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31 末端2012
因为荒诞,所以娱乐,2012年的天空早就被刻下了一个荒诞的寓言,而时间是击破寓言最好的武器,“从未实现过,永恒的只是时间。”而在末日图景构筑的现实世界里,有人挣扎有人惶恐,有人死去有人变革,在一个隐匿的时代,我们都被取消了身份,被取消了对于末日最无聊的自我嘲讽。
叙事·2012
Jan |
2012 |
最后一天,以及第一天,它们用“二十四城记”的消费方式完成了无缝对接,时间是一个循环,生长是一个循环,身体也是一个循环。偏执的开始,辟谷的生活,“我的头顶四周已经有了神样的光环”,所谓成长,大都也是背景不变下时间的改变。是的,雪纷纷扬扬,时间已经完成了“柯达的131年、赵本山的21年和杨致远的17年”的流转,而当你回头,发现很多东西并不会永远在一个舞台上,包括“乌洛波洛斯衔尾蛇”原型中的争吵,从“公民韩寒”到“公敌韩寒”,他的能指已经超越了所指,而那只2012年1月11日11点11分出生的天猫,也在非神话意义上完成了“复活”。
Feb |
2012 |
灯点亮了最后的时间,有人狂欢,是有人离去。在“偏离四十五度,半”的隐喻中,一条鱼“偏离,偏离,然后头侧向一边,坐在空椅子上,世界全部是英雄的哭泣”。然后便是子弹穿过的声音,从惊喜、期盼、等待,到谩骂、窃笑、醒悟,以66个字作为“叫床”而结束的时候,政治完全变成了娱乐大片,103分钟就已经是一个人的一生了。而当“灵魂列车”到站,惠特尼-休斯敦在“I Will Always Love You”中完成了最后的传奇。“丢失的自行车”只是想象的悖反,而我的虚构夜这样开始:“那一年秋天,我怀孕了。和所有不怀孕的男人一样,经历了惊讶、不安和恐惧……”
Mar |
2012 |
目送是仪式,是成长在“转角处的放手”,而当书写也成为仪式,那些文字只有在书里才是活着和受人尊敬的。当身体以活着的方式遭遇疼痛和不安的时候,我只能“狠狠掐了自己的某一部分”,在三十八度的夜晚,那一朵恶之花开放了。除了身体“散发着汗水和溃疡腐烂的恶臭”,那么做好准备,在140字的广阔天地里完成不命名的“金瓶梅”,那上面明明白白写着:“社交网络从未像如此这般即用即扔”。言说和禁言,别扭的组合,像是一种有意的讽刺。而回到1962年的出生,那个道德的楷模的雷锋和性感女神的梦露,一起完成了充满悖论的“面向思的事情”。
Apr |
2012 |
慎终追远,是寥落的春雨,是袅袅的香烛,是肃穆的典礼,在历史的深处,我们才会感念我的王、我的父。而在虚构的纪年里,到处都是“沉默的大多数”,到处都是“肉色的权力”,当我们不说话的时候或许在酝酿一种肉体的沉默。愚人,并不一定会自愚,当红歌落幕,一个时代坍塌了,而当雕塑真正坍塌的时候,“所以也就各自回自己的国”。在时间未完成的传奇中,有另外一种雕像,“矗立在那里”,“开始的太晚了”不是我们的错,在18年或者更远,我们在个体的叙事中,用某种等待来延长时间的逝去,期盼着某种隆重的聚会,只是总是遥遥无期。
May |
2012 |
在“闭上眼睛的编年史”里,允许翻过去,是空白的516,是一个人的过往和现在,“我在”即“我不在”,“我闻”即“我未闻”。想象如150年的梭罗,或者瓦尔登湖;没有想象,是向东的大海,是仁川、三八线、景福宫、首尔、水原华城和济州农事诗组成的对韩国简单的解读,是跨出国境的辗转:从一段时间过渡到另一段时间,从一个城市抵达另一个城市,以及,从一种交通工具转变为另一种交通工具。而所有的辗转都是地理意义上的“路·过”,而当“岛与半岛”从文本意义的小说变成遥远的国境,便成了“绵长,不可分割,象征主义的组成部分”。
Jun |
2012 |
