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8《蒙多坎迪多》:世界永远荒诞着

20250228-0.png

那里有河流,有花朵,有快乐的孩子,有美丽的女人,有无忧的生活,当然还有一个自由奔跑的自己。“那里”的生活当然呈现出世界的美好,而这种“那里”的生活却不是真实的现实:它和蒙多坎迪多隔着一片水域,它就像是彼岸的存在;它是被这里的坎迪多通过望远镜看见的,这是一个被看见的镜像;在坎迪多的耳边,哲学老师潘古斯还在不断重复着他关于世界的那套理论:“这是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当最好的世界在彼岸、成为看见的镜像以及被注解的观念,“最好的可能世界”也永远变成了一种无法抵达的可能。

电影中的这个最后场景也揭示了瓜蒂耶罗·雅克佩蒂和弗兰克·普罗斯佩里导演这部电影的出发点,实际上在文本意义上电影就是一个在彼岸、成为看见的镜像以及被注解的观念的存在。“最好的可能世界”这一理论来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他认为虽然这个世界存在着痛苦和邪恶,但是这依然是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个,这种最好是一种合理性的存在,而这个合理性就来自上帝,因为上帝是全知、全能和全善的存在,他创造这个世界就一定是可能世界中最好的,莱布尼茨的这一观点主要是从宗教意义上来解读世界的本质,之所以要将现实世界看成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存在,就是为了回应“恶的问题”,也就是说莱布尼茨通过对世界最合理存在来化解人们对恶的质疑,从而回归到信仰之上,让人们永远将实现更大的善和整体最优的状态作为目标。但是莱布尼茨的这一观点受到了18世纪启蒙主义者的普遍质疑,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批评了这一观点,他创作的小说《老实人》就是通过主人公蒙多坎迪多对这一理论的嘲讽,质疑了这一哲学思想,他认为现实中的灾难和不公根本无法通过这种理论得到合理解释。

可以说,莱布尼茨提出最好的可能世界这一理论指向信仰,也就说这个世界和上帝有关的彼岸世界,而伏尔泰通过虚构的小说来质疑这一理论,无疑就是一种对世界本质的一种注解,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瓜蒂耶罗·雅克佩蒂和弗兰克·普罗斯佩里将伏尔泰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就像是那幅看见了最美好世界的望远镜,它是一个镜像。从莱布尼茨的哲学观点到伏尔泰的小说,再到瓜蒂耶罗·雅克佩蒂和弗兰克·普罗斯佩里的电影,“最好的可能世界”永远变成了无法抵达的梦想,那么,真正的现实世界,或者说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改编自伏尔泰的小说,当然瓜蒂耶罗·雅克佩蒂和弗兰克·普罗斯佩里也是反对所谓“最好的可能世界”,就像坎迪多对老师潘古斯的质疑:“你是不是在说谎,这个世界怎么可能是最好的?”但是在如望远镜般的镜像世界里,瓜蒂耶罗·雅克佩蒂和弗兰克·普罗斯佩里不仅否定了最好世界的观点,而且用荒诞主义的叙事手法正是表达了世界的本质:它永远是一种荒诞的存在。

导演: 瓜蒂耶罗·雅克佩蒂 / 弗兰克·普罗斯佩里
编剧: 瓜蒂耶罗·雅克佩蒂 / 弗兰克·普罗斯佩里
主演: Christopher Brown / Michelle Miller / 雅克·赫林
类型: 喜剧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语言: 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 1975-02-21
片长: 107 分钟

瓜蒂耶罗·雅克佩蒂和弗兰克·普罗斯佩里是意大利著名的残酷派电影导演,这部电影也被称为“一部永恒的荒诞主义电影杰作”,从电影开场坎迪多从城堡里跑出来,在池子旁边遇到那尊雕像,忽然雕像开始说话,他让坎迪多帮住自己扛住那块大石头,坎迪多用双手举起了石头,雕像便休息了一下,等恢复了体力,又把坎迪多手上的石头接了过去,继续做出雕塑本该有的姿势。这就是荒诞的开场,之后潘多斯就告诉坎迪多,“这是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从城堡里的食物到美丽的公主卡美达,事物呈现出最美好的一面,直到潘多斯光明正大和采苹果的女人做爱,坎迪多爱上了美丽的卡美达并在树下做爱,最美好的世界才出现了痛苦和不幸:卡美达是国王的女儿,他发现了两个人做出不光彩举动之后,认为他们是可耻的,于是将坎迪多和卡美达双双逐出了城堡,并且被放入了不同的世界,只有坎迪多找到失落的爱人才有可能重新回到城堡。

