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31 不可复制的时空

最后一天,总是用数字代替象征,用整理代替感慨:最后一天,从早上六点半起床,最后一天,从零下2℃开始生活,最后一天,从199篇的阅读结束,最后一天,从549篇的博客作为总结,最后一天,以2064元的购书记录完成消费——而最后一天,也是整整24小时的时间,从此地到另处,从此时到彼时,时间从最后一天走到新的一天,没有阻隔没有停滞,就这样不可复制。

一天又有一天,经过“五百次的回眸”之后,又是面对一种超越时间数字的癫狂,是的,它们从拥挤着的墙壁上落下来,便成为了档案,成为一生中的某一个被命名的点:“是一串只被记录的数字,只被当做数学题计算的数字,以及被改写成大写让人肃然起敬却总会被其他数字代替和覆盖的数字”,数字反映生活,数字指向孤独,在历经2008年的开启,2009年的继续,2010年的坚守,2011年的转身,2012年的爆发之后,又站在了一个历史的高度,从第post号码为1869的《<十二生肖>:以娱乐的名义爱国》到2417的《梦想2013》,走过365天,就是走过549次的足印,它们刻在岁月的深处,它们将以文字、图片、数字的方式被纪念,它们不会像我一样变老,不会像我一样害怕失去,所以,在数字的神话面前,那里是只适合一个人居住的城堡。

城堡其实就是乌托邦,完美的国家完美的制度完美的托马斯·莫尔,手中放下他的《乌托邦》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此时距离跨年还有3个半小时。合上《乌托邦》不是合上16世纪的传说,不是合上完美主义的文本,是合上2013年的阅读生活。从《焚舟纪》的那个“括号”开始,2013年的阅读在经典和开放的姿态中,里面有《子不语》、《大唐西域记》、《酉阳杂俎》、《搜神记》、《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战国策》组成的古典文本,也有《福楼拜的鹦鹉》、《万物静默如谜》、《我的名字叫红》、《沉思录》、《地下世界》、《五号屠场》等经典篇目,当然还有如《后现代状态》、《知识考古学》、《中国大历史》、《这不是一只烟斗》等思想汇聚,他们组成一个个文本的城堡,而我似乎不需要通行证不需要隐喻不需要曲折,便进入了城堡的中心,83部图书的阅读量又再次刷新纪录,成为2013年又一个爆发的标志,而对于个人图书馆的阅读计划的启动,被激活的未竟之书,也真正开始打破“书非借不能读”的怪咒,从《礼拜五》开始,将那些早就存放搁置在书橱里的文本取下来,打开,认真地纪录和阅读,像对待全新的文本一样,用细致的抚摸触发文字里的丰富世界,19部图书让我重新界定了阅读的意义。

2013:文本的另一种符号

当然,阅读不只是那些装满丰富内容的文本,还有流动画面的电影,在经历“中国禁片观影”之后的沉寂,2013年重新打开了那个被称为“经典”的世界,从《教父》到《一个国家的诞生》,他们组成了特殊的风景,我说过,“从黑白影像到彩色电影,从默片时代到有声电影,100部电影,到最后都凝结为一部电影,一部关于自我存在的电影,一部从视觉衍生想象的电影,一部编织梦境忘掉现实的电影,“电影的超现实性以最纯粹的方式得到了体现。”这就是被创造的生活,被创造的数字,以及被创造的意义,如此,再加上11部商业电影,6部微电影,2013年的观影记录达到了空前的116部。

83部图书,116部电影,几乎接近200的数字,呈现的是一种对于日常碎片的组合欲望,是的,它们曾经就散落在过去,散落在书店,散落在书橱,不管是各类各个时代的电影,不管是藏在书橱还是最新购置的图书,它们都在2013年被激活,组成了新的时间,而这样的时间从来都是唯一的,从来都是不容篡改的。按照每本书阅读时间平均为6小时,书写评论的平均时间为4小时计算,83本书的关注时间总计为830小时,而100部电影(暂且按照100来计算),播放时间平均为2.5小时,评论时间平均也为2.5小时,那么总时间就是500个小时,两者相加的总时间是1330个小时,然后分摊在2013年的365天时间里,意味着每天必须抽出3.5小时的自我时间进行阅读、观影和评论,或者更直接地说,需要利用的只有中午1.5-2.5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和晚上2-3小时的阅读时间,也就是说,每天的空闲时间都变成了个人的阅读时间,都变成了不可复制的时间,都变成了创造一种传奇的全部牺牲时间。

