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国庆颂》:今天我们放声歌唱
国庆前三天观影,打开了被记录的历史,打开那个有些远去的时代,当50年后即将迎来国庆,观看这部摄制于1974年10月、上映于1975年元旦的纪录片,的确是一次应景,“今天是胜利的节日,今天是辉煌的节日,今天我们放声歌唱……”但是,被电影的资源被打上“个人收藏老电影”印记,记录和观影之间50年的跨度却也是一种隔阂,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景,每一个时代也都有它自己的话语。
作为历史影像,它是珍贵的,国庆前夜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招待会,由周恩来总理主持,这是周总理最后一次主持国庆招待会;应邀参加招待会的是全国工农兵代表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出席招待会的还有当时的党政军领导,这其中就有“四人帮”的群像;周恩来发表了国庆祝酒词,在充分肯定25年来的建设成果时提到的就是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而在国际舞台上,“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最后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和“世界人民大团结”干杯。国庆招待会毛泽东没有参加,但是作为各族人民的伟大舵手,他是必然被歌颂的领袖,人民党会堂前的霓虹灯闪烁着“毛主席万岁”几个字;电影插入了毛泽东25年前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镜头;“大江南北回响着你的声音”,一对姐妹写下了“颂歌献给毛主席,贫下中农心向党”的书法……
导演: 肖树琴 |
10月1日,来自80多个国家的贵宾和首都群众同游公园,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庆典,全国各族人民欢庆节日,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文艺工作者和普通百姓载歌载舞,花鼓表现了豪迈的革命精神,哈萨克舞蹈则展现了工农兵的成长,工农民代表高唱“文化大革命就是好”……除了主体性的演出,游园中还展示了激光遥控、海底探油技术等科技成果,首都各影院上映着《闪闪的红星》《杜鹃山》等电影,节日市场供应充足,晚上举行的焰火晚会更是照亮了北京的夜空,“火树银花,迎接更伟大的明天。”“国庆颂”,当然是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新中国成立25年来的成就,“田园锦绣,江山多娇,工农战线捷报频传……”纪录片展现了各条战线取得的革命成果,并通过各界各族代表阐述25年来的深刻变化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一位藏族同胞在北京上大学,这是“翻身农奴得解放”的生动例子;一位华侨回忆起解放前的屈辱生活,这次回到祖国,他发出了“真的换了人间”的感慨,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解放台湾”成为他的一种夙愿;“潘东子”来了,亚运会运动员来了,工农兵代表来了;还有外国留学生,在老师家里包起了饺子,感受中国独特的文化……
那是喜庆的节日,那是豪迈的精神,那是革命的时代,在“歌颂”这个主旋律之下,历史其实只呈现出了它单一的一面,而在这个意义上,记录的历史是真实的,却也是一种在场的现在,如果把时间拉长,50年后的观影更多就是一种旁观者的目光,它构成了凝视的风景,但更多是一种“奇观”——而如果再过50年,对现在的凝视也像现在对50年前的凝视一样,除了感受在场的语境之外,历史可能真的是一场似真似幻的梦。而三天后就是76周年国庆,我们又该如何歌唱?
《国庆颂》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