在微博时代,死去有时候比活着更加具有标本意义,当微博账号1220291284变成了sorry?usernotexists,@作业本的死去只是一个故事的开端,在“谋杀还是自宫”的疑问中,我们其实都成了剧中人,“围观改变中国”其实是“围观创造奴性”,各种作秀风起云涌,一个账号可以被极度关注,也可以销声匿迹,碎片的微博世界本来就没有永恒的规则。而没有规则的言说面前,我们自己的“渡渡鸟”又在哪里?在老马的《四戒》里?在沙发客的“欧洲时间”里?失忆的神话总是以“失意的的A片”的形式开始,而那些掌声有时是英雄,有时是平民,有时则是不鼓掌的沉默。
Jul |
2012 |
国家话语总是以纪念的方式复活,比如中国共产党建立91周年,比如香港回归15周年。除此之外,是一个神话周而复始的舞台,是的,“子午伦敦眼”睁开了,世界一片喧闹。而在国家之外,是个体的我们,是梦境开始的夏日午后,是非童话世界的“囧囧危机”,是e时代的文字扫描和录入。而在“我到底去了哪里?”的疑问中,一场国家和个体之间的灾和难在那个夜晚突然降临,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他们是父亲和母亲,是儿子和女儿,是丈夫和妻子,是员工和雇主,是异乡人和本地人”,是的,那一天,下着雨,不知道你就此离去。那一夜,下着雨,你说不想离我而去。
Aug |
2012 |
一团眩晕的火在燃烧,又是一个“三十八度的夜晚”,热和冷,火和冰,至上和至下,身体里的病痛溢满了空气。在身体的一次次眩晕中,或许远行是一个选择,在小五“火车带我去远行”的北上中,我则走向了“逃往乌托邦”的凤凰古城。归去或者回来,都在寻找自我的有一次定位,而在这个火热的季节,“@作业本”的回归,只是“想跟300万人拥抱”,“王者归来”只是一场作秀的游戏。有时候舆论中心的形成并不都是充满热情的拥抱,还有“戴五个表”的质疑,死亡和微笑,和回归的游戏一样,都是网络特有的的迷局。而当“Beta”的帽子摘掉的时候,那个新时代终于去除了一块遮羞布。
Sep |
2012 |
八月流火,是对于身体的又一次戕害,而深陷在国家身体里的,何止这一团燃烧的火?9·11的“抗日”、9·18的“口号中国”,那一团燃烧的火,可以摧毁一种势力,亦可能不小心伤及自身,“岛·乱”里有怒吼,有暴力,有“操日本”的意淫,有自我的曝露,还有鲜血,而几乎赤裸的美女表达的仅仅是“劈腿”和“长枪”有关的娱乐符号,甚至是性符号,所谓意淫,大抵就是如此。燃烧的八月,一定在期盼风的到来,“如果可能的话,一定不要去定义风,定义一种流动的故事”,让风自由而行,在无限地演出之后,世界就会是完整走向终点的一个段落。
Oct |
2012 |
3天,480.5公里,这是不是新的旅途,意义在路上,在“自己做主的方向”上,从隐秘的“富春山居”到诗意消解的西塘,再到烟雨南湖,都是离开“别人的现实”的一次实践。而当目标在遥远的地方的时候,“一路向西”便成为一种真正空间的转化,1700公里的飞机航行和144公里的高速奔走,从东到西,从白到黑,从晴到雨,一个人的行程,也是一次北纬30度的穿行。而有时候穿行是一次集体的注目礼,从博弈、娱乐,到国家荣誉,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最后演变成一场国家的狂欢,而那个叫莫言的作家,在他的头上戴着一个符咒:那个极富讽刺意味的“Shut up”。
Nov |
2012 |
革命的磨西,冰雪的磨西,一个人的磨西,“我之为我,也存在于自我的遐想中”,把自己赶向陌生的川西,但又必须以想象结束的方式回来。而现实里的狂欢和午睡,或者叫春的猫和落荒的狗,都和宗教的神谕无关,这是“本能现实主义”的许多日子,这是灵与肉造就的“没有真相的隐喻”,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包括斯巴达上的老婆论,张贤亮的肉体迷局,以及11月16日的早晨,并不寒冷的贵州毕节死去的五个孩子,第三人称总又一次以复数的形式出现,宽容日的“意外”,写在冬天,而我们也是人称的复数形式,在我们的世界里是不是没有宽容?