是的,当每个人一样的时间被压榨着成为“个人时间”的时候,时间完全变成了一种符号,一种对于生命最彻底最直接的呈现,而在时间的“另一次元现实”中,也完成了空间的“另一次元”,从千里自驾的雪域高原到浸透着咸涩海水的马六甲,从“离岛·微城·慢生活”的嵊泗到“想象的不咸山”,从山川兴废的虎丘到另一个国度,其中有重复有故地,但是更多的时候,从现实走进了虚幻,从现在走进了他处,或者说,“一生一定要去一次,但只能去一次”的界定中,那些行走的风景会成为经典会成为不可复制的一部分,它们距离我遥远,所以在走进的一刹那,是现实被无情颠覆的感觉,只是终归要走出,要回来,要寻找个人时间之外的那个活生生的现在,风景在别处,在被标注的旅行地图上,而世界的大门只适合行走。

阅读、行走之外,是消费,是文本的消费,是数字的另一种仪式,九品书库在建造22年之后迎来了第一千册图书,而2013年,从编号为C38·2130121·0938的《福楼拜的鹦鹉》到编号为C37·2131231·1037的《爱的教育》,整整一年入驻九品书库的图书总数刚好为100套,总册数为113,仅次于1995年和1996年的疯狂,史上第三的数字也成为近17年来图书购置最多的一年,而2064.00元的总支出费用则创下了历年之最,如果按照100套来计算,平均每本书的单价就达到了20元,而这些基本上是网购打折优惠的价格,所以可以设想在实体店买书恐会被价格所吓倒。其实在图书消费的领域,29册古旧图书则组成了另类的风景,它们已经不单单是一部书籍,而是一段历史,一段往事,一种记忆,那些泛黄的纸张,那些退色的印章,那些购书者的笔记,都成为不可复制的一部分,它们只属于自己,它们返回了自身,它们是2013年永远的存在。

西天目山志 重修西天目山志编纂委员会 编 方志出版社
天目山早在明万历年间即首修山志,后及清代、民国,先后曾六修其志。可惜有的未付剞劂,有的早佚,现存仅四种,留下珍贵遗产。社会主义时期首轮修志,天目山得风气之先,于1991年问世,属浙江早期志书。《重新西天目山志》是以1991年版《西天目山志》为基础,续写近20年历史,探索重修与续修的关系后,研究山志的特定体例,重新设置纲目修编而成。以时代性、科学性、资料性和可读性的统一为指导思想,以“存真求实,彰往昔,补所遗,衔前志,续为重”为重修原则,沿用编、章、节、目结构,增设“编首”编含《概述》、《西天目山史程》,增设“人物”编,对每一编的结构、内容都有较大的变动,增加了大量历史照片,对新增加内容都进行严肃、细致的考证。在纲目设置上凸显天目山为古今“名山”,由序言、301幅图照、编首、10编专编、编末等组成,共92万字。

爱的教育 【意】德·亚米契斯 著 中华书局 25.00元亚马逊19.80元
小主人公安利柯升入四年级,在这他认识了很多新朋友:高尚正直的卡隆、真诚热情的可莱谛、刻苦顽强的泼来可西、品学兼优的代洛西、不幸的耐利、虚荣的华悌尼、坏孩子勿兰谛……充满爱心的视角里,有大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我之爱,也有父母、师长、朋友的小我之爱,一百篇“爱的教育”是一个孩子的日记,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读书”,而那些劝诫、启发、感人的故事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尊重,更重要的是传递着这样的理念: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情感与心灵的熏陶,培养孩子的一颗爱心。“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写作者的意大利亚米契斯,译者的开明书店创始人夏丏尊,制作插图和封面的丰子恺先生,他们用并不是将这本书当做儿童读物,而是当做对教育事业的一个脚注。