国王对这一对恋人的惩罚,开启了坎迪多的荒诞之旅:他不知所由地来到了英法大战时期的世界,被当成英国间谍而被杀;来到天堂之后,他变成了有翅膀的天使,但是不愿呆在天堂而想去寻找公主,于是上帝又让他掉落在古罗马的暴力世界,认识了黑人奴隶萨吉奥之后,他自称是萨吉奥的主人,萨吉奥才避免一死,于是两个人一起寻找世界,从古埃及到非洲大草原,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到印加文化时期……虽然被驱逐是一种惩罚,虽然世界之旅遭遇了曲折,但是坎迪多的旅程却在荒诞中发生,他根本不需要特殊的技能就能穿越古今,来去自由对于他来说当然不是现实的存在,这就是荒诞,而瓜蒂耶罗·雅克佩蒂和弗兰克·普罗斯佩里赋予他们更荒诞的则是超越了18世纪伏尔泰生活的时代,他们一会儿来到了现代的纽约,在华尔街上面对在旅途中无处不在的潘古斯,而此时的潘古斯早就变成了电视摄像记者,坎迪多拿着写有“我爱卡美达”字样的标牌,被电视台播出;之后他又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中东,一批男士兵想要伏击正在洗澡的女士兵,不想反而落入了女兵的圈套中,于是在开满鲜花的战场上,男兵和女兵在对击中纷纷倒地,染红了这片土地……

《蒙多坎迪多》电影海报

从古代到当下,从非洲到欧洲,坎迪多穿越时间和空间,瓜蒂耶罗·雅克佩蒂和弗兰克·普罗斯佩里就是通过影像制造了荒诞感:在古罗马世界中出现了70年年代流行的迪斯科音乐,穿着古罗马盔甲的士兵竟然拿着吉他在演奏;在保加利亚的战争中,出现了一辆现代战争中的坦克;而卡美达也总是出现在不同的场景中,坎迪多爱着的她竟然有不同的情人,甚至完全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给四个人;还有用机枪射击的方式控制红绿灯,变成自由人的萨吉奥竟然和美女士兵偷情,在被战争摧毁得只剩下半面墙的居民们还在有序的生活……荒诞既是影像表达的内容,荒诞也正是这个世界真正的本质:坎迪多所经历的一切只有痛苦和不幸,只有战争和死亡,只有堕落和不公,何来最好的世界?

实际上,莱布尼茨提出“最好的可能世界”完全基于宗教考虑,本身就是一种彼岸式的存在,而在现实意义上,没有可能,也没有世界的比较,世界是唯一的,是不可重复的,所以在这个唯一的世界里,只有世界呈现出来的样子,这就是现实,而这就是对可能世界的讽刺,而之所以世界是可能世界里最美好的存在,就在于它是一个永远无法回去的世界,这更意味着恶才是人类世界的永恒的主题:坎迪多为什么会被惩罚?因为他学着潘多斯的做法爱上了卡美达,而且在树下做爱,这就是人类原罪的体现,坎迪多和卡美达就成为了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从此人类就背负上了原罪,只有在上帝的恩典中才能获得救赎。但是之所以这是一个荒诞的开始,就在于上帝凭借着自己的自由意志惩罚了人类,而一切的苦难反而变成了上帝带给人类可能最好世界的考验,那么上帝到底是要人类拥有爱还是拥有恶?

世界永远无法回去,世界永远在彼岸,这就是荒诞的本质,在只能看见的镜像里,世界不会是可能的,世界也不是美好的,潘古斯在撒谎,也许上帝也在撒谎。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877]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