Dec |
2012 |
传说中的12月21日,而有人醒着有人睡去,有人生成有人沉闷,在一个全世界都在等待而过的“星期五”,一起送走没有终结的一天。其实,“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世界末日的可能,但是所有人都在逼迫自己填平自己的深渊。”末日是从草场到墓场的博客,末日是20岁、2把手枪、28条生命这些数字组成的“美国悲剧”,末日当然也是22名孩子被砍伤的“中国讽刺”……在一个人的一千个末日情结里,处处充满着谎言和娱乐,惊恐和不安的情绪,而“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的话语意义只是暴露了一个国家的分裂人格,莫言的“围剿与反围剿”终究也是一个末日之梦。
笔记·2012
阅读
·《荒野侦探》:影子顷刻间从现实中勃起
·《新锐戏剧档案》:上台演戏,下台鞠躬
·城市的拓扑学,幽灵和女神同行
·《微笑着的江山》:另一种青春维度
·《骆一禾的诗》:谁的河流上飘落着墓碑
·《现代派文学辞典》:待解压的格式化命运
·《春天责备》:火焰里,只摸到了疼痛
·《地方性知识》:阅读时请用第三人称
·《上海流水》:一心只希望我是别人
·《诗的见证》:欧洲角落里那条蜷缩的水蛇
·《山河入梦》:铁匦制度下的乌托邦
·《十四首素歌》:委身于一朵花到另一朵花
·《S/Z》:阉割,从一个词组的童贞开始
·《尼禄王》:汉语“暴政”的瓦解和重构
·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在每张床上的编年史
·《屋顶长的一棵树》:随机和对偶
·《安陀迦颂》:独自一人承受隐喻的结果
·《马口铁注》:39D身体,以及被毒死的文本
·《酒吧长谈》:充满醉态的温柔暴力
·《中国雕塑史》:“雕虫小技“的现实困境
·《乌力波》:“知不足哉”的藤文本
·《人间人,人间诗》:他人已从镜中起身
·《经验集》:隐约神性里的自足方程式
·《动物寓言集》:手的影子会吓着蚂蚁
·《阅读纸草,书写历史》:永远修订的开放文本
·《悠游小说林》:谁是万书之书的模范读者
·《后现代道德》:我提醒你上帝死了
·《乌合之众》:“人民群众”是靠不住的
·《玫瑰的名字》:上帝的手指藏着毒
·《猫科宣言》:还是做自己最“妙”
·《玫瑰的名字注》:太晚了,哈姆雷特死了
·《拍卖第四十九批》:词语帝国的秘密和流放
·《幻影书》:为了毁灭而创造的胎记
·《谋杀》:作为死循环的“纪实和虚构”
·《送你一颗子弹》:和现实隔着一个薄荷时间
·《渐慢渐深的山楂树》:玫瑰作为本体
·《万火归一》:藉着他自己的死亡杀死了我
·《物》:他们瞥见了世界的富有
·《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因为没有梦到海
·《村庄疾病史》:只有骨头才有所作为
·《国学概论》:向上的努力和向下的堕落
·《纽约革命计划》:集体强暴的献祭仪式
·《树叶全集》:从2中减去4是荒谬的
·《兰波作品全集》:火焰与受火刑者一起升腾
·《密涅瓦火柴盒》:世界在慢慢老去
·《范畴篇 解释篇》:百科全书的相反者
·《七缀集》:稀饭和面的“此中人语”
·《跳房子》:谈论生活的时候,指的却是死亡
·《牛鬼蛇神》:小说已死,肉身复活
·《蝇王》:大概野兽就是咱们自己
·《西夏旅馆》:时间针尖上的幻术帝国
·《戈麦的诗》:寻找的并非天鹅的本质
·《2666》:千万别回犯罪现场去