笔记·2013

阅读

·《焚舟纪》:“禁止进入”的门再度开启
·《漫画佛学思想》:断念觉知的“变现”
·《还阳》:被架空的故事和理想
·《红星照耀中国》:九十二天活着的故事
·《子不语》:他人即地狱
·《福楼拜的鹦鹉》:单性生殖的危险物种
·《大唐西域记》:于空有之间言寻真相
·《万物静默如谜》:既无单数也无复数的浪花
·《漫画道家思想》:闻大道如见知己
·《酉阳杂俎》:饱食之暇的唐朝逸典
·《智慧国》:人类如何能成为一个全称
·《这不是一只烟斗》:只留下空洞作为痕迹
·《游戏的终结》:我总是梦见自己醒着
·《电影或想象的人》:每次表演都是我的再生
·《博物志(外七种)》:吉凶有征的山川位象
·《搜神记》:无有定体的鬼神“微说”
·《礼拜五》:因为他自以为已经死去
·《红楼梦评论》:“欲者不观,观者不欲”的解脱
·《列子》:御风而行的“不生不化者”
·《中国近代史》:帝国到民国的“初步报告”
·《东周列国志》:“顷刻兴亡过手”的哀叹
·《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荒野没有词
·《韩愈志》:其文则史,以论其世
·《兄弟》:窄门处的迷乱和荒诞
·《我的名字叫红》:最先说我的人是撒旦
·《终结的感觉》:“链条”是个伪隐喻
·《书面叙事·电影叙事》:用物质传递符号
·《聊斋志异》: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
·《耻》:我成了爱欲的仆人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池塘里都是女人
·《游击队员》:临死之人会有有一次高潮
·《亚瑟与乔治》:你只能用信仰之眼看见他
·《够一梦》:荒凉穷尽了“荒凉“这个词
·《春树的诗》:我们永远只是一个人
·《彼何人斯》:要离群索居,先得穿过玻璃
·《战国策》:临天下诸侯,天下谋伐之
·《重新做人》:一些人活着就像墓志铭
·《地下世界》:it这个词语具有幽灵般的力量
·《沉思录》:万物本是一体,遵循统一法则
·《一起吃饭的人》:整个世界就乳房那么大
·《行间距》:我走过她从未迈出的第一步
·《卡拉马佐夫兄弟》:一条毒蛇咬另一条毒蛇
·《北回归线》:“上帝”这个词必须变成肉
·《君主论》:反暴虐的力量将拿起枪
·《占有》:躺在他坟墓里的信还没拆开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活着的人都是流亡者
·《第七天》:越过生死边境的余华式疼痛
·《裸体午餐》:它们分裂成毫无意义的马赛克
·《古拉格群岛》:可耻地开始为自己建造监狱
·《只是历史已清零》:子弹无法粉碎的体制怪例
·《护生画集》:是亦众生,与我体同
·《往事和近事》:历史深处的“青红皂白”
·《天秤星座》:世界里还有一个世界
·《欧洲快车》:你是不是正在等待珀蒂让教士
·《多情客游记》:这一阵,你一直在跟我调情
·《中国大历史》:走兽如何蜕化为飞禽
·《天使与昆虫》:天使不过是笨拙的家禽
·《墨西哥的五个太阳》:权力倒下,土地继续存在
·《欧米伽点》:在这里,时间是盲目的
·《精怪故事集》:我讲完了,现在交到你手里
·《中国文化要义》:理性早启带来的文化早熟
·《护身符》:因为死神就是拉美的拐杖
·《我们》:我们源自上帝,我源自魔鬼
·《李叔同集》: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
·《邮差》:如同一颗子弹射向天堂
·《我们所有人》:贫穷是好的长痔疮是好的
·《黄雀记》:灵魂给身体出了很多谜语
·《五号屠场》:在时间上倒回去看见耶稣
·《一九八四》:通常用的字眼是化为乌有
·《我纷纷的情欲》:那夜晚接连三次一见钟情
·《第二十二条军规》:上帝保佑我的良心吧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非现实的现代性
·《撒旦起舞》:在这种情况下,我究竟是谁
·《城堡》:壁垒后面还有更多的房间
·《后现代状态》:谁将拥有知识?
·《王家大道》:膝盖上的血装在一颗子弹里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把哲学家从床上拖起
·《白雪公主》:我厌倦仅仅做一个家庭主驸
·《知识考古学》:我迷失在迷宫里
·《日瓦戈医生》:他们的浪漫史是二十桶水
·《身份》:每个人都淹没在唾液的海洋中
·《电影的本性》:银幕上没有宇宙
·《乌托邦》:我说哲学与统治者无缘

