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6卡利古拉写下历史“十四行集”

20240516-000.png

下单时显示快递到达时间是5月17日,从“天津出版”一路向南,跨越山山水水,却比预计时间早了一天抵达——或许在购书的时候就已经算出了到货时间,这是比算法更准确的大脑预测,而这样的预测也是为了将这六册图书当做一种不起眼的礼物,在生日之际“给予”已走过了17898天的个体。

伍子胥 冯至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8.00元当当14.80元
冯至的《伍子胥》创作于1942年冬到1943年春,取材于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伍子胥为父兄复仇的故事。在大众比较熟悉的历史故事中,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国重臣,后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最终报了父兄之仇。似乎伍子胥掘墓鞭尸才是故事的高潮,而在冯至的《伍子胥》中,故事止于伍子胥进入吴市后,作者更关注的是伍子胥在整个逃亡过程中的思想、心理活动、情绪的起伏与精神的成长。冯至在这部小说中重新演绎了伍子胥逃亡的过程,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这故事里的主人公为了父兄的仇恨,不得不离开熟识的家乡,投入一个辽远的生疏的国土,从城父到吴市,中间有许多意外的遭逢,有的使他坚持,有的使他克服,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在少年时,我喜爱这段故事,有如天空中的一道虹彩,如今它在我面前又好似地上的一架长桥——二者同样弯弯地,负担着它们所应负担的事物。”

山水 冯至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32.80元当当14.80元
“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它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以外。”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冯至这样写道。《山水》是冯至先生四十年代昆明时期所写散文的结集,是冯至散文代表作,兼具诗心与哲思,隽永耐读。传统文化的积淀对冯至先生的思维影响很深很深,即使他受到外国作家的影响,往往也是灵感的触发,从而回头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他写散文也极具诗意,同时还有淡淡的哲理意味,似稀疏的星子,点缀着中华的山山水水。 《山水》不是传统的景物描写或游记作品,冯至用原始的视角观察自然,那些无名的山水在他的笔下升华为一种 “理想之境”,他把视角置于自然山水中的普通人物和动植物,表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短暂与永恒的关系,《山水》中淡泊、优美且极富哲思的文字,处处展现着生命的伟岸。

十四行集 冯至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8.00元当当14.80元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冯至自己说,《十四行集》是在里尔克的《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直接影响下写成的:“受里尔克这种‘特殊的实验’的启示,我才放胆写我的十四行。”《十四行集》不仅受西方生存哲学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也潜隐着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某些因素,冯至说,“有些体验,水远在我脑里再现,有些人物,我不断地从他们那里吸收养分,有些自然现象,它们给我许多启示。我为什么不给他们留下一些感谢的纪念呢?由于这个念头,于是从历史上不朽的人物到无名的村童农妇,从远方的千古的名城到山坡上的飞虫小草,从个人的一小段生活到许多人共同的遭遇,凡是和我的生命发生深切的关联的,对于每件事物我都写出一首诗:有时一天写出两三首,有时写出半首便搁浅了,过了一个长久的时间才能续成。这样一共写了二十七首。”

卡利古拉 【法】加缪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45.00元当当22.50元
罗马君主卡利古拉在情人死去之后,发现人格、尊严,甚至痛苦在死亡面前毫无意义,他开始极端使用他的权利,肆意地破坏、践踏一切人类原有的系统、善恶、情感,成了人人恐惧的暴君……他想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永恒,想要拆穿这世间所有的虚伪……“别人总以为:一个人那么痛苦,是因为他所爱的人一日之间逝去了。其实,他痛苦的价值要高些:那就是发现悲伤也不能持久,甚至痛苦也丧失了意义。”1938年加缪开始撰写《卡利古拉》并同时收集写《局外人》的资料,1940年完成《局外人》之后的三四个月,开始投入到《西西弗神话》重要部分的写作。《局外人》1942年发表,《西西弗神话》1943年出版,《卡利古拉》1944年出版,加缪将其合称“荒诞三部曲”,可以说《卡利古拉》和《局外人》《西西弗神话》一起,从小说、散文、戏剧“三位一体”共同呈现了加缪的“荒诞哲学”。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著 三联书店 42.00元当当21.00元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创作的历史学著作,首次发表于1952年。该书是钱穆的讲稿整理而成,选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来讲解,这五个朝代大体可代表中国历史之全进程。该书分别就各朝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钱穆在书中反复强调的主题就是:中国传统政治有得有失,而且也不像“五四”以来所讲的,中国古代完全是“专制”制度,一无是处。另一方面,“我们并不能因其出了毛病,而把此制度一笔抹杀”,他强调结合历史背景看制度。他反复强调不可用“阶级”“专制”“黑暗”等词语来笼统地评价中国传统政治史。

尼采与哲学 【法】吉尔·德勒兹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68.00元当当34.00元
20世纪中叶,法国知识界正在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争论不休的时候,德勒兹却为尼采的思想所痴迷。他在1962年发表的专著《尼采与哲学》突然搅乱法国知识界的神经,开启了法国的后现代主义之路。《尼采与哲学》不单有对尼采的严谨且系统的阐述,同时还糅入了作者富含创见和想象力的解释。解释,于德勒兹即是重复,以重复出新,以重复创造。他后来的许多革命性的思想,包括事件、差异、重复、生成、时间性等核心概念,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萌芽。故此书不但可作为管窥尼采思想精髓的透镜,亦是深入了解德勒兹乃至后现代哲学的桥梁。本书分为《悲剧》《能动与反动》《批判》《从怨恨到内疚》《超人:反辩证法》五章,不仅系统性地呈现了尼采哲学的全貌,并且在论述尼采哲学精要的过程中还辨析比较了尼采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尼采与弗洛伊德学说以及尼采与马克思主义。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592]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