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年少日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251121.png

从旋转楼梯小心翼翼拾级而上,从那扇门走向开阔的屋顶,然后坐在屋顶的墙沿上,片刻之后纵身一跳,身影就此消失了。这是一次跳楼自杀?但又是在片刻之后,身影重新回来,依然是背影,依然是上半身,却不是坐在墙沿上,当镜头从侧面对准,答案被揭晓:这个叫郑有杰的孩子没有从屋顶上纵身跃下,而是跳到了外沿的平台上,他站在那里然后对着城市大声喊叫:“我要好好读书,以后考上香港大学……”

这是导演卓亦谦制造的一种迷惑性叙事,他让死亡在情节推动中合理发生,但是当一切都纳入观众的“期待视野”之后,又让他“复活”,坐着跳下和站着叫喊,变成了郑有杰的两种态度:自杀式死和励志性活。电影开场卓亦谦玩起的这个叙事策略其实也是整部电影的一个伏笔,最终演变成了哥哥和弟弟的身份互换:郑有杰作为哥哥,一直困于家庭暴力,他无法取得好成绩,在父亲面前承诺考到班级前十五名的目标最终变成了留级的命运;他努力弹钢琴,但也许是缺少天赋,一首曲子甚至连完整弹奏都成问题;他总是睡不好,只能晚上偷偷看漫画,或者自己扮演玩具熊,和他玩对话游戏……终于在父亲的一次次暴打中,在学业的一次次受挫中,他开始写下了日记,“你好日记,我是你的新主人。”因为校长曾经说过自己的儿子就是因为写日记取得了学业上的突破,但是日记也无济于事,于是他想到了自杀,尤其是在最喜欢的漫画作家跳楼之后,尤其在父母争吵之后,尤其是父母决定带弟弟郑有俊换了更好的学校。

但是卓亦谦一直没有安排郑有杰选择自杀,就像第一个镜头一样,他只不过是更换了一种面对现实的办法,直到他长大成人成为了一名教师,再次翻开那些“年少日记”,才回到了童年生活的阴影中,而学校里被发现的那张想要自杀的纸条,成为了郑有杰阻止悲剧发生的重要线索。一直以为从屋顶“复活”的他走出了少年的阴影,实现了长大后成为一名教师的理想,过去的一切作为痛苦的回忆也只被记录在日记本中。但是当故事讲到一个小时,郑有杰却以遗像的方式出现,他真的自杀了,真的从屋顶纵身一跃,“我想即使我死了,也没有多少人会记得。”而在灵堂里坐着是郑有俊,郑有杰的弟弟,也由此故事的真相才得以揭露:郑有杰最后选择了跳楼,对过去一切进行回忆的人是郑有俊,翻开年少日记回到过去的人也是郑有俊,由此,卓亦谦完成了另一个也是决定电影主题表达的迷惑性叙事。

导演: 卓亦谦
编剧: 卓亦谦
主演: 卢镇业 / 郑中基 / 黄梓乐 / 韦罗莎 / 陈汉娜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24-04-19
片长: 95分钟
又名: 遗书 /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

的确,在这个答案没有揭晓之前,虽然有迷惑性,但是年少时的郑有杰和长大后的“郑有杰”并不相像,所以在郑有杰变成郑有俊之后,反而显得自然。卓亦谦关注原生家庭问题,关注学校霸凌行为,关注孩子家庭暴力下的成长,关注抑郁自杀群体,并无什么新意,但是这种隐秘完成的角色转换叙事却成为了最大的亮点。卓亦谦当然不只是玩转一种电影叙事技巧,这种双线叙事其实有着另一种深意。在问及这一问题时,卓亦谦的回答是:“因为我现实中过世的朋友,他的文字和观察力都很强,我时常在幻想,如果今天他还在的话,应该是很好的编剧,但是后来这个事情没有发生,反而是我当了编剧,有一点像故事里面小男孩后来成为了老师,我把他想做的事情延续下去。”也许是这个现实中发生的事给了他灵感,当一个人去世,是不是活着的人可以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从而实现他的遗愿?而在电影中,这种将生者和死者联系起来进行的双重叙事,更是在完成遗愿中变成了你和我的一种呼应。

在前60分钟的故事里,郑有杰是主角,他的少年时光生活在孤独、暴力和失败的阴影中,成年后的郑有俊也变成了他,所以面对学校那张神秘的纸条,他要想法设法找出轻生的同学,以避免自己年少时可能犯下的错误。也就是说,这里的出场者只有郑有杰,成年后郑有俊是作为郑有杰回忆的影子而存在的,他被父亲殴打,被母亲嫌弃,他睡不着觉,而作为弟弟的郑有俊则一直是旁观式的人物,甚至连旁观也算不上,只有在那次郑有杰带着他去屋顶,然后两人一起大喊,他才有了存在感。但是从真相揭露之后,郑有俊真正成为了郑有俊,他对哥哥的自杀怀有愧疚之情,希望哥哥那最后的拥抱可以再长久一些,而通过阅读哥哥的日记,童年时家庭的暴力,父母最后的分离以及自己找到了最爱的人,作为补充构成了郑有杰死亡的原因,也由此直面如何使悲剧不再重演的问题。哥哥和弟弟的叙事看起来呈现为一种分裂的状态,但是卓亦谦如此设计在传递着这样一个观点:每个人都是郑有杰和郑有俊的结合,他们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存在。

双重视角的双重叙事,制造了一种双重的自我,郑有杰作为那个失败的自我,他要逃离现实就是要成为郑有俊这样的人,也就是说,郑有俊是作为郑有杰理想化的存在:哥哥成绩很糟糕,弟弟成绩优秀;哥哥钢琴无法完整弹奏一首曲子,弟弟却被视为钢琴天才;哥哥总是被父亲毒打被母亲奚落,弟弟却是父母的至爱,寄托着他们的希望;哥哥睡不好觉觉得好累,弟弟却睡得很香……于是最后弟弟成为了一名教师,完成了哥哥的理想。郑有俊是郑有杰理想化的化身,那么反过来当郑有杰最终选择了自杀,郑有俊又重新成为了现实化的郑有杰,开始从那本日记中读出现实的悲剧,最重要的是,从现实自己的悲剧寻找解决悲剧的办法——在年少时,你是我的理想,当长大后,我就成为了你,由此构筑的你我关系就成为了问题和答案的关系。

当然最后回到对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又落入了俗套,在母亲离开父亲重病之后,郑有俊在家庭破碎之后更感受到沟通和关爱的重要性,他在父亲面前哭泣,认为自己以前忽视了哥哥,而父亲也在反省中哭泣;在学校里,郑有俊上完了高考之前的最后一堂课,希望同学们遇到问题和困难能主动找自己,他还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而同学也找他倾诉;当他最后沿着旋转楼梯来到了屋顶,拿着一束花的他“看到”了年少时的哥哥,郑有杰在朝他微笑,而郑有俊也回应了微笑,生者与死者、哥哥和弟弟完成了跨时空的对话,他们构成了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合体状态。

《年少日记》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499]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