电影

·《十二生肖》:以娱乐的名义爱国
·《教父》:手握十字架的男人
·《肖申克的救赎》:自由,从大写的A开始
·《卡萨布兰卡》:永志不忘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二怒汉》:真相在别处
·《偷自行车的人》:被偷走的可怜灵魂
·《后窗》:被放大的隐秘人生
·《凶手M》,永不消失的口哨声
·《一路向西》:欲望永远没有方向
·《杀死一只知更鸟》:内心不被射杀的歌声
·《坏未来》:活,该快乐
·《天堂电影院》:谁来放映被删剪的爱情
·《海上钢琴师》:世界,只有一个跳板的距离
·《一代宗师》:不见众生,回头是岸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飞越疯人院》:自由,只是一个人的疯狂
·《云图》:歧义的真相,或六神无主
·《西游·降魔篇》:只争朝夕的爱情速成
·《星球大战》:那年,科幻外衣的人类帝国
·《蓝》:谁背叛了一张床褥的爱情
·《白》:两法郎唤回的虚拟平等
·《红》:未遇而见的爱和救赎
·《现代启示录》:国家机器下的迷失和恐惧
·《西北偏北》:一个不存在的名字引发的悬案
·《教父2》:人在江湖的“孤独症患者”
·《非常嫌疑犯》:“只干一次”的口水叙述
·《生活多美好》:世界总有一个“堕落天使”
·《北京遇上西雅图》:久别重逢,已无“联想”
·《精神病患者》:浴帘后面谁举起了刀?
·《城市之光》:“沉默者”的错位生活
·《马耳他之鹰》:世界只有一个黑色的梦想
·《低俗小说》:厕所里的书和枪口下的圣经
·《沉默的羔羊》:死亡,最后的蝶变
·《这个杀手不太冷》:爱与血的成长史
·《厨子戏子痞子》:脸谱下的英雄救赎
·《出租车司机》:总统是靠不住的
·《东京物语》:低处的空寥和迷失
·《日落大道》:造梦人生中的“幻影书”
·《被解救的姜戈》:骑马的自由和不发音的D
·《野草莓》:时间的指针丢失在梦里
·《四百下》:被惩罚的人生没有目的地
·《V字仇杀队》:面具下的剑与玫瑰
·《奇爱博士》:末日只是一个国家冷笑话
·《七宗罪》:每天都是星期天
·《光荣之路》:战壕外的死亡末路
·《愤怒的公牛》:走下十字架的罪人
·《波坦金战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宾虚》:战神在下,爱神在上
·《中国合伙人》: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第七封印》:谁来消除死亡的恐惧
·《雨中曲》:相拥在没有错位的爱情舞台
·《第三个人》:阴暗下水道里的“他者”
·《好家伙》:盗亦有道的“美国梦”
·《唐人街》:禁止闯入的“她世界”
·《阿拉伯的劳伦斯》:死于传奇的英雄
·《角斗士》:沾满鲜血的帝国“田园梦”
·《党同伐异》:宗教背叛下爱与法的救赎
·《八部半》:电影里根本没有我的角色
·《黄金三镖客》:无关战争的生死游戏
·《大逃亡》:集体主义下的自由悲歌
·《桂河大桥》:荒诞的战争没有荣誉的通道
·《西部往事》:火车汽笛声里的绝唱
·《西伯利亚理发师》:爱情的距离是一生的守望
·《罗生门》:深藏在欲望之风下的真相
·《银翼杀手》:生命如同雨滴中的泪水
·《2001太空漫游》:人类征服的脚步有多远
·《影武者》:“不动如山”的流水残梦
·《发条橙》:欲望的尽头没有上帝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死于战争的爱
·《黑客帝国》:程序时代的生命寓言
·《黑客帝国2》:爱不是一盘被设计的甜点
·《黑客帝国3》:凡事只要有开始就有结束
·《我爱灰太狼2》:被置换的成长仪式
·《火车大劫案》:技术呼啸而来,正义尴尬离去
·《火车进站》:49秒的“闯入者”
·《摩登时代》:荒诞世界里的最后一抹曙光
·《从海底出击》:回家的终点是死亡
·《搏击俱乐部》:暴力下男人的拯救和放逐
·《怪兽大学》:寻找自我定位的励志启示录
·《猜火车》:青春的选择是个伪命题
·《千与千寻》:用爱寻找记忆中的自我
·《落水狗》:谁在乎你叫什么?
·《罗拉快跑》:奔跑的爱情,在时间之外
·《热情似火》:人无完人的爱情乌托邦
·《蝙蝠侠:黑暗骑士》:双面人生的救赎和毁灭
·《安达鲁之犬》:一双超现实之手的无理取闹
·《绿野仙踪》:虚幻之路宛如“在彩虹之上”
·《公民凯恩》:被湮没和焚毁的“玫瑰花蕾”
·《月球旅行记》:射入月亮之眼的人类想象
·《美国往事》:一根面条的“厕所人生”
·《巨蟒与圣杯》:经典的节操碎了一地
·《大幻影》:“战争1.0”下的镇痛剂
·《十二猴子》:人类演给自己的“恶作剧”
·《上帝之城》:黑色暴力下的“死”循环
·《龙猫》:人类世界不曾关闭的童年梦境
·《美丽人生》:战争悲情下的“快乐传说”
·《楢山节考》:仪式化的死亡悲歌
·《异形》:科技时代自我毁灭的人类欲望
·《两杆大烟枪》:用偶发推倒多米诺骨牌
·《地下》:战争中隐藏的“国家谎言”
·《美国X档案》:从野兽到良民的人性裂变
·《帝国反击战》:父权时代的正义与邪恶
·《瑞典女王》:获得即失去的“潘多拉盒子”
·《广岛之恋》:刻在战争肉体上的诗意图腾
·《圣女贞德蒙难记》:和上帝同在的孤独
·《天堂的孩子》:错失也是一种温暖
·《放牛班的春天》:打开星期六的铁门
·《祖与占》:生命的旋风吹得我们团团转
·《乱》:一个宿命论者的血色黄昏
·《一个国家的诞生》:战争下的黑白人生
·《调音师》:被引用的“看见”
·《白寡妇行动》:冷暖自知的灰霾现实
·《负重前行》:“行尸走肉”的父爱
·《入学照》:面带微笑的现实
·《深藏不露》:你的名字里有个D吗?
·《最后三分钟》:水晶里的透明人生