·《巨兽》:我明白了自由是危险的
·《性本恶》:阿瑞彭提米恩图,或者宇宙
·《碧城书》:梦中之梦是永无止境
·《我未来次子关于我的回忆》:去年在马伦巴
·《平妖传》:对岸还在对岸
·《爱情半夜餐》:如何返回饥饿的阴道
·《肉桂色铺子》:朝镜子深处走去
·《我的米海尔》:玻璃应该保持透明
·《两次暗杀之间》:这里面藏着一个野兽
·《隐者》:从第三人称现在时在时开始
·《我打电话的地方》:他正处故事结尾处
·《金驴记》:同时既驮着粮仓,又驮着圣殿
·《解体概要》:从象征变回物质的十字架.
·《霍乱时期的爱情》: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
·《东京奇谭集》:找回原原本本的自己本身
·《鼠疫》:谁来宣判永久的流放?
·《鬼谷子》:谋之大本,说之法也
·《遣悲怀》:被她遗弃在这边的时间里
·《长歌》:梦游时遇见过另外一个梦游者
·《赵州录》:庭前柏树子
·《柠檬桌子》:在敏感部位穿块遮羞布
·《鬼斧集》:被自己的经验与生活消灭
·《四十二章经》:断欲去爱,识自心源
·《金瓶梅词话》:情色主义的文本“隐喻”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天空是那么空
·《西湖梦寻》:过眼繁华的“末世”魇呓
·《项狄传》:第二句便指望全能的上帝了
·《福柯的迷宫》:被删除的身体“异托邦”
电影
·开心闯龙年:谁让童话一语成谶
·《四戒》:活在“可回收”的物欲里
·《冰川时代4》:欲望如何脱离低级趣味
·《听风者》:消失的摩斯密码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毒死一个希望
·《白鹿原》:情色切割下的“微史诗”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关信仰的水寓言
·《一九四二》:死不是一道选择题
·《王的盛宴》:以暴制暴的历史隐射
·《人再囧途之泰囧》:人生处处有奇葩
·《床上关系》:谁给婚姻下了“套”
行走
·夜乌镇:未曾打开的情色
·路·过
·晨行孔望山
·向东是大海
·仁川登陆
·韩国上网初体验
·铁丝缠绕的三十八度线
·景福宫: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
·首尔印象
·Fanta-Stick:无台词的音乐对话
·水原华城:“大长今”背后的娱乐和历史
·济州农事诗
·火山口的一次边缘行走
·济州风情
·舌尖上的韩国
·所谓辗转
·韩国风情
·水仪式:狂欢与崇敬
·“恍然别造”的雨中庐山
·结“庐”在人境
·小说“浔阳楼”
·凤凰古城:逃往乌托邦
·天门洞开
·张家界:阿凡达的另一个“化身”
·张家界碑林集
·新湘西风情
·隐秘的“富春山居”
·新“龙门古镇”
·西塘:被日常生活消解的诗意
·烟雨南湖
·一路向西
·“宝藏兴焉”的红色印记
·秋意东拉山
·硗碛藏情浓
·日照金山
·与熊猫的一次亲密接触
·一个人的磨西
·冰雪海螺沟
·冰山上的来客
·大渡桥横铁索寒
·川西风情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8372]
思前: 癫狂的数字和身体
顾后: 《十二生肖》:以娱乐的名义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