由分说把他们赶下床;而母亲,却总是在制造一种游戏,或者挠醒他们的脚,或者用冰块刺激他们,而等他们醒来,她又带着微笑和他们说话。弟弟的那句“别说话”招来父亲勃然大怒,而母亲护着他们,最后甚至父亲开始责怪母亲,甚至用身体束缚住母亲:“别动!”

是的,母亲是爱的化身,她甚至会给那些残疾人,那些犯人递过去那一杯水,而在父亲离开的日子里,她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在蜥蜴的游戏中,在野炊的快乐中,在洒水的激情中,让孩子们充满感受那种爱,那种家庭的温暖。父亲和母亲,似乎正走向不同的生命之路,而对于杰克来说,在对父亲的敌意越来越明显的时候,母亲的爱给他带来的化解仇恨,而是对女性一种懵懂的意识。他在课堂上注视着前排的女孩,在放学后跟随着她,甚至偷偷潜入邻居家翻箱倒柜找出一件女性的内衣,然后藏在河边的木板下,或者扔在水里随波逐流。“你为什么伤害我们?你是不是恨不得宰了我?”这是杰克对父亲的质问,第一次开始对抗父亲的权威,而另一方面,在母亲的世界里得到的却是一种过度的依恋:“她只爱我一个。”

相异的生命之路,相异的爱,甚至相异的爱,在成长的世界里,杰克看见了父亲的暴力,看见了母亲的呵护,看见了伤残和痛苦,看见了死亡和悲恸——在游泳的时候,那个小孩淹死在水里,他听到了孩子母亲撕心裂肺的呼喊。第一次面对死亡,他没有看到上帝前来解救,就像第一次面对父亲的暴力,他没有看见上帝让他平安。“你在哪?我想知道你是谁?”虚幻的你是上帝,未知的你是上帝,可是在杰克看来,上帝已经远远走开了,任凭生命之树不断向上生长,也终究无法走向上帝居住的天空。

而实际上,反叛的杰克越来越像父亲,像找不到自己的父亲,像制造暴力的父亲,像被意志统治的父亲,当初父亲把他当做自己的影子,而现在影子反过来又制造了新的阴影,“我更像你,而不是妈妈。”而父亲抱着他,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你是我的一切,你是我想要的一切。”这又是一种回归,回归到父亲的不甘,回归到父亲的暴戾,回归到父亲把自己当成上帝。而最后在高楼大厦间的孤独,在急功近利中的失意,也是父亲生命的一种悲剧轮回。但是杰克最后还是找到了那一片大海,看见了最后关于爱的荣耀,这是一种转变,这是一种唤醒,是爱的伟大力量的解救,可是这就是生命的意义?这就是信仰的主题?

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条生命之路,而另一条则在通向死亡的暗处。杰克的弟弟在哪里,19岁的他如何遭遇了死亡?是他的死带给了母亲无限的苦痛,带给了父亲永远的悲伤,也带给了杰克永远的遗憾。是的,杰克出生之后,是他的降生,一样的生命,一样的家庭,却走向了不同的生命之路。那一句“别说话”是他唯一一次像父亲的权威提出异议,所以从此被打,但是在杰克的世界里,他却一直是听话的孩子,没有反叛,没有暴力,总是面带微笑,总是第一个拿起父亲的行李,总是听从父亲的命令。所以杰克的弟弟更像是父亲的影子,他坐在门外的阳光下弹奏吉他,和父亲的琴声和在一起,是进入到父亲一直希望进入的音乐世界。

所以,弟弟是父亲的另一个缩影,是父亲生命的延续,所以杰克的枪会朝向他,所以他的死会带来父母的巨大悲痛,而这一种死亡,看起来也更像是杰克的某种报复,“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弟弟,他善良,他纯真,可是他19岁的时候死了。”这是生命意义最接近的死亡,而这样一种死亡,却也是生命坠落的形态,母亲滴落的泪水,父亲低头的沉默,都用一种向下的方式阐释生命之路,“我对不起他,我希望有人爱我,但是我现在一无所有,没有了生命的荣耀,没有了树木和小鸟,我活在羞辱之中。”父亲的自责是一种对于生命逝去的忏悔,“我的儿啊,我只想去死,去陪你。”母亲的悲痛是对于爱之流逝的无奈。

洪荒之中的宇宙,在爆炸、扩散、吞噬中重生,“我的灵魂,我的儿你来听听啊。”从山川到大海,从细胞到生物,宏大的宇宙创造了一切生命,而在自然之外,生命却也是上帝创造的,所以这也提供了生命之路的两种方式,所以在生命意义里,向上的上帝和向下的死亡,也总是合在一起,所以弟弟的死亡在忽略的原因和经过的叙事中,其实已经变成了全体生命所必须经过的过程,“上帝把他接走了,上帝先给了我们又收回了。”这是生命的馈赠,也是生命的归宿,来自于上帝又归于上帝,而在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只有上帝的爱永在身边。

“我奠定大地根基的同时,你在哪里?那是晨星一起歌唱,上帝的众子也都在欢呼。”《约伯记》里如此记载,而一个充满可苦痛好而死亡的家庭,何尝不是约伯的遭遇?约伯警醒地生活,担心自己的孩子犯罪,所以常常督促他们自洁,并且为他们献燔祭,但是在这样一种善良面前,他却失去了所有:孩子,家产,甚至健康,生命也受到威胁。但是他面对上帝,却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永远的上帝,不是为了让你得到,是为了让你有爱,上帝剥夺了一切,却也是给了他一切。所以在约伯的启示下,杰克一家尽管有坠落的生命,有滴下的泪水,但是却并不是远离上帝,远离信仰,远离爱,而是获得向上的目光,向上的成长,就像那一株树,永远朝着有阳光的地方。

“照亮我的生命,我在寻找你。”母亲的呼喊是为了一种更纯粹的爱,而当那一种死亡被隐去了真相和原因,最终被爱所接走,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虚构,当最后杰克融入家庭,当父亲消解怨恨,当母亲跪倒祈愿,当世界的一切苦难最后都在大海面前消逝,这个世界的生命之路只有一条,不管是顺应天意还是付出爱,都是为了让向上看见的上帝成为最后的终点,“我把他交给你了,我把儿子付与你。”母亲说完,仿佛听见了上帝发出的召唤。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533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