行走

·岳王庙:变迁中的政治观
·夜行杨公堤
·疯狂的石头(上)
·高山杜鹃入户来
·疯狂的石头(下)
·会说话的石头
·西北偏西
·奔跑的雨滴
·在青海湖边缘行走
·109号公路
·穿越无人区
·高反与单反
·遥远的天葬
·高原上的微笑
·布达拉宫:身边的圣殿
·舌尖上的藏餐
·羊卓雍错:高原出圣湖
·珠峰:60年征服的高度
·车轮上的西藏
·被遗忘的扎什伦布寺
·回到拉萨
·两个世界的大昭寺
·另一种朝圣
·从天路,离开
·作为敏感词的西藏
·雪域风情
·或者禅影
·声色朱家尖
·离岛·微城·慢生活
·海上日出
·渔村制造
·面朝大海
·嵊泗风情
·海上幻影书
·新加坡:迷你迷人的狮城
·环球影城:身历其境的“秀”色体验
·走“马”观花
·热带雨林气候:东边日出西边雨
·咸涩海水浸透的马六甲
·南洋风情
·想象的不咸山
·拙政园:何处逍遥自得?
·虎丘:山川兴废的悠远光影
·芦荡下渚湖
·重阳登西径山
·一个帝国复兴的背影
·兰亭: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灵光乍现的印山越国王陵
·生死徐渭
·沈园:曾是惊鸿照影来
·“朝花夕拾”的鲁迅故里
·古越风情
·洗心天目书院
·“笔锋胜似坦克”的红色记忆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014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