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第二个春天》:我的名字叫自强
“第二个春天到来了!”这是桃红柳绿的春天,这是意气奋发的春天,这更是自力更生的春天:“海鹰”舰艇下水测试,终于突破了“前进3”的技术瓶颈,在“前进4”的飞速航行中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也宣告了中国海军自主开发、自我设计的新一代舰艇亮相,实现了“海鹰只有在风浪中才能飞起来”的目标。但是“第二个春天”到来之前,必定有“第一个春天”,而从第一个春天到第二个春天,也必将要经历酷暑严寒,对于飞起来的海鹰来说,这种两个春天之间的困难甚至造成了它差点被宣判“死刑”。
“这是六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春天来了,也是生气盎然的开始,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鹰军舰正在东港附近的海面上试航,但是正当大家翘首以盼的时候,海鹰冒出了黑烟,最后这场试航以失败而告终。这就是“第一个春天”遭遇的困难,而这个困难在“六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来说”,具有比海鹰技术本身更多的政治意味,因为海鹰代表着自主研发的力量,当它以失败而告终,是不是对于自主开发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厂长齐大同在面对海鹰的失败,面对交付海军舰艇的任务,开始选择国外设计的“飞鱼”舰艇,按照从国外刚刚考察回来的潘文的意见,国外专家帮助进行飞鱼主机测试,六个月之内就可以下水,这样就可以完成当前的任务。
摆在齐大同面前的是海鹰和飞鱼的选择,但是这个选择并不取决于齐大同一个人,而是取决于东港,于是当冯涛被任命为东港的工委书记,第一个春天所带来的选择其实变成了两大核心问题:是否要进行自力更生?是否要依靠群众解决问题?导演桑弧和王秀文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来构建电影结构展开叙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为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是两个决定路线和未来的大问题。当国外设计的军舰在我国海面上行驶的时候,独立自主就成为一个强烈的愿望,冯涛面对秦主任时就说:“我们中国人也有两只手,为什么不能更快造出我们自己的新舰?”而东港造出的海鹰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墙上挂着的世“独自自主,自力更生”八个红色大字,研究所的副所长刘自强说:“我的名字叫自强。”也是在命名中强化了自力更生的意识,而齐大同的妻子埋怨齐厂长“平常总是吃现成的”,也是对依靠外国技术的一种讽刺。
导演: 桑弧 / 王秀文 |
中国人要独立自主,在军舰设计制造上要自力更生,这是时代的需求,但是这第一个春天这种独立自主的渴求却遭遇到了困难,当海鹰试飞失败,当飞鱼现成在手,如何选择?这就从“独立自主”的原则问题进入了如何化解问题的群众问题,当海鹰要被拖回甚至被判处“死刑”时,在测试中受伤的工程师长发质问齐厂长,为什么不进行进一步检查?潘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海鹰身上有一万多个零件,要检查出事故原因需要至少三年时间,但是对于这种对时间的推算,设计海鹰的刘之茵提出了反对意见,潘文所说的三年时间完全没有想到群众的力量,如果发动全场的工人进行检查,只要三个月时间。所以对于海鹰的问题,就转变为一种路线问题,拖走海鹰时,“为什么群众意见你们一句也不听?”检查海鹰问题时,刘之茵说:“我们有成千上万的工人”,而冯涛当然支持自主研发,更依靠群众力量,正是在工委扩大会议上,冯涛听取了刘之茵等人的意见,决定对海鹰进行检查,回到了自力更生之路。
自力更生问题和群众路线问题,集中体现在齐大同和冯涛的矛盾中,作为曾经的战友,这种矛盾其实也比较贴近生活,按照齐大同的说法,他要负责的是交付海军新的舰艇,虽然他也支持海鹰,但是海鹰遭遇了失败,问题一时也找不出来,即使按照冯涛的意见依靠群众的力量,问题找出来了,但是主机发生故障的材料已经是目前国内最好的材料,这又如何实现技术突破?所以齐大同将问题看做是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之间的矛盾,他认为冯涛支持刘之茵的决定,认为海鹰问题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其实是一种主观主义,甚至是一种狂热冒进。所以电影在展现这一矛盾时,虽然两人存在分歧甚至争论,但是都是属于内部矛盾,都是为了事业,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电影聚焦时代,又不脱离时代,电影反映现实,又不虚构现实,电影表现矛盾,又不回避矛盾,电影塑造人物,又不拔高人物,这的确是那个时代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
但是电影依然无法脱离时代语境,当后半段的矛盾逐渐变成“外国专家”设计的坑,就变成了一种“反苏修”的斗争,自主设计的海鹰遭遇失败,所以国外先进技术就成为了苏修的代理;不依靠群众,不走群众路线,就变成了脱离群众甚至与群众为敌的“专家”。国外专家希提供的飞鱼图纸有三处不符,而他们又想合作进行飞鹰的测试,冯涛就认为这不是他们给我们找的一条路,而是“一个坑”,他回忆起自己在海上面对敌舰战斗,却因为国外战舰问题,让敌舰逃跑了;那个叫小李的战士,在一次演戏中用了老大哥的设备,不幸发生意外牺牲。所以种种迹象表明,“这是无耻的政治欺诈”,而这种政治欺诈就是修正主义的毒瘤,不仅表现在外国专家上,也表现在口口声声说自己的理想的潘文身上,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也无疑成为了修正主义的代表,对他的教导则变成了:“受党多年教育的知识分子,应该和党和人民同甘共苦,走另一条路是危险的。”所以这场现实主义的矛盾变成了政治原则的对立,当海鹰的第二次测试,舰身上的“造好海鹰,回击现代修正主义的挑衅”也就完全变成了一场政治斗争——从第一个春天到第二个春天,无疑也变成了对时代的一种政治化图解。
《第二个春天》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